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初步领悟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品读“以小见大”课外小品文;设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板书课题。
课前趣谈:
(课前写好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猜一个人。这个人不姓张,不姓王,也不姓李。姓什么不好啊?他姓贾,在他家门前有一座高大的山峰,父母期望他长大以后能像大山一样挺拔、雄伟,于是取名叫贾峰。你们猜猜他是谁?
2.过渡:没错,我就是来自湖南的贾老师。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我还不像大山那样伟岸,但我一直在成长。其实不仅是姓名,我的特点可多啦,谁来猜猜?
3.可以上课了吗?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描述背景,解读课题
1.(课件:季羡林照片)他精通12国语言,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享有“东方学者”的盛誉,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他曾教导我们读书应该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叫出他的名字(课件出示,生读:季羡林)简介作者,厚重大气,“三贯通”温故知新
2.1935年至1945年,25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宏志去德国求学,十年峥嵘岁月,苦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他故地重游,再返德国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后来写下了这样的名篇:(指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描述背景,巧做铺垫,自然入题
3.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抓住关键词语,再读(指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指导读法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50页,放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最好还能把意思读懂,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借助工具书,多读几遍。指导自学
2. 这一课当中有几个词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
课件出示2组生词: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脊梁 颇
①谁能读?(生1读)(随评:真好!还可以更轻一儿,更慢一点些,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他们变了。)指导读法,激趣朗读
②花团锦簇——一谁再读!(生2读)他们变成了什么?没关系,呆会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设疑铺垫
③大家一起——读!(齐读)夯实基础
3.过渡:这其中你觉得哪些字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2生谈)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脊”字规范的写法是:先两边后中间。“人”字的撇和捺舒展开来才好看;“暇”字和时间有关,它是日字旁。(师板书“脊”、“暇”)请大家在作业纸上各写一个。生生点拨,指导写法
(生写,师指导坐姿等)关注习惯与细节
4.过渡:同学们写得又快又好。接下来我们请四位同学轮读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紧扣单元目标,整体把握
(随评:你抓住了两个重要的时间\课文的中心句\这篇文章445个汉字,你找到了课文的点睛之笔,可见你的目光多么敏锐!
紧扣目标目标
5.总结:你们了不起!这篇课文写德国的景色奇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赞扬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读文章,我们同样要学会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奇丽,奇特)指导学法
三.自主研读,想象画面,品味“奇丽”
1.奇丽,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你响亮地读!
(随评:读对了,但是还没读好)中肯评价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前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三句话,用横线划出你觉得用得特别好的词语。
(随问:好在哪里;为什么;请说出理由……)自作研读,个性圈划
●“任何”
①贾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贾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师读,漏掉“任何”)这样改好吗?为什么?对比文本,感悟表达特点
②小结:区区两个字,却概括了所有的景色,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当。我们写作文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 (副板书:用词贴切)总结表达特点,渗透写作方法
③引读: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生接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也是(生接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每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生接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中体验,入情入法
●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你的脑海中是一幅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启发想象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联系生活
课件随机播放图片
③总结:家家户户都是如此,花儿簇拥在一起,色彩艳丽,那么多,那么美,那么(指读板书:奇丽)
● 山阴道
①山阴道是个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随评:猜测和联想都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指导学法
②小结:山阴道在浙江省绍兴市,那里山明水秀,看不胜看。资源整合,有机补充
●应接不暇
①越往后,越需要敏锐的眼睛才行。“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②小结:我们学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对吧?所谓“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眼前的景象多得眼睛都应付不过来了。
③谁能用“应接不暇”说一个句子?温习旧知,运用语言
●花的海洋
①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渗透写法
②小结:作者把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这样的情景常见吗?当时更不常见呀!难怪季羡林先生不由地感慨:(指读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
3.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课件:图片配乐连播 资源整合,视觉冲击
4.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受?(生1读;随评:注意节奏可以慢一些,用心揣摩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读一读。指导读法
2生读。(随评:读书不仅要读出声音,还应读出情感,读出美的意境,把自己放进去!)指导读法
5.同学们的朗读和发言激发了贾老师的热情,我也想读一读。(师配乐读;全班同学一起读)音乐渲染,范读指导
6.总结:同学们,我们就应该这样去读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心品味每个词语的意思。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进入作者的心,表达自己的情。归纳读法
四.合作探究,推想内涵,感悟“奇特”
1.美丽的鲜花固然令人陶醉,但我们分明看到了一种比鲜花更美的东西。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奇特”的。 浏览感悟
生读,课件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多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咱们仅有这点儿感悟是显然不够的,我们还应当深入到字里行间去。请同学们轻声将这段话读给自己听,说说你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了“奇特”。自学自悟
●都
①你能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吗?(生读) 读中悟,悟再读
②还真是奇特,想必很多同学都被感动了。紧扣“奇特”
●家家户户
①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有些词会雀跃于你的眼前。
②于是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指读板书:奇特)紧扣“奇特”
●莞尔一笑
①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请一位女同学!(生笑)(随评:漂亮!只是我没有感到奇特)为什么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让你感到奇特呢? 情景解词,对比质疑
(生谈)
②小结:是啊!这微微一笑,笑出了一种习惯,笑出了一种淡然,笑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那便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总结升华
③现在,当你来到德国人家中,你仅仅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吗?有没有更深层的理解?
④总结:说得好!美好的景物源自美好的心灵,这种精神境界(指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那么耐人寻味。直奔中心
3.你还从课文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奇特”?
●全班女生一起读,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个性发现
●生读,出示课件:我走在街,课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又”和“都”变红色。个性发现
①(随评:他懂得联系课文上下文来学习,真好!)全班女生一起读。(女生齐读)
②小结:是啊!不论时光推移,世事变迁,这种崇高的精神依然不变——(指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指导学法,紧扣中心
4.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生谈)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合作研讨
(随评: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点点滴滴,而又真真切切;多么精炼的回答呀,像广告词一样;老师尊重你的理解;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呢!)
小结:是啊,只有我为人人尽到了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语文,她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同时又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咱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正如季老先生所热切期望的那样,许多年过去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风貌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解读教材
5.当我们再次朗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感受读?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2生读;全班男生齐读。)激情诵读
6.过渡:花美,人更美,面对如此崇高的境界,难怪季羡林老先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我们一起读:
师生齐读,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生共读
7.总结:同学们,文字是有温度,有气息,有情感的。我们读文章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我们还应读出深层的理解,感悟自己的生活,读懂文字背后的意蕴。 指导、总结读法
五.总结学法,积累语言,拓展创新
1.同学们看!(指板书)作者由景色奇丽写到民族的奇特,这就是大师的风范。种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季老先生却从小事中写出了人的精神,写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你知道,这在写作方法中叫什么?告诉大家,这就叫“以小见大”
(副板书:以小见大) 领悟写法
2.过渡:时光荏苒。四五十年过去了,当季羡林先生再度踏上这片热土,回到
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时,可爱的德国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悟呢?下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剩下一点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地背一背课文第3自然段。注意写作顺
序:由景到人再总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练习练习吧。 个性诵读,积累语言
(生练习背诵)
3.小结:我们一起来试试,让我们把听课的老师们也带入这耐人寻味的德国风光中,好吗?背不出的地方还可以看一看。“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开始! 现场激趣,指导背法
4.贾老师推荐大家课后阅读季羡林先生的著作《德国印象》,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下课! 拓展创新,紧扣单元目标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脊 奇丽: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用词贴切
暇 奇特: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以小见大
板书解读:特点:层次鲜明,主次清晰,中心明确,简便实效
课题
生字示范 概括内容与中心 写作特点、方法
奇丽:新奇美丽
奇特:不寻常,特别
美丽:好看,漂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