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0 19:0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 古代诗歌三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了解咏物诗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咏物诗——马诗 石灰吟 竹石。二、学诗悟情: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一) 学习《马诗》1、有感情背诵;2、理解诗中字、词、句含义;3、体会诗人情感。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赏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学簇带韩国同学展示。(二)学习《石灰吟》1、梳言:读通诗句(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一男生读,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翘舌音(锤)和前鼻音(焚)和它的字义(在火上炙烤)。注意“粉骨碎身”和平时读的“粉身碎骨”不一样。(3)指名一女生读,揭示读音规律后,师生进行平仄韵律的接读。(4)学生自由再读后齐读。师小结: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有节奏读出韵味来。过渡:这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地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2、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1)请听一段石灰的介绍(出示介绍:石灰以石灰石为原材料,石灰石是从山中开采出来的,锻造石灰时,工人们首先要将石灰石敲击成40——50厘米大小的小石块,然后从石灰窑铺起,一层石灰石一层煤,直至窑顶。然后从底部点火焚烧,几天后窑底就可以出石灰了。此时的石灰,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浑身雪白,十分耀眼。接着把它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石灰石就变成了粉末状的洁白干净的石灰了。(2)理解诗意师:石灰在锻造的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那么在这首诗中,哪些词语向我们介绍了锻造石灰所要经受的考验?学生交流: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师:石灰面对这样的考验是什么态度?学生交流:若等闲 全不怕师:谁来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与《长征》中“万水千山若等闲”中的“若等闲”同义。)师:为什么石灰面对如此一系列的考验会若等闲、全不怕呢?生交流:因为要留清白在人间。师: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易懂,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呢 学生:自由练说后再指名说一说.(2个)师过过渡: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却又轰轰烈烈。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道——学生:齐诵《石灰吟》三、显象抒情:再现物我的形象师:白居易曾经说过:“歌咏言,诗言志。”其实12岁的于谦写下这首诗不仅是对石灰的真实写照,而是想借石灰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志向。我们把这种写法就叫作托物言志。那么再请大家读一读,于谦心中的志向又是什么呢?学生交流:要留清白在人间。师:《石灰吟》是于谦年少时的誓言,《石灰吟》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联系着于谦一生的经历,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好地理解这“清白”二字。请大家拿出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资料。这上面涵盖这于谦的一生。认真地读一读,你能分别感受到于谦留在人间留给世人的清白究竟是什么?四、全文总结: 五百多年过去了,可于谦似乎从未曾离开过我们,他一直鲜活在人们的心中。相信再过五百年于谦和他的《石灰吟》依然会被世代传颂。 (三)学习《竹石》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自己试读课文。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2、细读课文,读懂诗句。(1朗读,读通读准,注意停顿,和节奏。(2)朗读,齐读。(3)交流: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理解,说说诗文所写。3读懂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2)理解字意: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3)理解诗句:竹子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4)读赏析,领悟情感品读前两句a.”字极为有力,体会到什么?(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韧不拔性格)b.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C.句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扎根牢固,暗语什么?(暗语作者坚守人生宗旨不改变。)d.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品读后两句a.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b.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c.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又暗语什么?(暗语作者历经人生的磨难艰险而操守更坚定。)d.朗读。(5)归纳主题:《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的坚忍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表达手法: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也即借物言志)的写法。(前两行“状物”,后两句“抒情”。)五、拓展延伸“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六、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