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区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右边从攴,像以手执枝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可见,敬的本义,不是对待别人的态度,而是对待自己的要求,是自己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起来,《论语·宪问》说“修已以敬”。《周易·卷一·坤卦第二》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这说的是厚德载物的博大气象,是君子贤人的深厚本怀。
“毋不敬!”这句类似咒语的箴言,来自《礼记·曲礼上第一》,这也是《礼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但最重要的是自敬。所以,“毋不敬”这句话的第一要义是不要不敬重自己。
敬,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与之最相关的,是礼。汉代的郑玄在注解“毋不敬”这三个字的时候,用了四个字“礼主于敬”。这前三个字和后四个字,共同构成了中国历代礼乐教育的至理名言“敬礼”和“礼敬”。有敬才能有礼,礼是为了敬。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礼乐的社会,也就是说,是以礼乐为“理想”的社会,而不一定就是完美“实现”了礼乐理想的社会。这如同当今社会倡导崇尚优秀传统文化,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复兴了一样。在古人看来,礼和乐,互为补充,如同天和地,互为照应,正是这二者,天经地义地维系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在古代社会,敬与不敬,是孝与不孝的问题,是诚与不诚的问题,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但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古人之所以对敬这个问题特别敬重和敬畏,根本的原因在于,敬与不敬,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自身究竟是人还是畜生的问题,所以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才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待敬的最大不同。
在《礼记·檀弓上第三》中,子路引用孔子的话说:“吾闻诸夫子……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如此强调敬在祭礼中的主导作用,其实具有某种警示世人的意味。人们不禁要反问:如果不能像孔子所说的这样,如果在参加祭礼的时候缺乏敬畏之心,乃至玩世不恭,那会怎么样呢?历史的教训是不能敬者,败以取祸!这也就是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祭礼上不敬,比待人接物不敬,更加危险!不只是关乎是人还是畜生的道义问题,而且是关乎生或者死的生命问题!
怎样避免失敬之祸,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个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面对的人生课题。怎样才能做到敬?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修己”,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存心”。这两位圣人讲的,与“敬”这个字形所象征的一样,都是发自内心而自警,而《礼记。祭义第二十四》的回答却略有不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一言以蔽之,礼,在于治人。治人莫外乎治心和治躬。治心在于敬礼,治躬在于礼敬。由是观之,敬礼和礼敬,不是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而是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的一门人生的基本课程,君子和小人概莫能外,古人和今人一样道理。
(摘编自刘建华《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是一个通假字也是一个会意字,其意义是由左右两部分“苟”和“支”的意义所构成的。
B.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古代社会敬与礼关系密切,后者决定前者。
C.在古人看来,礼和乐是互为补充、相互照应的,天经地义地维护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D.总体来说,礼在于治人,敬礼和礼敬就是指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述《论语》《周易》中的语句,是为了论证“敬”的本义是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
B.文章集中分析郑玄对“毋不敬”这三个字的注解,有助于论证我国古代敬与礼的密切关系。
C.文章第七段在分析孔子强调“敬”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因果论证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文章第八段列述了孔子、孟子等的观点,对于后人如何做到“敬”有很强的启迪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是以礼乐为“理想”的社会,但不一定完美地实现了礼乐理想,这导致当今社会无法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
B.在崇尚礼乐的中国古代社会,敬与不敬指的就是孝与不孝、诚与不诚、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
C.孔子把祭礼中的敬看得比礼重,这给人们警示,在祭礼中不敬所产生的后果比一般场合中的不敬要严重。
D.“修己”或“存心”都是人们发自内心而自警,我们只有做到了“修己”或“存心”,才能避免失敬之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文化讯(记者赵春刚))日前,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沈阳到佳木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敦化到白河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敦化至白河高速铁路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起自敦化市,途经安图县,止于二道白河镇,全长113.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建设工期四年,全线设车站四座,分别是敦化站、敦化南站,永庆站,长白山站,其中新建的长白山站位于首批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长白山腹地。
敦白高铁为双线电气化有砟轨道,其中,路基工程69.5公里;桥梁54座,累计长度28.7公里;隧道10座,累计长度15.3公里,桥隧比占线路全长的38.8%,设计时速250公里,铁路从敦化站引入长白山腹地,横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线路由北向南依次经由敦化市、安图县、长白山管委会,建成通车后,将结束敦化至白河间不通直达旅客列车的历史,同时将引领沿线城市直接迈入高铁时代。敦化至白河的长珲客运专线的向南延伸,将与规划中的沈阳至白河专线,四平至通化客运专线,共同构成吉林省东南部的快速铁路环线与在建的京沈客专的联通,形成东北地区通往全国各地的高效便捷的快速铁路网络,破解了束缚长白山“旅长游短”的难题,为全国各地游客到长白山旅游观光提供便利,同时也改写了长白山脚下无高铁的历史,届时从长春出发去长白,经由敦白高铁只要2个多小时,就能看到长白山天池了。沿线长白山风景区、城山子山城、雁鸣湖自然保护区、敦化六顶山风景区、布库里山森林公园、白河石长城遗址也将因为高铁建成通车而注入强劲动力,极大促进区域生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新文化报》2018年4月15日02版)
材料二:
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数据显示,2016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全区旅游总人数达355万人次,其中,长白山景区旅游人数达220万人次,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目前,敦化站是距离长白山最近的高铁站,但这里到长白山最短路程也需要5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发展。
反观吉林省边境小城珲春,长珲高铁的通车让这里每年增加数百万游客,如此“高铁红利”让坐拥吉林省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的长白山也“羡慕不已”。
“长白山旅游将进入高铁时代。”长白山管委会主任王子联表示,“在敦白高铁设计过程中,专家们通力合作,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
据沈阳铁路局介绍,敦白高铁是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沈阳至佳木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东北快速铁路网的结构,并通过与在建的京沈高铁连通,有效缩短东北地区通达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同说,敦白高铁有利于提升吉林省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地位。
(摘编自郭佳《通往长白山高铁开工旅游重镇获发展“新引擎”》)
材料三:
2009-2016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数
材料四:
高铁提速带来动车组加密需求:2017年9月21日起,全国铁路调整新运行图,复兴号列车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专家指出,经过艰苦努力,与高速运行相关的安全技术现在都已取得突破,未来时速350公里设计线路预计都将逐步复速。目前我国高铁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密度约为0.94辆/公里,根据通车里程测算,十三五期间高铁新增通车里程1.3万公里,考虑到动车加密需求,车辆需求平均每年预计在320标准列以上。
(摘编自智研咨询《2017-2023年中国高速铁路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敦化到白河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引领沿线城市直接迈入高铁时代,可见,之前这些城市大都不通高铁。
B.敦化至白河高速铁路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将要兴建的四座车站,分别经由敦化市、安图县、长白山管委会辖区内。
C.敦化到白河高速铁路终到长白山腹地,从而有利于解决束缚长白山“旅长游短”的难题,为长白山旅游观光提供便利。
D.敦化到白河高速铁路建设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内容之一,是东北地区通往全国各地的快速铁路网络的组成部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白山拥有吉林省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敦化高铁可以让其旅客数量大增,这有利于提升吉林省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地位。
B.对于同一事件,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注点却存在细微差别。材料一叙述得更为全面,材料二主要关注敦白高铁对长白山发展的影响。
C.从2010年至2016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数一直在增加,但同比增长大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高铁需求量将接近饱和。
D.高铁提速带来动车组加密需求,十三五期间高铁将新增通车里程和提速,敦化至白河高速铁路未来时速可达350公里。
6.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情况。(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就成立了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们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又选了两个教师——陈秉正和王新春,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但闲不住。他在教练组里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首先要教架式。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规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往往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式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一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有一次休息时候,陈秉正叫王新春上去吸烟。陈秉正是用火镰子打火的,王新春说:“烧一堆柴火吸着多痛快!”陈秉正老人说了个“有柴”,不慌不忙放下火镰子,连看也不看,用两只手在身边左右的土里抓了一阵,不知道是些什么树皮皮、禾根根抓了两大把;王新春老人擦着洋火点着,陈老人就又抓了两把盖在上面。一个新参加学习的中学生看了说:“这个办法倒不错!”说着自己就也去抓。陈老人说:“慢慢慢!你可不要抓!”可是这一拦拦得慢了点,那个学生的中指已经被什么东西刺破了,马上缩回手去。王新春说:“你这孩子!你是什么手,他是什么手?他的手跟铁耙一样,什么棘针蒺藜都刺不破它!”那个学生,一边揉着自己的中指,一边看着陈老人的手,只见那两只手确实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不过他对这一双手,并不是欣赏而是有点鄙视,好像说“那怎么能算‘手’哩”。
学生的神情,两个老人都看出来了。陈秉正老人没有理他,只是自豪地笑了一下就拿起自己的旱烟袋来去吸烟,王新春老人点着烟之后却教训起这个青年人来。他说:“小伙子!你不要看不起那两只手!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山是地主王子裕的,山顶上这十几段地,听老人们说从光绪三年就荒了,一直荒到宣统三年。当年间我们两家都没有寸垄田地,他给王子裕家当长工,我给王子裕家放牛。后来他来这里开荒,我长大了从放牛孩子升成长工,跟着老领工在大河滩学着种园地。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镢头一镢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那个学生虽然对他自己那种鄙视的表示有点后悔,可是他除了不愿当面认错,反而还自我解嘲地说:“怨不得我们学习得慢,原来就没有那样的手!”陈秉正老人一本正经地教训他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陈秉正的手什么活都拿得起来,要劲有劲,要技术有技术,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委婉含蓄,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
C.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小说通过对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手的细致描写,刻画出农业生产技术和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劳动人民形象。
8.小说中陈秉正的手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是如何描写陈秉正的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老舍曾说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汉有余延业者,上见之,因问其国政事,延业具言累世奢侈残酷之状。上惊骇曰:“吾当救此一方之民。”道州刺史王继勋言南汉主刘鋹肆为昏暴,民被其毒,又数出寇边,请王师南伐。上犹未欲亟加以兵乃遣使致书南汉答书甚不逊上始决意伐之。九月己亥朔,乃遣使发诸州兵伐岭南。当是时,南汉旧将多以谗死,宗室剪灭殆尽,掌兵者惟宦者数辈,城壁壕隍但饰为宫馆池沼,楼舰器甲辄腐败不治。闻王师至,内外震恐,主帅郭崇岳本无将才,但昼夜祷祠鬼神而已,数战皆大败。辛未,王师次白田,南汉主素服出降,遂并岭南,置州郡。辛卯,诏岭南诸州烦苛赋敛并除之。民饥者发廪赈之,诸军俘获悉还其主。署官并仍旧,取书判稍优者授上佐、令录、簿尉。俊士奇士所在询访。峻辞挺节,耻仕伪邦者,长吏以名闻。三月庚子,禁岭南民买良人黥面为奴婢庸雇取直。丁巳,诏岭南诸州长吏察伪政有害于民者以闻,当悉除去。昔民有逋赋者,或县吏为代输,或于兼并之家假贷,则皆纳其妻女以为质,诏严禁之。释刘鋹罪,封恩赦侯。鋹性绝巧,尝以真珠结鞍勒马为戏龙之状,尤为精妙,诏示官署诸工匠,皆骇伏。上给钱百五十万偿其直,因谓左右曰:“鋹好工巧,遂习以成性,傥能移于治国,岂至灭亡哉?”鋹在国时,多置酖以毒臣下。一日,上诏鋹宴且赐后酒,鋹疑之,奉杯泣曰:“臣拒违朝廷,罪固当死,今见太平,愿延旦夕之命,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未敢饮此酒。”上笑曰:“朕推心置人腹,安有此事!”命取鋹酒自饮之,别酌以赐鋹,鋹大惭,顿首谢。
(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犹未欲亟加以兵/乃遣使致书南汉答/书甚不逊上/始决意伐之
B.上犹未欲亟/加以兵乃遣/使致书南汉/答书甚不逊/上始决意伐之
C.上犹未欲亟加以兵/乃遣使致书/南汉答书甚不逊/上始决意伐之
D.上犹未欲亟/加以兵乃遣/使致书南汉答/书甚不逊上/始决意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朔,指农历每月初一。一般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称为“望”,最后一天为“晦”。
B.州郡制,是指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隋立国后,罢天下诸郡。
C.黥,刑罚名,在脸上刺字或记号并涂墨。文中指在奴婢脸上刺字,以防逃跑。
D.顿首,“九拜”中最恭敬的礼节,叩头须触地停顿。常用于书信结尾表致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汉国主昏庸残暴,荼毒百姓,还多次侵犯大宋的边境。太祖出兵征讨南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拯救南汉百姓于水火之中并维护国家尊严。
B.辛未年间,宋朝军队进驻白田,南汉国主见势不妙穿白衣投降,于是宋朝统一了岭南。当时有饥民抢粮仓的粮食,太祖仁慈下令让各军都释放了。
C.宋太祖平定南汉后,在其地设置州郡,并且下令废除之前的各种陋习弊政,例如将良家百姓变成奴婢来牟利,逼迫百姓抵押妻女来借贷交租等。
D.刘鋹在位时常用毒酒杀害大臣。太祖宴请他时赐他一杯美酒,刘鋹以己度人,以为是毒酒,于是向太祖哭求饶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上见之,因问其国政事,延业具言累世奢侈残酷之状。
(2)昔民有逋赋者,或县吏为代输,或于兼并之家假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4.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C.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D. 词的上阕旨意全在不写之中写出,而下阙又在委婉之中表达,其语愈缓,其情愈切,感情愈发强烈。
15.清刘熙载曾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请从本词的情感出发赏析“不言言之”在本词中的体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青岛,聚焦世界目光。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应约而至, __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 __;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______,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_________,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6月,有改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D.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D.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特发性脊柱侧弯和姿势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前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后者①______。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校中小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坐在椅前半部,上身前倾”等不良坐姿。除了学生的习惯外,②______是主要原因,学生的一个书包就占据了椅面一半,另外,部分学生将大量书籍放在课桌面,在狭小的空间读书写字,不能完全舒展,不能保证正确的坐姿使得弯腰、驼背、脊柱病变发生的情况增加。长期不正确的站、走、坐以及书写姿势,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劳受损,使得固定脊部两侧正常弯曲的肌肉力量下降,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的突增速度比较快,③______。当然,更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不足。
脊柱侧弯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除了影响外观,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压迫脊髓影响行走,还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寿命。
家长可以通过“四横一竖”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检查。一看孩子的后背是不是对称的,看两个肩膀是不是等高,两个肩胛骨下角是不是等高。两个腰窝是不是对称,还有骨盆两侧髂嵴高度是不是一致。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提取上文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语。(5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日,一篇整整129页的手写毕业论文在网上刷屏了。论文作者是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张秉坚教授,这是他1981年从浙大物理化学专业毕业时的硕士论文。当时,张秉坚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每周都会写一篇综述,梳理当周阅读文章的理论概念、研究视角方法等。靠着一双眼、一双手、一支笔,他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才有了毕业论文中引用的172篇参考文献。
材料二:10月26日,河北唐山一位90后女教师对着空教室练习的视频火了,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教室里空无一人,教室前几排的灯开着,应该是学生们都放学了,这位老师还在练习讲课。校长也表示不止一次看见她晚上不休息,一直练习到深夜,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以上两节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解析
1.B
2.C
3.C
4.A
5.B
6.(1)全国各地的高速铁路网在不断扩大与优化;
(2)运营里程逐年增长,同比增长呈波动趋势;
(3)运行速度快,运营规模大,布局均衡;
(4)技术依靠自主创新,且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发展速度快。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7.选B。B项“委婉含蓄”错,应为生动幽默。
8.①王新春怕和陈秉正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侧面烘托出陈秉正的手有力。②通过学生视角的正面描写,表现了陈秉正的手因为劳动而变形。③陈秉正与学生抓柴火对比,突出陈秉正的手茧子厚。
9. 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
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
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10.选C 。
11.选D。
12.选B。
13.(1)宋太祖召见了他,就问他南汉的朝政情况,余延业就把南汉历代国君奢侈残酷的情况都详细说了。
(2)以前百姓拖欠赋税,或是各县官吏代为缴纳,或是向地主借贷缴纳。
参考译文:
南汉有一个叫余延业的人,宋太祖召见了他,就问他南汉的朝政情况,余延业就把南汉历代国君奢侈残酷的情况都详细说了。太祖惊骇地说:“我要拯救这个地方的人民。”道州刺史王继勋报告南汉国主刘鋹昏暴到极点,人民深受其害,又多次侵扰边地,请求朝廷军队南伐。太祖还不愿意很快地动用武力,就派遣使者送书信给南汉朝廷,南汉的回信很傲慢无礼。太祖这才决心去讨伐他。九月己亥朔日,太祖就派遣使者征伐各州军队讨伐岭南。当时,南汉的很多老将因为谗言攻击被杀,皇族也几乎被杀光,掌握兵权的只是几个宦官,他们只会把城郭壁垒和护城壕沟装饰成离宫别院和池沼的样子,兵舰武器铠甲却任由腐坏不修理。听说宋朝军队来到,南汉朝廷内外都震动惶恐,主帅郭崇岳本来没有带兵的才能,只是日夜向鬼神祈祷而已,几次作战都大败。辛未,宋朝军队进驻白田,南汉主穿着白衣服出来投降,于是宋朝统一了岭南,在那里设置了州郡。辛卯,太祖下诏全部废除岭南各州的苛捐杂税。打开粮仓赈济饥民,各军俘获的奴婢都归还原主。南汉任命的官员照旧任职,录取书法和文理比较好的任命为州郡长官、县令、录事参军、主簿、县尉。命令各地探询查访俊杰奇才。严词拒绝,坚持节操,以在南汉做官为耻的人,州县长官把名字呈报朝廷。三月庚子,禁止岭南人买良家平民在脸上刺字为奴婢,让别人雇佣以取得报酬。丁巳,诏令岭南各州的长官检查南汉政权时于民有害的政策措施,把它们报上来,要全部废除。以前百姓拖欠赋税,或是各县官吏代为缴纳,或是向地主借贷缴纳,这些官吏和地主都把欠税人的妻女霸占作为抵押,朝廷下诏令严格禁止这类事情。(皇帝)赦免了刘鋹的罪,封恩赦侯。刘鋹非常灵巧,曾用珍珠结成配备鞍勒的马和龙游戏的样子,特别精致巧妙,太祖下诏把它拿给官署的工匠们看,大家都惊骇佩服。太祖给他一百五十万钱作为价钱,随后对左右的人说:“刘鋹喜欢做精巧的东西,于是养成习惯成为本性,如果能把心思移用到治理国家上,怎么会到灭亡的地步呢?”刘鋹在位时,常用毒酒杀害大臣。一天,太祖下诏让刘鋹赴宴并赐他一杯美酒,刘鋹怀疑是毒酒,捧着酒杯哭泣说:“我抗拒朝廷,按罪本来该死,如今看到了天下太平,希望能延长短暂的性命,成全陛下赐予生命的恩德,我不敢喝下这杯酒。”太祖笑着说:“我与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命人取来刘鋹的酒自己喝,另外斟酒赐给刘鋹,刘鋹非常惭愧,磕头谢罪。
14. C
15.
(1)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无一个愁字,却处处是愁。
(2)词的上阙极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
(3)词的下阙又指出鸥鸟亦并非词人知已,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此时的情怀,他从自己新居的今昔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
16.(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7.D
18.D
19.A
20.①与坐姿不当及运动不足关系密切;②课桌的空间不足;③就容易造成弯曲的异常。
21.脊柱侧弯 青少年(中小学生) 原因 危害 检查(检查方法)
22.参考高考作文标准
相关素材:
在张秉坚的身上,我看到了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真正模样。不急躁不浮华,认真专注,不贪求捷径,这样的努力更有力量。 生活常常奖励聪明的人,但聪明人的成功之道,却往往是看似笨拙的执着与勤奋。一点一滴的积累,终将换来蓄势待发的潜能。看似不走捷径,最后却能比别人先到达彼岸;本来不求回报,却往往能收获别人梦寐以求的成果。生活中总有一些“聪明人”在寻找成功的捷径,试图让自己绕开漫长的奋斗过程迅速成功,殊不知,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暗地用着“笨办法”。
因为,越是优秀的人,越是知道这世间的努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不断穿山越岭,涉险过河,一步一个脚印,花大力气去下苦功夫,才可能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
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最怕你认真,认真你就赢了。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没有捷径可走,你以为的捷径,也许正是最远的弯路。
一个习惯于将每件事都做到极致的人,不会满足于过将就的人生。你的坚持,终将验证量变到质变的力量。
参考立意:
认真勤勉、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