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12月联考
6.有历史学家提到清朝军机处时说:“每日折奏多者至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最末之
日,折奏有多至百余件者,或明发上谕,或廷寄,皆于当天办完,未有压搁过一日者。”这说明
历史
军机处
A.行使着宰相权力
B.制约了君主权力
C.办事的效率较高
D.处理事务的繁杂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7.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苏州城市发展已超出旧城的范围,越出闾门(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
注意事项
居处),在沿运河线朝西北方向至枫桥一带,形成了一个条状商业贸易新区,成为沟通南北、连
接长江东西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据此可知,明代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A.区域间经济贸易联系加强
B.南方已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C.运河两岸的商业贸易繁荣
D.苏州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
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取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该言论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揭示了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中英间矛盾源于双方外交对峙
B.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
C.中国未妥善处理中英贸易问题
D.中国禁烟立场引发鸦片战争
9.“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口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
如雷霆。”为此,魏源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A.主张抵抗英国侵略
B.编写《海国图志》
符合题目要求的。
C.着力仿造西方舰炮
D.积极倡办洋务
1.山东济南发现的焦家遗址中共有215座墓葬,其中大型墓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可达70件,常见
10.1840~1894年,在华外资工厂有100余家,投资近2000万元;1895~1913年,外商新开设的
有钺、玉镯、白陶背壶、白陶杯和彩陶等;中型墓葬中有陶鼎、罐、杯及小件的玉石和蚌类装饰
且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共129家,投资1.03亿余元。外商在华工矿业的迅速发
品;小型墓葬多无随葬品或仅见少量陶器、骨器和蚌器等。据此可知,焦家遗址
展主要受益于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国家形态已形成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氏族制度已瓦解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隋书·地理志》记载,江南地区,“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
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隋炀帝认识到南方快速发展的经济已经成为隋王朝的重要支撑。
1.图1所示是西方列强发动某次侵华战争时聚首的情况。以下对这次战争认识正确的是
鉴于此,隋炀帝
A.派军灭了南方的陈
B.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C.兴建了东都洛阳城
D.在北方广泛设义仓
3.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指出:“唐初脱胎晋为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逮颜鲁公(颜貞
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
由此可知,颜真卿
A.对书法推陈出新
B.继承了晋代书法
C.创造了行书字体
推动书法至顶峰
4.表1所示是古代中国某一机构(官职)的职权范围。据此判断,该机构(官职)是
图
表1
A.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D.促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合流
处理境内官吏迁转,考核和刑律诉讼等政刑之事
12.图2所示为1908年《时事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图中一群官员正在合力用绳索箍紧已经开始
2
掌管境内兵甲、驿铺、镇戍军队等军国重事
漏水的大缸。该漫画意在表明
掌管境内农桑、水利、屯田、漕运和赋税征收等经济事宜
管理下属的路(府、州)和县(州)两级政权机构的重大行政事务
单奄玉清弩
爺愈圆力
管领置于边远和偏僻地区的宣慰司、宣抚司
大加天防
A.秦朝郡守
B.唐朝节度使
C.宋代通判
D.元代行省
5.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品秩下降,职权仅限于民政和财政。布政使司与
来
協了适
此前已在地方设立的都指挥使司(掌军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监察)形成分工,合称三司,级别
力
相当,互不统属。这一改革
出噎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推动了地方官僚行政理性化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
图2
【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