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
地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40°N)某中学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图1示意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观测的太阳高度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
A.甲乙丙B.丙甲乙C.乙甲丙D.丙乙甲
2.此日过后的3个月内,北京这所中学教室的正南向窗户日采光时间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一直减少D.一直增加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1lmm。科尔沁沙地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其植被覆盖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该地固定沙丘若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图2示意科尔沁沙地5~10月两类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5~10月图中科尔沁沙地两类沙丘
A.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一致B.深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高
C.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总体高D.流动沙丘土壤含水量变化大
4.与流动沙丘相比,固定沙丘5~10月0~10cm深度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较多②蒸发较少③气温较低④下渗延缓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为保护生态平衡,科尔沁沙地一带固定沙丘适合
A.种植草本植物B.栽种灌木
C.维持自然演化D.植树造林
窑洞式建筑是河南民居的一大特色。窑洞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黄土塬顶,从上往下挖成深坑做院落,四壁挖洞为居所,窑洞开有小窗,用竹篾做成,内外糊纸。图3示意河南地形。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中信息推测窑洞式建筑位于
A.甲B.乙C.丙D.丁
7.窑洞开有小窗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采光B.防风保温C.降低建设成本D.避免雨水冲刷
乌干达是世界人均电力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由我国设计修建的卡鲁玛水电站是乌干达最大电力工程(图4)。该水电站位于乌干达北部,维多利亚湖、白尼罗河下游,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径流式水电站(没有水库或水库库容很小,直接利用径流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据此完成8~9题。
8.卡鲁玛水电站设计为径流式水电站的主要依据是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河流流量稳定C.山地地形落差大D.河流径流量大
9.与高水坝发电站相比,卡鲁玛水电站
A.移民搬迁投入少B.不破坏生态环境C.泥沙淤积更严重D.防汛抗旱功能强
西柳沟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汛期西柳沟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图5示意西柳沟的位置,图6示意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7月、9月相比,3月份西柳沟输沙率小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流量小B.汇流速度慢C.植被固沙多D.河流未解冻
11.西柳沟处于汛期时,对黄河三湖河口的影响是
①含沙量增大②径流量增大③流速减慢④泥沙淤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新疆沙雅县(图7)由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塔里木河河谷平原和沙漠组成。流经该县的塔里木河沿岸湖泊星罗棋布,有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胡杨林退化严重。研究表明,胡杨林群落生长与地下水埋藏深度关系密切。据此完成12~13题。
12.塔里木河沿岸多湖泊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床低浅②洪水漫溢③断陷成湖④沙漠阻隔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当地胡杨林群落由乔—-灌—草组成,退化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植物种类是
A.低矮灌木B.高大灌木C.乔木植物D.草本植物”
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和条件下,将水分保持在系统内的过程和能力,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图8示意若尔盖湿地1971~2016年水源涵养量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判断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
A.总体比较平稳B.70年代平均最大
C.总体呈减小趋势D.季节变化比较大
15.影响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蒸发D.人类活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春李是我国沙尘暴的多发李节,持续干暖的气,候造成的疏松土质,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西北干旱区沙漠戈壁地表春季受太阳辐射加热而快速升温,可诱发高达4000米左右厚度的特强沙尘暴。2014年4月23日,甘肃河西走廊发生特强沙尘暴,沙尘暴自西向东推进,24日凌晨2时到达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后,势力明显减弱。4月15~21日河西走廊东部出现连续7天的阴雨天气。图9示意河西走廊地形,图10示意敦煌4月23日气象要素变化。
(1)据图推测敦煌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的时间,说明判断理由。(6分)
(2)分析沙尘暴推进到河西走廊东部后势力明显减弱的原因。(6分)
(3)简述风沙对河西走廊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锡崖沟村地处太行腹地陵川县东南边睡,位于黄土高原和中州平原的断裂层上(断裂形成于宽谷之后),坐落在落差1000多米的红色砂岩深谷中一个比较大的平地上,下面还是峡谷,被称为"叠谷奇村"(图11)。上世纪60年代,当地民众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7.5千米的"之"字形挂壁公路。挂壁公路(图12)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锡崖挂壁公路成为世界奇观。
(1)在图11中用口画出挂壁公路的位置,并说明理由。(3分)
(2)推测红色砂岩叠谷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3)说明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且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目的。(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乌伦古河(图13)发源于阿尔泰山东段,汛期出现在5、6月份。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指内流河河口终点的湖泊),湖体分两部分∶北为布伦托海,南为吉力湖,沟通两湖的水道称库依尕河,为长约10千米的沼泽地。1970年人们开挖了渠道,引额尔齐斯河水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获得额尔齐斯河的补给,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
(1)与5月相比,分析乌伦古河7月径流量较少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补水工程建成后对吉力湖盐度的影响。(4分)
(3)说明补水工程建成后对布伦托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属黄土沟壑区向沙地沙漠转换的过渡地带,该地水蚀风蚀交替进行,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14示意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地理概况。
(1)指出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季节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8分)
(2)分析土壤侵蚀对水蚀风蚀交错区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1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2.D3.D4.C5.C6.A7.A8.B9.A10.B
11.D12.A13.D14.C1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
(1)14时前后(2分)理由∶该时段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说明上升气流明显,易于扬尘;(2分)风力较大,利于沙尘水平移动。(2分)
(2)凌晨2时,近地面气温较低,大气层结稳定;(2分)前期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沙地表层板结,不利于起沙;(2分)地形变得开阔,风力狭管效应消失,风力减弱。(2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分)
17.(13分)
(1)公路位于峡谷左侧峭壁(1分)左侧岩层相对稳定。(2分)
(2)地质史上经过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红色砂岩;(2分)后地壳长期抬升,久经外力侵蚀,形成宽谷;(2分)后宽谷谷底发生断裂,断裂处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峡谷。(2分)
(3)旁开侧窗,有利于通风采光;保留侧壁起支撑作用,防止山体崩塌;方便施工,降低施工难度。(4分)
18.(14分)
(1)主要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2分)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7月融雪补给锐减;7月气温较5月高,蒸发量较大。(2分)
(2)布伦托海的水位升高,库依尕河由流入布伦托海变为倒流吉力湖,吉力湖盐分来源增多,而盐分无法排出,盐度升高。(4分)
(3)通过生态补水,湖泊水量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分)避免因湖泊萎缩而导致的盐碱化和土地沙化。(2分)
19.(12分)
(1)水蚀∶夏秋两季;风蚀∶冬春两季。(2分)夏秋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2分)冬春多大风,降水少,植被覆盖差。(4分)
(2)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2分)造成坡耕地沟谷发育,不便耕种,耕地面积减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