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20年国庆节,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段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
6.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
A.东岸河堤 B.南岸河堤 C.西岸河堤 D.北岸河堤
7.如图两根经线为日界线( )
A.0:00经线相对于地表静止 B.0:00经线两侧,西边日期更早
C.180°经线两侧,东边日期更早 D.180°经线东为西十二区,西为东十二区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 ~23.5 N之间 D.0 ~23.5 S之间
9.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赤道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0.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1.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下图为我国某山局地岩层垂直剖面示意图。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界面M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挤压 B.断裂 C.侵蚀 D.变质
下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该地最有可能探测发现地下水的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4.甲、乙两地的构造地貌分别为
A.断层谷、背斜山 B.背斜谷、向斜山 C.背斜山、向斜谷 D.向斜谷、断块山
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
16.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 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有关图中①处河谷的形成,其中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18.图中地质构造属于属背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适于港口建设 B.②处适于村落的建设
C.该河段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①②③④中②处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
20.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剖面的是( )
A. B. C.D.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以下下列两题。
2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2.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A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24.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26.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阴冷潮湿 B.晴朗干燥
C.高温多雨 D.阴雨绵绵
27.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联系。下列天气现象,由冷锋南下形成的有
①南方夏天午后的雷阵雨 ②东南沿海的台风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 ④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 ⑤冬季的寒潮 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⑤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下列各题。
28.“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辐合上升 B.辐合下沉 C.辐散上升 D.辐散下沉
29.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城市“热岛”
C.孔明灯的上升运动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30.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二、综合题(40分)
3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计12分)
(1)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____。
(2)A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
(3)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
32.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
(2)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形态、沉积物颗粒从B到D大小的分布特点。(4分)
(3)说明贺兰山东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
33.读某月某日14时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和风向。(4分)
(2)判断上海此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6分)
(4)图中虚线处能否形成锋面?请说出判断依据。(4分)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地理参考答案
1.A
2.A
【分析】
1.
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CD错误;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3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447千米/小时,6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A正确、B错误。故选A。
2.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由等值线分布可知,图中a处的线速度为870-900千米/小时,比同纬度的b处(840-870千米/小时)大,BD错误;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故a点的海拔较高,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向南北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某一条纬线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线速度乘以该纬度的余弦值。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
3.B
4.C
【分析】
3.
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及公转的方向判断,①位于夏至日附近,③位于冬至日附近。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因此④位于春分日附近,②位于秋分日附近。2020年10月1日,处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故该题选B。
4.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为7月初。图中①②③④中靠近近日点的为③,位于冬至日附近,故该题选C。
【点睛】
公转轨道示意图上判断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上判断各点的节气,关键是判断出二至日的位置,判断方法有三种:(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首先画出太阳与地球中心的连线,标出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下图中的a点), 该点就表示太阳直射点。该点若在北半球则为夏至日;该点若在南半球则为冬至日,如下图中的b点。图片(2)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判定“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即南半球地轴倾向太阳时为冬至日,如上图中地球公转至丙位置时的地轴;北半球地轴倾向太阳时为夏至日,如上图中的甲位置。(3)根据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状况判断“北昼为夏,南昼为冬”:北极圈内为白昼,该处节气为夏至日,如上图中甲位置;南极圈内为白昼,该处节气为冬至日,如上图中丙位置。二至日的位置确定之后,再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判定春分日、秋分日的位置。如上图中的乙是秋分日,丁是春分日。
5.B
6.D
【分析】
5.
读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因此右岸被侵蚀,左岸堆积,即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B正确。南半球向左偏,应该左岸侵蚀,A、D错误。赤道不偏,C错误。故选B。
6.
由上题可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故选D。
【点睛】
地球自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其规律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赤道上不偏转。
7.D
【详解】
A. 0:00经线位于夜半球中央,随地球自转,0:00经线自东向西移动,相对于地表不是静止的,A项错误;
B.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所以 0:00经线两侧,西边日期更晚,B项错误;
C. 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根据国际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边日期比西侧晚一天,所以东侧更晚,C项错误;
D. 18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公用中央经线,以东为西十二区,以西为东十二区,D项正确。
综合分析,故选D。
【点睛】
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日界线是自然形成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国际规定的。
8.D
9.A
【分析】
8.
从图中看,该地在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太阳直射,可判断出该地位于0 ~23.5 S之间,D正确;南半球温带地区和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阳光直射现象,AB错误;0 ~23.5 N之间地区,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会达最大值,C错误。故选D。
9.
从图中看Q点为12月22号,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10.B
11.A
【解析】
10.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类岩石可以转化为岩浆得知,图中三个箭头指向的丁为岩浆,丁指向乙,乙为岩浆岩,题中“巨蟒出山”风景为花岗岩石柱,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根据示意图推理出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与题意无关,AC错误。所以选B。
11.从材料得知景观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与火山喷发无关,④错误,排除BCD;经过地壳运动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高山,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石柱,A正确。所以选A。
12.C
【详解】
M界面呈现不规则的弯曲界面,界面两侧的砾岩、砂岩岩层性质均为沉积岩,D项错误;M界面两侧岩层内部无明显弯曲或位移,推断没有挤压、断裂等地质作用,A、B两项错误;M界面呈现不规则的界面,应该是侵蚀的结果,C项正确。故选C。
13.A
14.B
【解析】
13.读图分析可知,②地的岩层向上弯曲,属于背斜;①地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③处岩层发生错位,属于断层。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地下水储水构造,因此最可能发现地下水的地点为①,故答案选A。
14.甲地的岩层向上弯曲,属于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形成背斜谷;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岩石容易保留下来,形成向斜山。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15.C
16.A
【分析】
15.
上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底部俯冲),C正确。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非洲东部不属于消亡边界,大西洋西岸地处美洲板块内部,ABD错误。故选C。
16.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注意喜马拉雅山脉的位置南侧的印度洋板块表现为大陆板块),A正确。马里亚纳海沟和日本岛弧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底部俯冲形成,BC错误。安第斯山脉也是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底部俯冲形成,D错。故选A。
【点睛】
全球板块分布总结如下图:
17.D
18.B
【分析】
17.
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①附近的岩层错位移动了,是断层。在断层带附近,由于岩层破碎,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河谷,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
背斜是由于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向上隆起形成的,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即可。①处岩层断裂,为断层构造,故A错误。②处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构造,故B正确。③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故C错误。④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地质构造判断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19.D
20.A
【分析】
19.
由图可知,①处于曲流的凸岸处,流水的以堆积作用为主,深度小,不宜建港,A错;②处于凹岸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会侵蚀沿岸土地,不利于人们居住,所以不适合建村落,B错;图中的河流河谷较宽,并且有河曲发育,因此该河段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C错;①②③④中,②处于曲流的凹岸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侵蚀作用最强。故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20.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处于曲流的凸岸处,属于堆积岸,河床坡较缓,有泥沙沉积,②处于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泥沙沉积,坡度较陡。故A正确,BCD错误。本题答案为A。
【点睛】
凹岸、凸岸的利用方式: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易受侵蚀,且水位深,不宜开辟为住宅用地,宜建港口、码头;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易堆积,且水位浅,若在洪水期不被淹没,可开发为耕地或建设用地、住宅用地等,但不宜建港口、码头。
21.D
22.D
【解析】
21.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而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因此D正确,故选D。
22.
考查山地的形成过程。在图中阶段I可以知道它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它就是一座火山,火山的形成是岩浆的活动,不是地壳的水平运动,所以A不对; B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也就是玄武岩,不可能是沉积岩,所以B不对; C顶部形态,也就是平顶的形成,观察图II,III,可以看出平顶面积扩大,这应该是由外力作用形成,所以C不对;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慢慢形成平顶山,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以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地理过程的动态变化,整体难度较大。
23.C
24.C
【分析】
23.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岩层有的向上拱起,有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褶皱。褶皱构造由于沉积岩水平挤压形成的,背斜处岩层上升,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所以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地壳上升运动-----外力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
由所学知识及题干信息可知,甲处位于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易形成地下溶洞,出现塌陷,C正确。石灰岩分布区无火山喷发、断层下陷的作用,A、B错误。材料中无与地下冻土融化有关的信息,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5.A
26.B
【分析】
试题分析:
25.近地面上该地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运动,垂直气流呈下降运动,说明是北半球的高压中心(反气旋)。故选A。
26.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垂直气流呈下降运动,水汽不易凝结,受其控制下的天气往往晴朗干燥。故选B。
考点:天气系统
27.C
【详解】
南方夏天午后的雷阵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对流运动导致,不是冷锋南下导致,①不符合题意。东南沿海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产生,不是冷锋南下形成,②不符合题意。北方夏季的暴雨是北边冷气团短时间增强南下形成冷锋导致,③符合题意。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和冬季的寒潮,强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导致,④、⑤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是江淮准静止锋导致,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8.B
29.D
【分析】
28..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闻,所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然后在底部辐散,故B正确,A、C、D错误。
29.结合前面分析“风塔”处是下沉气流,水池处气温较周围低,故A、C错误。若库区比周边降水少,则库区温度比四周较低,形成下沉气流,故D正确、城市“热岛”中城市比周围气温高,气流上升,故B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分析、阅读材料是解答的关键。
30.A
【详解】
从题意可知,此时M点吹的是东南风,说明是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是气旋系统,而且是东南风,可知其偏向方向是向右,所以是北半球,故选A。
(1)AB BC
12 6
D﹥A﹥E 19°42′N
【详解】
图中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线AB,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线BC。
(2)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则其昼长为12小时,同一纬线昼夜长短相同,则乙点的昼长为18小时,则乙点的夜长为6小时。
(3)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至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则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A﹥E,根据H=90°-该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可知,E点纬度66°34′,这一天E点距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为43°08′,故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E点。
32.(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沉积物沉积而形成。
(2)冲积扇(洪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3)贺兰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山麓地带地形起伏小,泥沙、碎石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以及流水堆积地貌等的判断,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
(1)根据宁夏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可知,宁夏平原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再经沉积物沉积最终形成宁夏平原。
(2)从等高线的数值及变化可知,该地为冲积扇,从扇顶到冲积扇边缘由于流速变化,颗粒物大小发生变化,因此从扇顶到冲积扇边缘搬运能力越来越弱,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3)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堆积地貌的堆积物来自贺兰山,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在地形平坦处,由于流速减弱,流水的搬运能力降低,堆积增强,形成冲积扇。
33.(1)乙地吹偏西风,风力小;丙地吹偏东风,风力大。
(2)特征:天气晴朗,无风或者微风。理由:上海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3)不能形成锋面。依据:虚线处为高压脊,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可以知道该处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流无法在虚线处交汇,因而无法形成锋面。
【详解】
(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乙地吹偏西风,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丙地吹偏东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2)读图,上海此时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上海的天气特征是天气晴朗,无风或者微风。
(3)图中虚线处位于高压脊,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该处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流无法在虚线处交汇,因而无法形成锋面。锋面只能和气旋结合,图示为反气旋,虚线处不能形成锋面。
【点睛】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锋面只能和气旋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