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敌后战场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9
1937.7
七七事变
北平、天津沦陷
1937.8—11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9—11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 ,企图占领太原。
1.背景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1937.9月-日军占领大同
兵分 两路
同蒲线
平型关
会师雁门关
进攻太原
一、平型关大捷
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
平型关大捷
时间
部队
指挥
战绩
影响
1937年9月
八路军115师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
将日军全部歼灭,1000多人
平型关
平型关地形
亡国论
速胜轮
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大唱中国“亡国论”。1940年3月汪精卫彻底沦为汉奸,成立了王伪中央政权。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先进武器的支持,宣扬“速胜论”
毛泽东对抗战有何观点?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
时间:
1938年
主要内容: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速胜日本
抗战是持久战
要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
目的:
为了驳斥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时间
发展
中枢
1940年
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等地创建了1亿人口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延安---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共产党战略总后方、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与民众之中。
——毛泽东
游
击
战战术
麻雀战: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袭战:破坏交通线、补给线
地雷战:利用地形灵活的选择埋雷地点
地道战:形成内外联防
1.军事: 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
【巩固抗日根据地】
进步人士
共产
党员
中间
人士
三三制原则
【巩固抗日根据地】
2.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减租减息大会
【巩固抗日根据地】
注:租——地租的租额;
息——高利贷的利息
3.经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
【土地政策的调整】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打土豪,分田地
国共对立
阶级矛盾
抗日战争
民族矛盾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
地政策
【巩固抗日根据地】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展开游击战争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掩护敌后
战场开辟
相互配合
协同抗日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关系: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兵力比例表》
1938年 1942年 1944年
敌后抗击日军兵力比例 58% 63% 64%
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年后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
敌后战场是相持阶段抗战的主战场
材料一:日本军队将进攻重点转向华北,对敌后根据地不断进行“扫荡”。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卷)
材料二:蒋介石集团在日本的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下,对抗战更加消极。
......他们公开污蔑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到处破坏我党我军的声誉。
一些民主党派人士、爱国抗日力量,也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
产生了怀疑,对抗日前途十分悲观。
共产党怎么办?
百团大战
三、百团大战
1.原因:
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1
“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囚笼政策
封锁沟
铁丝网
【罪恶滔天】
烧光
杀光
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交通线两侧及根据地内的日为据点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四、主动出击破“囚笼”——百团大战
数据说战果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1.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意义:
1937.8
淞沪会战
1938.3
台儿庄战役
1941.12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9
平型关大捷
1940
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点的建立和发展
1938.6
武汉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打击了...
提高了...
振奋了...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