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0~31页“有多少个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大数之后,运用大数进行估计,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策略,发展数感。因为这是第一次安排独立课时学习估计,所以估计问题的难度控制在估计对象规范、能够用两位数的连加或表内乘法或整倍数解决的问题,以体现与四年级三位数除运算学完之后估计内容的区别,并为四年级的估计铺垫。教材通过估一估祖冲之的故事有多少个字,将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自然地融合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掌握估计的方法,最后独立估计黄豆有多少粒,进一步体会估计的作用及估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估计,掌握估计的方法,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材提供了数故事有多少个字的情境,由于有了前面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要给足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去估一估,从而自主掌握估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并在估计 过程中发展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感受数学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人在数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成为了大数学家。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请看一组照片(课件出示),依次是华罗庚、陈景润、胡和生、苏步青、刘徽、祖冲之。看过他们的照片,想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冲之。请一位同学上台读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完这篇小故事,你想说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祖冲之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从小就爱读书,热爱学习。 我们也要向他一样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好吗?(感受数学家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
1、抢答游戏(凭直觉估一估这篇小故事有多少个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同学们,虽然估一估,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有和准确数差不多就行,可一篇同样的小故事,你们估出来的结果怎么相差这么大呢?到底谁估得对呢?我们一起学习“有多少个字”。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给足时间,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想自己是怎么估的,想好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寻找出合理的估计方法。
合作完毕,展示方法:
预设1:先数出一行大约有10个字,再数有15行(较短的行可以忽略不计)15个10是150,所以有150个字。
预设2:先估一估右边一栏大约有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2倍,是100个字,50+100=150,所以有150个字。
……
学生可能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3、对比反思
比较前后两次估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说一说凭直觉或猜估计的结果和依靠方法估计的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反思,一方面帮助学生体会估计方法的价值,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三、学以致用
1、估一估,说一说,大约有多少个字?
先独立估计,汇报时重点说说估计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以提高学生估计的能力。
2、估一估,填一填有多少粒黄豆
先观察,再集体交流,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中豆子的高度大约是第一杯中的2倍,第三个杯子中豆子的高度大约是第一的3倍。运用已有的倍数知识,便可估出第二杯大约有200粒豆子,第三杯大约有300粒豆子。
3、估一估,有多少颗糖豆?
与上一题类似,注意观察三个杯子所装糖豆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
4、比一比,估一估。
通过观察图中不同估测对象之间的高度或长度关系进行估计。
5、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估计策略解决学校操场上大约有多少名同学在上体育课。
四、总结收获
通过回顾,发现我们今天这节课“有多少个字”实际上就是学的“估一估”。同学们谈谈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去生活中寻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估一估?并把今天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日记,估一估自己写的字数。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个字
由一行估全文
估计 由少估多
由多估少
部分 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