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小朋友,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就认识了长方形,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还能记得它长什么样吗?睁开眼睛,观察一下咱们的大教室,里面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看来长方形无处不在,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长方形的世界,进一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再认识)
咱们桌上也有长方形,高高地举起来!对这些大大小小的绿色图形都是长方形。(师贴长方形)
2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的长方形,它有什么特点呢?
(1)猜想,独立学习。
填写任务卡(一)
(2)组内验证,交流汇报。(小组合作学习)
填写任务卡(二)
验证角:学生汇报(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验证边:
①量。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你测量的结果是?还有也是测量的?有没有不相等的?(学生口述,教师在表中记录)小朋友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相等。不完全归纳。
反思:给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选择性地进行记录,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从而归纳得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通过测量都能得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
②折。师:除了用尺量一量(板书:量一量),还有其他方法吗?
你是怎么验证的?(折一折)举高你的长方形,边折边说怎样折的?师:这个小朋友用折一折(板书:折一折)的方法也把问题解决了不仅方法巧,而且说的妙,看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寻求不同的方法。师: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也来折一折。(电脑演示)
介绍对边:刚才小朋友们所指的上下两条边,是面对面的,我们把它叫做对边,一个长方形中除了有上下一组对边还有对边吗?在哪呢?左右两条边也是对边。所以长方形上边=下边,左边=右边我们就可以说成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总结 长方形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我把这个图形这样放,还是长方形吗?这样放呢?为什么呀(我们只改变了它的摆放位置,它的形状没有改变。)师:聪明!说到了关键。图形的摆放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反思:改变图形的摆放位置再一次让学生判断,还是不是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变式练习,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异口同声认为变化了摆放的位置就不是长方形了,我急中生智,拿自己当打比方“我站着是周老师,躺下去还是周老师
吗?”学生恍然大悟,立刻理解了“图形的摆放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4)介绍长方形的长和宽
(无论怎么摆放,长方形总是有一组对边长、一组对边短,通常我们把长边的长叫做长,就一条吗?短边的长叫做宽。这边是宽,这边也是宽。(板书:长、宽)拿出你的长方形纸片,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长和宽。
三、链接生活,综合运用
创造小能手:
1认识了长方形,想不想动手创造几个?咱们先来看看学具盒里都有哪些工具,有……有……,我们可以用……可以用……(小棒摆,七巧板拼,皮筋在钉子板上围,方格纸上画。)
发挥你们的聪明才干,赶快动手吧,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四人小组合作用学具盒里的学具创造喜欢的长方形,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2 检测卡
四、总结提升:
交流今天所学的内容,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