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课件(共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课件(共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1 15:08:29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冬季南国椰林
冬季北国风光
2.1月份,我国0 ℃等温线大致通过什么地方?
我国气温的特征①: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
1.1月份,我国南北的温差大约有几摄氏度?
40 ℃以上。
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气温的特征②: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除青藏高原以外),南北温差小。
2.7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哪里?为什么?
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
1.7月份,漠河、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青藏高原。海拔高。
16 ℃以上。
28 ℃以上。
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却气温普遍较高呢?
(从纬度位置、季风、地形、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等方面考虑)
合作探究 开阔视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地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漠河 53°29′N 13°4′ 7时30分
北京 39°54′N 26°40′ 9时12分
广州 23°8′N 43°25′ 10时43分
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
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
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
北方太阳高度低南方太阳高度高
北方白昼时间短南方白昼时间长
合作探究 开阔视野
北方白昼时间长 南方白昼时间短
地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漠河 53°29′N 59°58′ 16时55分
北京 39°54′N 73°32′ 15时1分
广州 23°8′N 89°41′ 13时35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为什么夏季我国南北气温都较高?
合作探究 开阔视野
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秦岭---淮河线
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海拔高
气温低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自学指导
热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寒温带
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F
E
D
C
B
A
C
秦岭—淮河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10℃积温
<1600℃
1600—3400℃
3400—4500℃
4500—8000℃
>8000℃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春小麦、马铃薯等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冬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
水稻、油菜、甘蔗、茶叶、甘薯等
水稻、热带作物等
青稞、豌豆等
高寒

我国的温度带
秦岭-淮河一线
0°C等温线
越往北气温越低
南北温差大
南北气温的差异
冬季
夏季
南北气温都较高
南北温差小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五带一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主要指标:活动积温
秦岭—淮河一线
1.我国1月气温0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
A.大兴安岭—黑龙江 B.祁连山—黄河
C.秦岭—淮河一线 D.巫山—长江
C
3.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
A.气温总和 B.活动积温
C.气温 D.太阳辐射总量
D
B
2.下列有关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南北温差大 B.冬季全国普遍低温
C.夏季全国各地都高温 D.冬季南北温差大
4.连一连
东北平原 一年三熟 水稻 亚热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 热带
海南岛 一年一熟 春小麦 中温带(共23张PPT)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思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 这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1600mm
800mm
400mm
200mm
50mm
中国降水较多的地方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我国的“雨极”火烧寮
(位于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我国的“旱极”托克逊—深入大陆的内部
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广州、武汉、乌鲁木齐3个城市的空间分布趋势。
(2)看一看季节分配规律。
集中在夏季


最多
第2
第3
二、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
.
在图上勾画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归纳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秦岭——淮河
年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 植被 土地利用
湿润区 〉800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 森林 水田农业
干湿地区的划分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森林
水田农业
年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 植被 土地利用
半湿润区 400~800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旱地农业
干湿地区的划分
森林草原
旱地农业
年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 植被 土地利用
半干旱区 200~400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 草原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干湿地区的划分
草原
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牧业和灌溉农业
年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 植被 土地利用
干旱区 〈200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山地牧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干湿地区的划分
荒漠
新疆葡萄干晾房
绿洲、河谷农业
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⑵四类干湿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800㎜
200㎜
400㎜
湿润地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地区
中国干湿地区
水田
旱地
灌溉农牧业
绿洲农牧业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③半干旱区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④干旱地区
【总结】
③半干旱区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④干旱地区
③半干旱区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④干旱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
漠河 哈尔滨 喀什 拉萨 武汉 海口
温度带 5 6 1
干湿地区 D A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温度带
A
B
A
C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4
3
2
亚洲象: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
野骆驼:在我国主要分布与西北荒漠地带
藏羚羊:分布于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湿热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
高山高原气候:干冷
说出这些珍惜动物生活地区的气候特点
东北大平原的耕地
江南水田
云贵高原
西北草原
多 样 的 气 候 和 农业生产(共21张PPT)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候分布图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区域,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思考什么是季风、季风区、非季风区、及其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季风:因季节的不同而改变风向的风。
思考:什么是夏季风、冬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特点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西北、东北(偏北风)
东南、西南(偏南风)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1)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推进慢,在南方徘徊——南涝北旱
(2)夏季风势力强,雨带推进快,在北方滞留——北涝南旱
有利影响:
夏季时我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有利 于农作物和林木或得充足的水分和热量,使我国温带作物的种植界 限比其他地区要高得多。
不利影响: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冬季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现象;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易形成旱涝灾害,从而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特点3:大陆性气候显著
寒潮
概念: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发生时间:冬半年——秋末、冬季、初春
多发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
天气特征:急剧降温、霜冻、大风、雨雪
影响:造成冻害,种植业、牧业受害,干燥地区可引起“沙尘暴”
农作物遭受冻害
断绝饲料来源,牲畜受冻
寒潮的影响
梅雨
概念:夏初,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
发生时间:夏初6月中旬7月中旬
多发地区:江淮地区
天气特征: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大,阴云笼罩
影响:雨期过长造成洪涝和低温灾害,“空梅”则造成干旱。
台风
概念:是一种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发生时间:5—10月,以7—8月为多(夏秋季节)
多发地区:东南沿海各省,以台、粤、闽、浙居多
天气特征:多狂风暴雨
影响:狂风暴雨破坏公共设施,引起山洪暴发等。但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台 风 登 陆
沙尘暴
概念:强风引起的扬沙天气
发生时间:天气干燥的春季
多发地区:北方、西北
天气特征:大风扬沙
影响:能见度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能见度低污染环境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洪涝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发生程度:
夏秋季
东北平原
洪涝不仅会冲毁房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干旱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发生程度: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
中国大部分地区
农田龟裂,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农作物缺水会减产,
甚至枯死(共31张PPT)
中国的气候
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 带 季 风 气 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新课学习
灌木
草原
苔原
冰原
青藏高原
垂直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新课学习
气 候
复杂多样
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
有利于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新课学习
长江中下游平原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海南岛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稻
羊毛
小麦
香蕉
连 连 看
新课学习
这种冬夏季盛行的相反的风向,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变化,这一变化就形成了我国的季风气候。
(二)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夏季
高气压
新课学习
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海陆位置: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
地 形:
山脉阻挡
新课学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新课学习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北方
南方
暖空气
冷空气
新课学习
雨带的推移规律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9月
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新课学习





退
新课学习
7~8月份
4~9月份
4~12月份
新课学习
最高月平均气温:7 月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雨热同期
新课学习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雨热同期
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农作物旺盛
生长,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线,
比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夏季风异
常的年份
夏季风势力强,向北推进迅速——南旱北涝
夏季风势力弱,向北推进迟缓——南涝北旱
新课学习
气象站名称 齐齐哈尔 巴黎
纬度 北纬47.23度 北纬48.58度
海拔 146米 65米
1月平均气温 -19.2℃ 3.5℃
7月平均气温 22.8℃ 18.4℃
气温年较差 40.2℃ 14.9℃
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国家
1.冬季偏冷,夏季偏热。
2.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大陆性特征明显
新课学习
(三)多特殊天气
特殊天气
寒 潮、 梅 雨、
台 风、 沙尘暴
小组探究展示:
以一种特殊天气为例,谈谈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范围、影响的后果、如何防御以及在生活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新课学习
寒潮: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原因:海拔高)
秋末冬季初春
新课学习
梅 雨
发生地区:江淮地区
主要特征:阴雨连绵,湿度大,致使百物生霉,又称“霉雨”。
发生时间:夏初
新课学习
时间:夏季
影响:狂风、暴雨、
风暴潮
影响地区:琼、粤、
桂、台、闽、浙等
省区。
台风: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新课学习
在干旱的春季,我国西北和北方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多,大风频繁,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
新课学习
(四)多旱涝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气候灾害。不仅西北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
干旱的土地
新课学习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是东部平原的多发灾害之一。
被洪水淹没的家园
拓展延伸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1)1月0 ℃等温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6)水稻和小麦种植分界线
(7)水田和旱地分布分界线
一、选择题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是因为 ( )
①北方白昼短 ②北方太阳高度低
③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 ④北方受冬季风影响大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2.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季风区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3.如果在7月份以后,雨带仍未推进到华北地区,我国东部将可能产生的灾害是 ( )
A.南涝北旱 B. 南北皆旱
C. 南旱北涝 D. 南北皆涝
4.我国伏旱多发生在(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北地区
C
A
课堂练习
5.我国季风气候热量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 B. 冬季温和多雨
C. 雨热同期 D. 全年高温多雨
C
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月 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大体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是 带与 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 地区与 地区的分界线。
2.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
、 、 。
1
0
800
暖温带
亚热带
湿润
半湿润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冬季、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温度带;干湿地区)
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雨带的推移规律;雨热同期)
多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多旱涝灾害(干旱、洪涝)
1.完成教材第35页和38页活动。
2.熟记本课知识点。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旱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