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1 06: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9—70页
“平行四边形”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前面又有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经验的准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是第一次出现,这节课的学习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拉一拉、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构建直观的、形象化的平行四边形表象,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以前并没有系统地学行四边形,可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的挂衣架、楼梯扶手的平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在头脑里构建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 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动手操作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框架(教师准备)
三角板一副、长方形框架、七巧板等 (学生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那你们还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常见的四边形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挂衣架、楼梯扶手、伸缩门的照片,让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图形?
3、出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提醒学生注意“行”和“形”字)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拉一拉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示范拉动长方形框架
2、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形框架动手拉一拉,并交流长方形框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二)猜一猜
1、教师拿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猜一猜哪些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学生上台拉一拉证明自己的猜想。
3、讨论交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三)认一认
课件出示一些图形,学生逐一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的让学生说明原因。
(四)画一画
学生自主在点子图上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然后同桌互评、投影展示。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拼一拼
学生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并用投影展示不同拼法
2、画一画
自主画一个任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并交流画法
四、拓展提升
小组讨论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五、总结
课件出示生活中其它的四边形如:梯形、菱形、筝形,告诉学生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会慢慢的学习这些图形。
板书设计: 平 行 四 边 形
不稳定 、易变型
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教师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照片,使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然后再通过拉一拉、猜一猜、认一认、画一画、议一议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又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并在头脑中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有趣。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更多地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