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数一数(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2、学生每人准备书后附页中的正方体、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上节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并会数几百几十几的数,现在一个一个地数接着往下数3个数。(236、457、788)
2、我们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几?(板书:10个一是十)
3、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几?(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几?(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创设“数数”的情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1、 同学们在计数器拨99,再加一个珠子是多少?999呢?9999呢?(满十进一)
(白板课件示大正方体图)这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正方体?(1000个小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一千是几?(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设计意图:利用此活动引出计数单位“千”、“万”,突出再现了现实的计数过程中,由百到千、千到万需要使用新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借助白板课件演示和计数器模型,让学生由实际操作再到初步抽象,亲生经历“千”、“万”的产生过程,进一步理解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感受位值制思想。
活动二:
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
1、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九千八百八十七一个一个数,拨到九千八百九十,再十个十个数,拨到一万。(注意满十进一)
2、同学汇报交流刚才拨数时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数,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渗透数学文化,并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活动三: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出示ppt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汇报收集到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具体感受了“千”和“万“的大小,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实际。
三、拓展延伸:
1、 一百一百地数,从八千九百数到一万,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在计数器按要求拨数,比一比看谁拨得快又准。然后互相交流拨数方法。
2、(白板课件示正方体图)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一名学生在白板上(无限克隆)操作,其它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 想一想,说一说。
一千零一十、一千、九百九十、( )、( )、( )。
五千、六千、七千、( )、( )、( )。
学生观察,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规律。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两人一组用书后附页正方体图一人说数,一人摆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将头脑中不规范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为科学的结论,并从中感到数学发现的乐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用计数器拨万以内的数。
六、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