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2 我有一个梦想
第四单元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2
1
3
4
5
布置作业
6
情境导入
听歌曲:我有一个梦想
(见优教通素材部分“歌曲导入: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目标
1.了解马丁·路德·金其人及本文演讲背景。
2.抓住这篇演讲稿的主旨,明确马丁·路德·金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3.把握作者言语思路,体会其严密的思维和诚挚的感情。
4.分析演讲稿中的表达技巧,注意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在金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他将全部奖金献给了自由运动。因他从事黑人解放运动,所以树敌众多。一次一枚炸弹炸毁了他的房屋。
1968年4月18日——马丁·路德·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黑人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背景简介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领导了一场革命。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即兴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听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这次演讲涉及那些内容?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理清思路
演讲对象:
时 间:
地 点:
场 合:
涉及内容:
演讲目的:
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1963年8月28日
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
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
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提示】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提示】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17-25)“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
【提示】人人生而平等,共叙兄弟情谊,黑白情同骨肉,圣光批照、满照人间。[彻底消除种族隔离政策,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
4.(1)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有什么意义?
【提示】给黑人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漫漫长夜。
5.(2)一百年后,美国黑人现状怎样?
【提示】种族隔离、歧视、贫困、萎缩角落、流亡者。
6.(3-4)美国政府曾许下什么诺言?兑现了吗?
【提示】给予所有人的生存、自由、和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提示】没有兑现诺言——空头支票。
7.(5-6)不兑现诺言的后果?
【提示】提醒美国,致命伤,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8.(7-8)黑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力?
【提示】举止得体、纪律严明、非暴力、信任联合所有白人。
9.(9-16)黑人此次集会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作者认为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提示】不受迫害歧视、物质富裕、选举权、正义和公正;能够也必将改变。
10.(26-32)作者满腔热血反复传达一个什么心声?
【提示】自由
11.综观全文,这次演讲集会要达到什么目的?
【提示】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文章结构
我 有 一 个 梦 想
回顾:肯定《宣言》的重大意义(1)
(斗争的蓝本)
现实
揭露
讽刺
提醒
讲究
表明
未来:斗争必胜 未来光明(17-)
(斗争的必要)
(斗争的展望)
现状
当局
政府
策略
决心
(2-16)
正义的呐喊
时代的呼唤
一、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1)
二、揭露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2~16)
揭露黑人_________________的现状
讽刺当局_________________的许诺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提醒当局 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三、展望:斗争必胜(17~26)
全文的结构层次
受歧视
空头支票式
自由、民主、平等
不兑现许诺
非暴力斗争
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梦想内容
概述:
美国人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具体
黑人与白人地位平等(政治平等)
拥有正义与自由(权利平等)
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与白人和睦共处(生活平等)
1.马丁·路德·金梦想内容是什么?
现状
物质上贫困,精神上遭受歧视
诺言
美国政府并未兑现百年前自由平等的诺言
2.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梦想?
种族隔离
种 族
种族主义者
种族歧视
3.马丁·路德·金认为应该怎样来实现梦想?
方式
非暴力
策略
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态度
坚决、毫不退缩
4.对马丁·路德·金的评价。
从来没有这种体会,一个人的梦想会如此崇高,如此无私,如此让人震撼。他的演说揭示了一个沉重的悲剧,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让人感受到了浩然之气的冲击!
1.用第一人称进行演讲,增加了亲切感,增强了感召力
作者在文中用“我”“我们”的第一人称,这样就能和听众拉近距离,增加亲近感,增强感召力。
写作特色
2.感情充沛,逻辑严密
在宣言签署的一百年后,黑人依然受歧视和压迫,故而作者以黑人领袖的身份,满怀愤激之情,慷慨激昂地带领黑人集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全文以“为什么斗争——斗争的态度和方式——达到目的的决心和信心——提出号召”为顺序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整个演讲贯串着作者热爱国家,追求和平平等的强烈情感。
3.语言句式齐整,或整或散,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整体美、音乐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
在揭示黑人现状时,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以强烈的语势、充沛的感情揭示了黑人没有自由民主的时间之长、生活之惨,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空头支票”极其形象地论述了美国政府欺骗黑人的行径。“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极其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课文小结
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生活现状,号召黑人投入争取民主、自由、民主的非暴力战斗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结。
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布置作业
1.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试着把它演讲给家人听。
退出(共45张PPT)
16世纪起,欧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为奴。
课文背景
几个白人警察在公众场肆无忌惮地殴打一美国黑人。
美国黑人现状(1)
从1607—1773年,英国在北美开辟了13块殖民地。1775年,这些殖民地的人民发动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美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扩张,领土扩张使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并与南方奴隶制经济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美国国内废除奴隶制的呼声日趋强烈,从而爆发了1861年—1865年的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结果,北方获胜,这一胜利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继美国废除奴隶制通过宪法修正案之后,美国宪法明确规定,白人与黑人一律平等,黑人与白人享有同等权利。然而,在美国从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纵观一下已经进入21世纪的美国现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仍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每年有许许多多的美国黑人成为种族歧视政策的牺牲品。1993年,4名美国白人警察毒打一名黑人青年导致这名黑人青年死亡的事件,在洛杉矶引起骚乱。除种族歧视现象以外,美国的社会不公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白人与黑人间的分歧。根据现有的一些数据,美国有色人中穷人的比例是白人的两倍。这一现象也对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黑人失业者的比率为8.4%,平均为4.2%,而白人失业人员的比率为3.4%。
美国黑人现状(2)
另外,美国有色人与白人的工作性质和种类也有所不同。有色人种尤其是拉美甚至亚洲移民大多从事一些低收入的体力活。而白人则从事高收入和比较专业的工作。这一丑恶现象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白人由于经济条件较为优越,所以他们的孩子大多在权威学校就读,而有色人种的子女则由于无法支付高额学费,而无法进入高等学府甚至缀学。 换言之,美国有色人种面临的贫困现象,致使他们的子女无法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导致子女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收入远远低于白人的收入。 困扰美国社会的另一问题就是,医疗和社会保险。美国有色人种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致使他们无法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从而导致黑人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换言之,美国黑人婴儿的死亡率是白人的几倍,有色人种的生命寿限也低于白人的寿命。 另外,关押在美国各大监狱中的在押犯50%有黑人组成。此外,美国社会中政治歧视现象尤为严重。在美国第107届国会中,仅有35名议员是黑人,不到国会总人数的8%,而美国黑人的比率为12%。而美国亚裔和土著人在国会的代表就根本无从谈起。 无论如何,鉴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和其特有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条件可以说,美国95%的财富控制在美国白人的手中,仅有5%的财富属于有色人种。在这之中,那些近几年来非法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的状况则更加令人忧虑。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生平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他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他聪颖好学的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神学博士学位。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
这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全部奖金(54,600万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他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美国的《展示》杂志将他评为近百年世界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1963年8月23日,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当时,美国许多黑人没有投票权,种族隔离在美国各地十分盛行。金在1968年4月4日在田纳西州被暗杀。
马丁·路德·金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左四)
演讲现场
演讲现场
演讲现场
演讲现场
1956年的马丁·路德·金(左)
一家人在亚特兰大街头漫步
1968年4月3日马丁·路德·金(右二)在遇刺前一天还和其他领导人在一起
遇害时,他正准备帮助孟菲斯黑人清洁工人组织罢工。当时他在旅馆阳台上与同伴们谈话,被刺客詹姆斯·厄尔·雷用枪击中。
马丁·路德·金在旅馆的阳台上遇害。他的同事们急忙呼救,并一起向打枪的方向指去。
孩子们向父亲的遗体告别
1968年4月9日,哀悼的人们挤满了佐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街道,注视着骡子载着入殓(liàn)的棺椁(guǒ)从教堂缓缓走向该市莫尔豪斯学院的纪念公墓。
马丁·路德·金墓
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
从1968年3月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安之若素:(对于困难危险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安然处之)
心急如焚fén 崭zhǎn新 蜕tuì变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济,对事情有益,成)汹涌澎湃 窄zhǎi小 赎shú罪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匿nì迹 巍峨峰巅 蜿蜒wān yán祈祷qí dǎo 镣铐liào kào 枷jiā锁 萎缩wěi suō
骇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缔dì造者 履lǚ行 戳chuō子 侈chǐ谈 拯zhěng救 磐pán石
听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这次演讲涉及那些内容?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演讲对象:
时 间:
地 点:
场 合:
涉及内容:
演讲目的:
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1963年8月28日
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
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
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回答问题,理清思路(1)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明确: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明确: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17-25)“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
明确:人人生而平等,共叙兄弟情谊,黑白情同骨肉,圣光批照、满照人间。[彻底消除种族隔离政策,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
4、(1)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有什么意义?
明确:给黑人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漫漫长夜。
5、(2)一百年后,美国黑人现状怎样?
明确:种族隔离、歧视、贫困、萎缩角落、流亡者。
6、(3-4)美国政府曾许下什么诺言?兑现了吗?
明确:给予所有人的生存、自由、和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明确:没有兑现诺言——空头支票。
回答问题,理清思路(2)
7、(5-6)不兑现诺言的后果?
明确:提醒美国,致命伤,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8、(7-8)黑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力?
明确:举止得体、纪律严明、非暴力、信任联合所有白人。
9、(9-16)黑人此次集会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作者认为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明确:不受迫害歧视、物质富裕、选举权、正义和公正;能够也必将改变。
10、(26-32)作者满腔热血反复传达一个什么心声?
明确:自由
11、综观全文,这次演讲集会要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文章结构
我 有 一 个 梦 想
回顾:肯定《宣言》的重大意义(1)
(斗争的蓝本)
现实
揭露
讽刺
提醒
讲究
表明
未来:斗争必胜 未来光明(17-)
(斗争的必要)
(斗争的展望)
现状
当局
政府
策略
决心
(2-16)
正义的呐喊
时代的呼唤
一、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1)
二、揭露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
. 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2~16)
揭露黑人_________________的现状
讽刺当局_________________的许诺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提醒当局 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三、展望:斗争必胜(17~26)
全文的结构层次
受歧视
空头支票式
自由、民主、平等
不兑现许诺
非暴力斗争
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读第一部分(1自然段)
伟大的美国人指谁?
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
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伟大的美国人”
林肯.A(Abraham Lincoln. 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为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托西,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被北南方奴隶主指使 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
美国南北内战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
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林肯总统(左一)在审阅《解放
黑奴宣言》(1862年9月22日)
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
本次游行集会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了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民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面的路还很长。
诵读第二、三部分的重点段
诵读2、3自然段
诵读5、7、8自然段
诵读10~14自然段
诵读18~25自然段
注意
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第二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现今的生活,又是演讲的开始,读时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三个“今天”,读时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比前面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语:“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
第三段在读时整体词语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经过3、4 两个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五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现在是……的时候”,一方面这是作者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实现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
7、8自然段因为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这一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辞。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你们贪得无厌”、“你们根本就不应该提这样的要求”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这样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喷井之油,似江海汹涌、狂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不失理智,这一点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
这几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描绘,与前段相比应舒缓些。
课堂练习
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种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里的“秋天”和“酷暑”分别指什么?)
“空头支票”是个巧妙的比喻。自林肯总统签署《黑奴解放宣言》以来,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的生存、幸福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美国政府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却没有实际意义。
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含义大家都非常清楚、熟悉,用它作比,生动形象且容易为人们理解,从而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投入战斗。
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黑人为之奋斗的实现自由、平等的那一天比喻为“爽朗的秋天”。我们知道,秋天“秋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通过这个比喻,生动而直观地告诉听众,他们的奋斗结果是什么,从而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战斗。
酷暑与秋天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简介而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课堂练习
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辟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我们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美国应定能够成为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
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是多种乐器、多重乐声的合奏与“交响”。
作者在此处用“交响乐”来作比喻,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黑人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报复和消灭白人,而是要与白人共享美好生活,展现了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生活图景。
演讲词的特点
三多:(形式上)
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
多用短句、呼唤语(感召力,煽动性)
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强感染力)
三性:(内容上)
针对性 逻辑性 思想性
课堂小结
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生活现状,号召黑人投入争取民主、自由、民主的非暴力战斗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结。
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
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同学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为伟大祖国的繁荣、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共21张PPT)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马丁·路德·金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及其含义,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及其思想内涵。
3.鉴赏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艺术魅力。
4.体会本文作为演讲辞具有的感染力、鼓动性。
比尔·盖茨、乔布斯、科比等一系列的人名都是响当当的,大家非常熟悉。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国籍——美国。那么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的生活现状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做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整体感知
(1)明确本文演讲的相关内容。
演讲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时间:1963年8月28日。
地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
(2)通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16段):1.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
2.讽刺当局空头支票式的许诺3.提出自由、民主、平等的要求
4.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 5.明确非暴力斗争的策略
6.表明坚持斗争,直至胜利的决心
第三部分(第17~26段):表达自己的梦想,并希望平等自
由早一天到来。
问题探究
(1)请围绕“梦想”,构建思维图示,分析文章内容。
方式:非暴力
策略:
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态度:
坚决、毫不退缩
梦想
如何实现
为什么
是什么
政府的空头支票
黑人堪忧之现状
物质上的贫乏
精神上受歧视
美国人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黑人与白人地位平等(政治平等)
拥有正义与自由(权利平等)
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与白人和睦共处(生活平等)
(2)《我有一个梦想》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除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外,主要得力于它诗一般的语言。作者就像一位修辞大师,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恰到好处的引用,俯拾即是,请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本文的比喻,大多是暗喻和借喻。
所谓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象和他们内心的渴望。
恰切的比喻
尤其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的比喻,其内含之丰富,语意之深刻,富有黑色幽默的特点。流亡者,是被迫离开家乡或者国家的人,而美国黑人,生存在自己的祖国却备受歧视。
“空头支票”形象地表现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者利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将一些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描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既富于无穷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令人难忘,回味久远。
①短语排比。第27自然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会是自由的。”这一句中各分句之间的短语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念。通过短语排比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着,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多姿的排比
②排比句。如第2自然段连用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来表达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界之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又如:第5自然段一连使用了六个“现在是……的时候”,前三个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说明民权问题的急迫性和严重性。后三个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磐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
③排比段。如第10—13四个排比段既简练生动,又全面周到的提出了黑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应该获得的各种权利,表达了不达斗争目标、不让黑人获得自由、争取到正当权利的目的决不罢休的斩钉截铁的铿锵誓言。
再如第18—25则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开头的排比段,以诗一般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句式,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畅快地、深情地从正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梦想一定能够成真的坚定信念,以深情的语调、饱满的情怀,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种族平等美好前景的憧憬,为最后将演讲推向高潮作好了充分准备。
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字情感充沛,气势磅礴,遒劲有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本文在多处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差强烈的对比,两相并举,爱憎分明,感情十分强烈,给听众(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如“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话,用“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相对比,充分表明黑人在美国社会生活于被遗忘的角落,反映了黑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抨击了美国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强烈的对比
又如“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视之杯痛饮”“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这两句,分别将“对自由的渴望”和“敌对和仇恨之杯”、“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两两对比,表现了演讲者何等磊落的情怀、何等完善的态度和非暴力的斗争主张。
精妙的反复
此文在辞格的运用上还有一个特点是反复。通过反复强调,表达强烈的情感,使得演讲激情飞扬。
如第2自然段的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与前文的“一百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反复强调《解放黑奴宣言》签署一百年后,黑人人权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相反每况愈下。
再如第5自然段中的运用六个“现在是(非)……的时候”既反映了斗争的迫切性,也是对当局的严正警告,必须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又如第10-13自然段用了四个“只要……我们就……”反复揭示了美国黑人生存状况,也表现了民权运动的目标及斗争的坚定性。
这个演讲稿作者以饱蘸深情之笔,除运用以上辞格抒发情感、表达主张外,还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
恰当的引用
(3)印度甘地曾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马丁·路德·金也主张非暴力斗争的方式,而现实生活中,却又很多的时候是以暴制暴,这两种方式矛盾吗?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马丁·路德·金的方式,是“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是理性、和平、团结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了法案,在法律上结束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并让很多白人都参加到斗争当中。
以暴制暴,在一定的情境下,也是可以运用的,要结合斗争的对象,性质等具体而论。比如对于恐怖主义,绝不能姑息。这两种方式是不矛盾的。
课文小结
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为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而作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共23张PPT)
黑人作为商品来买卖一直延续到19世纪,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
几个白人警察在公众场肆无忌惮地殴打一美国黑人。
黑人乘坐公共汽车必须给白人让座
教学思路
品读一种情怀
梳理一线脉络
走近一位伟人
聆听一次讲演
走近一位伟人
马丁·路德·金 简介
马丁· 路德· 金 (1929—1968)
神学博士,牧师,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的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号。
1968年4月4日他在田纳西州被暗杀。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现场
梳理一种文脉
问
我有一个梦想
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1-5段
6-16段
17-32段
文章结构
我 有 一 个 梦 想
回顾:肯定《宣言》的重大意义,揭露现状(1-5)
(提出梦想的缘由)
现实
讽刺
提醒
讲究
表明
未来:斗争必胜 未来光明(17-32)
(实现梦想的方式)
(展望梦想的内容)
当局
政府
策略
决心
(6-16)
正义的呐喊
时代的呼唤
一、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1)
二、揭露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
. 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2~16)
揭露黑人_________________的现状
讽刺当局_________________的许诺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提醒当局 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三、展望:斗争必胜(17~26)
全文的结构层次
受歧视
空头支票式
自由、民主、平等
不兑现许诺
非暴力斗争
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品读一种情怀
分组讨论: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诵读,说明喜欢的理由,体味其中包括什么的感情。
2、分析演讲辞运用哪些经典的修辞,具备哪些特点。
任务分工:第一大组对应第一部分,第二大组对应第二部分,第三大组对应第三部分。
读
哪些段落是他产生这个梦想的原因?
1—5自然段
一百年前,政府许下“解放黑奴”的宣言,给黑奴带来了希望
一百年后,政府没有兑现诺言,“宣言”成为“空头支票”,黑人依然没有自由和平等
如果黑人没有自由和平等,国家就得不到稳定
悲愤
品读11-16 黑人怎样才能“满足”?
当警察停止对黑人的野蛮迫害时
当黑人能和白人一样找到旅馆住宿时
当黑人的基本活动不被局限在贫民区内时
当黑人能和白人一样享有选举权时
当正义和公正滚滚而来时
坚定
读
哪些段落是作者满怀深情的梦想 ?
18—26自然段
读——六个“梦想”——内容
人人平等
拥有自由正义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白人情同手足
要求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上给予黑人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美好
演讲词的特点
三多:(形式上)
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
多用短句、呼唤语(感召力,煽动性)
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
强感染力)
三性:(内容上)
针对性 逻辑性 思想性
品读一种情怀
对自由的追求
对平等的渴望
聆听一次演讲
当前我们正在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国家正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请你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说一段话,表明你对未来的展望。谁来谈谈你的看法呢 或者说你自己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世界不在动荡
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
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
和平的鲜花到处开放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人类不在忧伤
没有恐惧、歧视和眼泪
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
自由的鸟儿展翅飞翔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大地不再凄凉
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
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蓝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将化为美好的希望
让我们携起手来,
迎接这一天的来临
用我们的爱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