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张PPT)
《采薇》课文对译
退出
采薇采薇,
薇
亦作止。曰归
曰归,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莱冒头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莫止。
薇(W)今名野豌豆苗。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止:句尾语气词。曰: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莫:通靡室靡家,狎狁之故。不遑启居
“暮”。」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俨狁去厮杀。没有空闲
狎狁之故。
靡(m):无。狎狁( xIan yun):我国古代
来坐下,为跟猾狁来厮杀。北方的少数民族。不遑:无暇。遑,暇
空闲。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
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
采薇采薇,
薇亦柔
止。日归
日归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莱长得柔又嫩。说回家呀道回家
心亦忧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
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我
戍未定,靡使归聘。
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柔: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烈烈:形容忧心如焚。戍:守,这里
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安定。使:指使,委托。一说,使者。聘:问。了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日归
曰归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渐老变硬。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阳止
王事靡鹽,不遑启处
忧
转眼十月又到啦。征役没休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
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
忧愁非常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了。阳:指阴历十月。王
事:指征役。靡鹽:没有止息。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
痛苦。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不来:不归。来,回家,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 是棠棣花。什么车儿高又大
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雄马高大雄壮。边
岂敢定居 一月
捷。r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
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
常:通“棠”,即棠棣树。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
周代时战争是车战。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牡
雄马。业业:高
大雄壮的样子
驾彼四
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
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
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怎么
不日戒,狁
孔棘。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能不每天戒备啊 狎狁之难很紧急啊。依:指将帅靠立在车
上。小人:指兵士。腓(fi):掩护,遮蔽。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
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
练的样子。象弭(m):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鱼服:用鲨鱼皮制作
的箭袋。孔棘:十分吃紧。孔,副词,甚,很。棘,通“急”,紧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
兩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
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
伤
悲,莫知我哀!r往:指当初从军。依依:树枝柔
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来思:指归
来时。思,语气词。雨(y雪:下雪。雨,这里用作
动词。罪罪: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共43张PPT)
采 薇
——《诗经》
释 题
1.采薇选自《诗经》中的:
小雅
2. 《小雅》是什么乐歌
宫廷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3.“薇”是:
野菜,即野豌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都是歌曲的歌词。《风》、《雅》、《颂》三部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
雅
大雅
小雅
颂
周颂
商颂
鲁颂
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
陈、桧、曹、豳
诗经的组成部分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三十一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七十四篇.《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从风格上说,《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
“赋”:铺陈叙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句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的运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艺术表现手法
一、朗读全诗,正字正音。
岁亦莫(mù)止
猃狁(xiǎn yǔn )之故
载(zài)饥载渴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á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雨(yù)雪霏霏
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
,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疏通语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薇: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无。
不遑:没有功夫。遑:暇。
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
柔:肥嫩。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载:又。 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 使:使者。 聘:问。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孔:很。疚:病痛。
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没人安慰。来:安慰。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
维,句中语气词。可以翻译为 “是”。
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 业业:高大的样子。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依:指乘。
腓(féi):掩护,隐蔽。 [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象弭(mi):用象牙镶饰的弓。
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紧急。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
霏霏(fe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迟迟:缓慢的样子。
三、翻译全文
(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二)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驻地至尽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 薇
(三)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四)
什么花儿开得盛?密密层层棠棣花。
什么车儿高又大?将军战车要出发。
兵车已经套上马,匹匹公马壮又大。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数胜为邦家!
采 薇
(五)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难卸甲。
(六)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斜;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漫天洒。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又疲乏。
满心伤感满腔悲,没人体会苦生涯!
采 薇
四、概括每章内容
第一章至第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 劳苦。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 心情。
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采薇》
作
柔
刚
(薇菜刚刚绽出芽尖)
(薇菜叶片肥嫩)
(叶茎将老而粗硬)
——春 天
——夏 天
——秋 天
乡愁日深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忆昔伤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五、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
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有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看法。
古人评价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今人评价一: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潜然泪下。
Long ago, when we started,
The willows spread their shade.
Now that we turn back,
The snow flakes fly
The march before us is long,
We are thirsty and hungry.
Our hearts are stricken with sorrow,
But no one listens to our plaint.
-tr. by Arthur Waley
翻译一:
When I set out so long ago,
Fresh and green was the willow.
When now homeward I go,
There is a heavy snow.
The homeward march is slow,
My hunger and thirst grow.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sorrow;
Who on earth will ever know.
-tr. by Wang Rongpei&Ren Xiuhua
翻译二:
“翻译二”选自于1995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榕培和任秀桦两位教授译注的《诗经》(中英文版)。
(一)此诗把意和韵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婉转时物怡怅切情”。这时译者选用了(eu)这个韵与音相配. (au)这个双元音。调门低,有低沉感,利于传达哀婉悲痛的情感;声音缓,有凝重感,与行路艰难,步履维艰的形象相一致,尤其是译者用此韵一韵到底.更增强了这种感受,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令人感到喟叹之音不绝于耳,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翻译二”在意美、形美、音美三方面与原诗最接近。这和西方著名译学家奈达所提倡的:最近似而又自然的译文的翻译标准是一致。
七、总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八、艺术特点
1、诗歌非常注重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2、情景交融。
3、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拼打厮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奔波劳累,写饥渴难当,但读者通过这些描写 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诗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句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的运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九、艺术表现手法
十、其他思乡作品
击鼓(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扬之水(王风)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东山(豳风)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 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 描摹心理,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渡 汉 江
李 频
岭 外 音 书 绝,
经 冬 复 立 春。
近 乡 情 更 怯,
不 敢 问 来 人。
送 别
王 维
山 中 相 送 罢,
日 暮 掩 柴 扉。
春 草 年 年 绿,
王 孙 归 不 归。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 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鹿 柴 王 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影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亲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羁旅愁思
枫桥夜泊
张继
《征妇怨》 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征妇思夫
虞美人
李煜
故国之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乡情感
戍卒思归
思念亲友
羁旅愁思
征妇思夫
故国之思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共9张PPT)
采 薇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特征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2.通过最后一章的赏析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不仅让每个中国人听来热血沸腾,同时也是对军人狼性和爱国热情的的典型揭示。
但出征的男儿心中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们除了痛恨入侵者,誓将敌寇赶出家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也会对着月亮思念远方的家乡,思念家中的亲人。
今天,我们即将走进的正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战士,走进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的内心。
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感悟古典诗词之美
这是一首四言诗,按照二二节奏方式进行诵读,情感基调沉郁、悠长、苍凉。
但在尾章诵读时不必过分遵循二二节奏。
在诵读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战士形象?
思乡思归(我行不来;靡使归聘;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饱受劳顿之苦(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认真戍守边防,积极对待战争,热爱国家
小结:这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戍边战士,他为了抵抗外族侵略,长期戍守边疆,充满思乡之情,最终带着既悲且喜的复杂心情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赏析诗歌
在诗歌1-3章的叙述中均以“采薇”开头,虽与诗词主题没有太多意义上的联系,读来却别有一番独特的艺术效果,请试做赏析。
用比兴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层层递进。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
重章叠句。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
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
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共15张PPT)
一花一世界
一木一情怀
《诗经》里的草木深情
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鲜嫩的薇菜怎能不让人想起妻子那轻盈的玉手,母亲那沧桑的脸庞,每一次采摘都是对亲人的相思呀!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从冬天到夏天,薇菜也叶老枝硬,时间在流逝和戍役仍漫长.我想回归的心啦,在心里一遍遍回旋。
饥渴难耐的边地,我采摘薇菜的嫩芽,我食下薇菜的叶子,我咀嚼这老涩的根茎,艰苦的生活,每一口薇菜都让我对故土的思恋更深一层!
棠棣之华,鄂(萼 )不(花蒂 )韡韡(wě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经 小雅 棠棣》
棠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2)棠棣之花可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棠棣花两三朵为一枝”,有携手共御外敌之决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 。”
正是这份不言不语,正是这种融入悲情的漫天飞雪,正是离别时青青的杨柳,正是那渐行渐远的孤独背影,将戍卒回归途中的悲哀凄凉的心境言说殆尽。(共8张PPT)
《采薇》基础字词梳理
通假字
1
古今异义
2
一词多义
3
文言句式
4
暮
年末
花盛开的样子
急
紧急
将帅
士兵
动词,指薇菜冒出地面
动词,做出,制造出
动词,指使,委托
动词,派,让
语气词,无实义
代词,这
动词,回家
动词,到来
下雨
天天,日日
五、文言句式
判断句
(1)不遑启居, 狁之故(“不”表否定判断)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维”表判断)
退出(共27张PPT)
《诗经》两首
采薇
第二单元
1
3
4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2
6
布置作业
由“《采薇》音频朗读”导入课文。
(“《采薇》音频朗读”见优教通本课素材部分。)
情境导入
1.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目标
释题
整体感知
1.采薇选自《诗经》中的:
小雅
2. 《小雅》是什么乐歌
宫廷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3.“薇”是:
野菜,即野豌豆。
梳理思路
一、思归(1—3章)
二、战事(4—5章)车马之盛,戍卒辛劳。
三、归途(6章)归途情景,痛定思痛。
疏通语句
研读课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靡:无。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族时称"戎"或"狄"。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古今异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第一章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聘:问。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第二章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休止 。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第三章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第四章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í kuí):马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主帅。小人:指士兵。腓:隐蔽。[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象弭:两端用象牙镶饰的弓。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戒:戒备。孔棘:十分吃紧。棘:同“急",紧急。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第五章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气词,无实义。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第六章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1)诗歌非常注重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拼打厮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奔波劳累,写饥渴难当,但读者通过这些描写 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艺术特点
(2)情景交融
诗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3) 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1.句式以四言为主
2.重章叠句的运用
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艺术表现书法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课文小结
1.背诵《采薇》,尽可能会吟诵。
2.收集三首征人思乡、闺妇思夫诗,并作300字左右的小评。
布置作业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