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7 诗三首
短歌行
第二单元
1
3
4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2
6
布置作业
课文导入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复习曹操《观沧海》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受诗中作者起伏变化的感情,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写作背景
建安风骨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刘桢、徐干、阮瑀、应玚
何谓“风骨”?
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感情与语言的凝聚形成的一种力度美。
忧时伤乱
悲叹人生短暂
渴望不朽功业
悲凉慷慨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解题
整体感知
1、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忧
2、忧在诗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找出诗句分析欣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贤才难得,功业抱憾
叹
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忧
喜
群贤毕至,相知相悦
求贤不得,忧不可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
志
求贤不得,反复沉吟
求贤既得,尽礼娱宾
贤才无依,渴望归己
虚心纳贤,天下归一
忧
喜
全诗着眼点:
忧
功业未就
贤才难得
全诗落脚点:
志
一统天下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歌主旨
研读课文
探讨写法
诗人是如何曲折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1.引用典故不着痕迹。
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化用《管子形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达了收服人心,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2.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一连串的比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等。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突出地运用了________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起兴
乐观自信、顽强进取
回顾学过的《观沧海》、《龟虽寿》,联系这首诗,总结曹操的创作风格。
品味风格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总结:曹操的诗歌是“建安风骨”的代表:悲凉慷慨。内容上刚健有力,形式上简练、峻拔。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退出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要写得有激情。 (100字左右)(共8张PPT)
短 歌 行
作者:曹操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声律之美与节奏之美;
2.品鉴曹操在诗中丰富的思想情怀及其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
名著《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出众的人物形象,如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还有奸绝——曹操。
小说是作者的夸张与虚构,姑且不论历史上的曹操到底功过如何、人品怎样,但他给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那些慷慨激昂的诗词至今读来仍然让人觉得荡气回肠。下面,让我们通过诵读走进今天曹操的《短歌行》。
诵读诗歌,揣摩情感
诵读诗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慷慨激昂)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沉郁悲壮)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凝重苍凉)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气沉声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惆怅轻柔)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深沉悠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深情舒缓)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轻快高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深情激昂)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沉郁悠长)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轻快愉悦)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轻快高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惆怅舒缓)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急促高昂)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铿锵有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气满声高)
全诗中“忧”字出现多次,请以此为线索展开思考
(1)曹操“忧”什么?
问题讨论
一忧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二忧人才匮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曹操是如何表达他对人才的渴望和欢迎招揽之意的?
①日思夜想人才 青青子衿……沉吟至今 用典
②对贤才竭诚欢迎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
③向贤才吐诉衷曲 明明如月……不可断绝 比喻
④贤才已经来了,欣喜无比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⑤让天下贤才归心于自己,与之共建大业的心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比喻、用典
(3)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积极进取、求贤若渴、任人唯才、才华横溢、抱负远大(共11张PPT)
短歌行
——曹操
一、吟咏体味
——读出心声
【诵读要领】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活动一:诗人情感大探究
【活动要求】
1.准备:选出本组认为最好的情感
曲线图,并选派代表;
2.展示解说:2分钟。
活动一:诗人情感大探究
忧
欢喜
忧
兴奋
慷慨
忧
二、吟咏诗韵
——倾情演读
我想发自内心的通过我的朗诵向观众阐述一个哲理,一份感情……让观众跟随你走进诗人的心境。
——播音员丁建华谈朗读
【活动要求】
1.准备:1分钟。请男女双方各派代表参
赛,代表可以是个人,也可以
是组合,组合不得超过3人;
2.录制:2分钟;
3.自评:1分钟。
活动二:读出风采
三、指点江山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易中天《品三国》
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审视曹操呢?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每人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话。
活动三: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活动要求】
1.准备:4分钟。选出本组优秀稿件,
也可以整合提炼;
2.选派代表展示;
3.展示:2分钟。
四、将诵读进行到底
——为你读诗
希冀以读诗的方式,为现代社会中奔忙的人们,探寻一片可以让灵魂栖息的诗意。
课外活动:为你读诗
【活动要求】
1.为曹操写一首小诗;
2.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然后将它朗诵
并用录音笔等工具录制下来;
3.建立我们班级的“为你读诗”栏目。互相切磋,感受典雅之美。
谢谢观赏!(共21张PPT)
短歌行
曹操
初读感知
·
齐读课文
检查预习
请写出你对《短歌行》的印象和对曹操的印象。
初读感知
·
初读感知
·
初读感知
·
初读感知
·
初读感知
·
释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整体感知 听读
·
思考: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
品读——理清思路
诗中哪些诗句表现出忧呢? 诗人为什么而忧愁?
品读——感知求贤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是三国时期一贤才,被曹操招致麾下,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品读——求贤若何
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已经充分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诗句是否可以删去呢?
1.以情感之 2.以礼遇之3.以志勉之
品读——求贤若何
诗人为什么反复感叹贤才难得?反复抒发求贤若渴的心情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
知人论世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当时曹操已经54岁。
悟读——求贤探因
他为什么化用周公的典故呢?对比我们之前对曹操的印象,我们对《短歌行》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悟读——求贤探因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 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
悟读——求贤探因
本诗卒章显志。体现了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想要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正是曹操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他才会一扫前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诗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同时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立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刘勰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
文学常识
再赏感悟
人生不满百,长存千岁忧。我们忧青春已逝,时光短暂;我们忧年青时学业未成。但这些忧不足以让我们徒然哀叹,只要有壮志雄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呢?让我们再来感悟曹操的雄才伟略。
我辈探珠
请设计诵读脚本,小组展示。
情志相融——再思曹操
作业:
作文“短歌行印象”
要求:1、选取诗中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进行续写,阐述再读短歌行的感悟。
2、字数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