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0-25 13: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六节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2012年 10 月 9 日,星期三,第八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水位的变化,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重点、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应用自主学习,合作达标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依据自学指导完成独立学习和合作探讨,通过教师的深化点拨,完成学习目标.
理解正负数表示一周水位变化是学习本节课的关键,这是本节课问题的突破口.因而要设计有梯度的自学指导,从而更好的分散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展示新闻报道.
生:阅读新闻报道.
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三则新闻报道,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气候和降雨会导致水位的变化.
生2:水位的变化会影响船舶通行.
师:展示总结:1、长江水位随着季节的更替和降雨量的大小而不断变化.
2、水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下水位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混合运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47,完成下列问题:
1、若将警戒水位作为0点,那么最高水位记为 m,平均水位记为 m,最低
水位记为 m.
2、研究课本P47第一个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0.20表示 ,
+0.81表示 ,周二的水位比警戒水位 ,
-0.35表示 ,周三的水位比警戒水位 ,
+0.03表示 ,周四的水位比警戒水位 ,
+0.28表示 ,周五的水位比警戒水位 ,
-0.36表示 ,周六的水位比警戒水位 ,-0.01表示 ,周日的水位比警戒水位 ;
(2)本周那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那一天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距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 .
(3)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4)完成本周水位记录表p47第二个表格.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5)以警戒水位为0点,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的水位变化情况.

提示:先在表格中标出单位长度,再找出每天水位所对应的点,然后画出折线统计图.
三、自主学习
生进行自主学习,时间约7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自学提纲的完成情况,讨论不一致的答案.时间约5分钟.
四、深化点拨
1、对于几次连续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去解决
2、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根据需要可以“人为”地规定零点.
3、如果让大家去研究水位的变化情况,你该怎么做呢?说说你的计划?
生:实地考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写出研究报告.
五、自学检测
一位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收缩压的变化情况.该病人上个星期日的收缩压为160单位.
星期





收缩压的变化
(与前一天比较)
升30单位
降20单位
升17单位
升18单位
降20单位
(1)请算出星期五该病人的收缩压;
(2)请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该病人这5天的收缩压情况.
生独立完成.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生的答案.
六、颗粒归仓
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几名学生互相补充,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七、达标检测
1、某一中学初一(2)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1)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下表.
姓名
小明
小彬
小丽
小亮
小颖
小山
身高
159
?
?
154
?
165
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
-1
+2
0
?
+3
?
(2)谁最高?谁最矮?
(3)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2、滕州出租车司机小李某一时段全是在中山东路上来回行驶,你能否知道在他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他距离出车的出发点有多远?
八、作业
P48 知识技能1.
完成助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课时.
九、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
周一:+0.20
周二:+0.20+0.81
周三:+0.20+0.81-0.35
周四:+0.20+0.81-0.35+0.03
周五:+0.20+0.81-0.35+0.03+0.28
周六:+0.20+0.81-0.35+0.03+0.28-0.36
周日:+0.20+0.81-0.35+0.03+0.28-0.36-0.01
研究水位的变化:
实地考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写研究报告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以及学生自学,学生能够顺利的探索出水位的变化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尤其是自学提纲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互相批阅,更加便于难点的突破,通过教师点拨,进一步分解了难点,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