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第四课
古 诗 三 首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文章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诗歌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
认识作者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南宋文学家、江湖诗派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诗作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秋天里的美景数不胜数,古今中外,很多文人雅士留下来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我国古人更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一起去追随古人来一场时光旅行,去品味诗人笔下的秋之韵律吧……
听录音,小声跟读。
要求:
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
2、小声跟读,划分段落。
讲授新课
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径 斜 赠 刘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挑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ɡ jú tiǎo
我会认
寒冷
我会读
小径
斜阳
赠言
菊花
残疾
君子
橙子
寒
斜
赠
径
霜
刘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zènɡ liú ɡài
我会写
径 斜 赠 刘 残 橙 挑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寒 霜 盖 菊
残
君
菊
jú cán jūn chénɡ sònɡ tiǎo
盖
送
橙
挑
独体字
左上包围
重难点字
多音字……
挑
tiǎo(挑促织)
tiāo(挑选)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孩们精心挑(tiāo)选了两只看上去很勇猛的蟋蟀,用竹竿挑(tiǎo)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大人围观。
径:右上部不要写成“又”。
送:“关”最后一笔变为点。
重难点字
易写错……
趣味游戏
我会玩
寒
斜
霜
刘
径
菊
残
赠
橙
同学们,识字练习结束啦!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
山 行
课文学习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径( jìng )
小路,
亦指道路方法
霜(shuāng)
水汽凝结成的
白色结晶
直径
捷径
大相径庭
霜冻
冰霜
风霜雨雪
1:何为“山行”
在山上行走。
看 见
2:诗人在山上行走看见了什么景色?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寒山:深秋时候的山
(2)斜:蜿蜒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
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
几户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坐:因为
(2)于:比......还......
(3)二月花:春天的花儿
我不由自主地停轿,是因为这傍晚枫
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
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石径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流连忘返。
总结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课堂总结
赠刘景文
课文学习
难点突破
苏轼有一位交往甚密的好友,叫刘景文,此人年近六十,虽满腹才华,品行高洁,却不受重用,所以闷闷不乐,苏轼便赋诗一首,来勉励他,树立信心,题为《赠刘景文》。
读古诗
字音
节奏
停顿
韵律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旧称雨伞,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举,向上托。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比喻诗意:荷花凋谢了,像遮雨伞一样的荷叶也枯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凋谢了。不怕寒冷霜动,高傲挺立的菊枝。菊残傲霜枝诗意:那枯萎的菊花的花枝仍然在寒霜中挺立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尽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子金黄橘子青绿指对人的尊称,您。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1、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难点巩固
3、后两句诗歌有什么用意?
4、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不可意志消沉。
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难点巩固
总结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是他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托物言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劝告朋友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言“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全诗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意境高远。
课堂总结
夜书所见
课文学习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1)初读古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古诗,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萧萧梧叶送寒声,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觉 ,江上的秋风使 不禁 。
萧萧梧叶送寒声,
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一个人远在外地。一天晚上,风吹着梧桐树哗啦啦地响,好像,秋天到了,连树叶都怕冷起来。看着一江秋水,满天的黑暗,听着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诗人怎么都睡不着,心里觉得更加寒冷。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篱落:篱笆
挑:捉
知有儿童挑促织,
(他看见) ,知道 。
忽然透过窗户,他看到不远处的篱笆间有盏灯火,仔细一看,原来是几个孩子用细枝从缝穴中小心翼翼地捉蟋蟀,尽管已经很晚了,却玩得十分投入。诗人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捉蝴蝶、逮小鱼的快乐情景,那时也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啊!可时光过得飞快,自己早已告别了那美好的童年,此时此刻一个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于是,诗人起身坐到书桌前,在寒冷的秋夜里提笔写下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总结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诗人身处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课堂总结
一、看拼音,写词语。
随堂练习
hán lěng xié yáng zèng yán jú huā
cán jí chéng zi jiāo ào yóu yù
寒 冷 斜 阳 赠 言 菊 花
残 疾 橙 子 骄 傲 犹 豫
远上寒山石径斜 写枫林
白云深处有人家 写枫叶特有的美
停车坐爱枫林晚 写山,写山路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云,写人家
二、连一连。
1.“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第 13 画是________。
晴晴用“舞”组了三个词语,你能把这三个词语补充完整吗?
手舞(_____)蹈 眉(_____)色舞 张(_____)舞(_____)
三、查字典填空。
夕 10 竖 足 飞 牙 爪 ③ ① ②
2.“扬”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高举;往上升。②在空中飘动③传播出去。
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1)老师表扬.了拾金不昧的张华。(_______)
(2)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_______)
(3)彩旗在蓝色的天空中飞扬.。(_______)
(1)飘扬 (2)飘荡 (3)果然 (4)突然
(1) 难道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用加点词语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托物言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劝告朋友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言“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3.《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诗人身处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创设的高远意境。
2、背诵三首古诗。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
热爱
板书设计
荷尽已无
菊残傲霜
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
乐观向上
板书设计
近处
夜书所见
思乡怀亲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