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复习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七单元复习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22: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七单元复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基础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2.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3.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5.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
D.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二、填空题(共42分)
6.(6分)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 。
7.(8分)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8.(8分)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先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
9.(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按图示进行铁丝在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 。
(2)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请帮助小红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备并研究CO2的性质。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装入药品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实验室里制取一瓶CO2气体,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A”或“B”)。按气体从左到右流动,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__(填接口小写字母)。检验本实验中CO2已经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
(3)将收集到的CO2气体按图D进行实验,可观察到蜡烛熄灭。通过该实验可知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密度比空气大 b.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力题
一、选择题(共9分)
11.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12.如右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通电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13.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二、填空题(共18分)
14.(8分)如图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中,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若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被还原,试管A中实际加入的碳的质量应_______6g。(选填“>”“<”或“=”)
15.(10分)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_________不变。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由CO2 和H2反应生成A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如果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6分)
16.(6分)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 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猜想3成立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四、计算题(共10分)
17.(10分)工厂的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 (高温)2CaSO4+ 2CO2,现用1.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D
6.(1)移走可燃物 (2)降低温度 (3)隔绝空气
7.(1)沸点 (2)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合理即可) 清除可燃物 (3)C2H5OH+3O2=== (点燃)2CO2+3H2O
8.(1)乙 甲 (2)移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9.(1)3Fe+2O2=== (点燃)Fe3O4 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2)打开门窗起到补充氧气(或增大氧气浓度)作用
10.(1)铁架台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 c 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 (3)ab
11.A 12.B 13.C
14.(1)2CuO+C=== (高温)2Cu+CO2↑ (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CO2+Ca(OH)2= CaCO3↓+H2O (4)>
15.(1)C6H6 (2)化学性质 (3)CO2+H2CO+H2O (4)4CO2+13H2 C4H10+8H2O (5)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等其它合理回答)
16.【探究与验证】先变红后变紫 氧气(或O2) 先变红色,后仍为红色
17.(1)1.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1.25t×80%=1t。
(2)设理论上碳酸钙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CaCO3+O2+2SO2=== (高温)2CaSO4+2CO2
200 128
1t x
x=0.64t
答:(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t。(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6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