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22: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选择题(共18题)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Fe + CuSO4 =FeSO4 + Cu B.2NaOH + CuCl2 =2NaCl + Cu(OH)2↓
C.CO2 + 2NaOH = Na2CO3 + H2O D.2H2 + O22H2O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橡皮塞塞住试管 B.除去CO中的HCl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固体并闻气味
4.玻璃棒是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A.过滤 B.稀释浓硫酸 C.称量 D.蒸发
5.将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暴露在空气中,变化的结果正确的是
A.质量都增大 B.质量都减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 取用固体粉末
7.推理和归纳是化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则下列推理和归纳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出现,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升高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B 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固体中没有离子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收集氧气
C.过滤操作 D.塞紧橡皮塞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称量固体
C. 氧气验满 D. 点燃酒精灯
11.要改正下列错误的操作,不需要再补充仪器的是( )
A. B.
C. D.
1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食物易变质 B.浓盐酸易挥发 C.铁钉易生锈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13.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2 26 3 0
反应中的质量/g 9 22 3 b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3 28
A.a等于10 B.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 D.b等于12
1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B.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
C.该反应时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分子数比反应后多
15.化学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李明同学总结的下列规律,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B.酸的水溶液中都有氢离子,则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肯定完全相同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碱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16.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主要流程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Cl、O、Cu
B.反应I为置换反应,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
C.该转化可表示为:4HCl+O22C12+2H2O
D.需要不断补充CuO,该转化才能持续进行
17.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引燃酒精灯
C.稀释浓硫酸 D.倾倒液体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作干燥剂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作灭火剂
二、综合题(共6题)
19.下面是一些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酸:盐酸、硫酸、柠檬酸、乳酸、醋酸.请把它们分别填在下列空格中:
酸奶里含有________.
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________.
食醋里含有________.
人的胃液中含有可帮助消化的酸是________.
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________.
20.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和______;由于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故在盛浓盐酸的瓶口可看到有白雾形成;由于浓硫酸具有________性,故常用作干燥剂。这两种物质均需要密封保存,但原因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在下列物质中,作出正确选择,并用序号填空。
①醋酸 ②甲烷 ③稀盐酸 ④石墨 ⑤干冰 ⑥氮气
(1)可用于生产铅笔芯的是_____;(2)一种家庭常用调味品中含有的成份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4)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2.下图为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KMnO4制备氧气时,还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为________;
(3)若实验室要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所用的装置从左向右依此为BHFG,则仪器接口的顺序为a→________de,该装置组合能验证的CO2的性质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不可燃 B.一般不助燃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Ca(OH)2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为,现要计算制取0.2g H2所需要锌粒的质量。若设锌的质量为x,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所列比例式为________,依此求得需要______g锌粒。
23.现实验室要把20%的硫酸配制成5%的稀硫酸,小洪同学看了室内温度计上的示数为25℃。查了书本中不同温度下各浓度的硫酸密度(g/ml),部分数据如下:
H2SO4浓度% 15℃时密度 20℃时密度 25℃时密度 30℃时密度
15 1.1045 1.1020 1.0994 1.0968
20 1.1424 1.1394 1.1365 1.1335
25 1.1816 1.1783 1.1750 1.1718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为: ________。
(2)25℃时要配制20g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需要量取水_________ml。
(3)将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②倾倒时,试剂瓶口要紧挨着烧杯壁
③震荡,使烧杯内的溶液混合均匀
2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的主成要分为碳酸钙,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两种物质,是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石蜡和氧气的反是不属于基本类型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该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2种化合物的反应,但没有交换成份,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试题分析:稀释浓硫酸必须是酸入水,否则引起液体飞溅,C错误。
4.C
【详解】
A、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B、稀释浓硫酸需要用玻璃棒搅拌;C、称量时不需要使用玻璃棒;D、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故选C。
5.D
【详解】
A、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减少,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错误;B、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减少,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错误;C、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硫酸敞口放置,溶质不变,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D、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硫酸敞口放置,溶质不变,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故选D。
6.C
【详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水电解生成单质氢气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故B错误;
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例如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不是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其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而非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短进长出,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连接仪器应该旋转插入,直接按入瓶塞容易弄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千万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A错误;
B、称量固体时应该“左物右码”原则,故B错误;
C、氧气验满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应用燃着的木条,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外的酒精灯,故D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
A、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不需要再补充仪器,符合题意;B、取用锌粒需要用镊子夹取,不可用手拿,且锌粒垂直投入试管中,会砸破试管,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需要补充仪器,不符合题意;D、需要补充玻璃棒,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B
【详解】
A、食物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浓盐酸易挥发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说的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2+26+3+0=0+a+3+28,得a=10,故A正确;、
B、由表可知,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错误;
C、丙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错误;
D、由甲和丁可知,12g甲物质完全反应生成28g的丁物质,故反应3g的甲物质可以生成7g的丁,故b=7g,错误。故选A。
14.A
【详解】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9个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3个原子,所以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正确;
B.反应物为一种单质(同种原子构成)和一种化合物(不同种原子构成),错误;
C.选项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D.反应前后都是3个分子,分子数目相等,错误;
故选择A 。
15.C
【详解】
A、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是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复分解反应,比如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B、酸的水溶液中都有氢离子,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酸根离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不正确;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碱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比如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故选项不正确。
16.C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过程中铜元素一直为+2价,氯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A错误;
B、反应I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II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该转化的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4HCl2H2O+2Cl2,故C正确;
D、由于氧化铜在过程是催化剂,所以质量不变,不需要不断补充,故D错误。故选C。
17.A
【详解】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正确;
B、实验室中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拿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着火,错误;
C、稀释浓硫酸应该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错误。
故选A。
18.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作干燥剂,是正确的对应关系;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是错误的对应该关系,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是正确的对应关系;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作灭火剂,是正确的对应关系;
故答案选择B。
19.乳酸; 柠檬酸; 醋酸; 盐酸; 硫酸
【详解】
(1)酸奶里含有的酸是乳酸;
(2)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的酸是柠檬酸;
(3)食醋里含有的酸是醋酸;
(4)人的胃分泌的帮助消化的酸是盐酸;
(5)汽车铅蓄电池中的酸是硫酸。
20.HCl H2SO4 挥发 吸水 不同
【详解】
盐酸化学式为HCl;硫酸化学式是:H2SO4;气体HCl的水溶液俗称盐酸,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再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所以在瓶口看到了白雾.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能用作干燥剂,这两种物质均需要密封保存,但原因不同。
21.④ ① ⑥ ③ ⑤ ②
【解析】
(1)可用于生产铅笔芯的是石墨。(2)醋酸是一种家庭常用调味品。(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4)稀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5)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2.
(1)铁架台
(2)一团棉花
(3) gfbc ABD
(4) 6.5
【分析】
(1)
标号仪器的名称为铁架台。
(2)
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KMnO4制备氧气时,还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
实验室要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所用的装置从左向右依此为B制取气体、H检验二氧化碳、F干燥二氧化碳、G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在气体通过洗气瓶时应该长进短出,故仪器接口的顺序为a→gfbc→de;该装置H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G中二氧化碳从底部进入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但可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组合能验证的CO2的性质有ABD。
(4)
解:设锌的质量为x
x=6.5g。
23.温度越高,硫酸密度越小 4.4 15 ①②
【解析】
(1)由图中数据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配制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解答;(3)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步骤解答。(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为温度越高,硫酸密度越小;(2)设需要20%的硫酸的体积为x。
20g×5%=x×1.1365g/ml×20%
x=4.4 mL
4.4 mL×1.1365 g/mL=5g
故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0g-5g=15g。约为15 mL。
(3)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①②。
24.
(1)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
(2)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丁的质量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 ;
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3)B
【分析】
(1)
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
(2)
见答案。
(3)
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水,装置丙减少质量就是反应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48.8g-46.5g=2.3g,则氧化铜质量为,比较两种计算结果可知,丙装置数据得出氧化铜质量数值小,丁装置得出氧化铜质量数值大;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导致部分水没有被吸收,丁装置得出氧化铜质量偏小,错误;
B.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导致测量丁装置得出氧化铜质量偏大,正确;
C.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则装置丙、丁所得结论应该是相同的,错误;
D. 浓硫酸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解释错误,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