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22: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在反应A+B→C+D中,若15gA与10gB完全反应没有剩余,则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为
A.15g B.10g C.25 g D.5g
2.如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固体 C.一定质量的蜡烛燃烧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A.A B.B C.C D.D
4.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制取氧气
C.检查气密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A.表中m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7.密闭容器中只有甲、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丙质量随甲、乙、丁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a=8
C.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
D.当甲为5g时,容器中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2:1
8.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由和组成的 D.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9.在反应A+B→C+D中,若15gA与10gB完全反应没有剩余,则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为
A.15g B.10g C.25 g D.5g
10.用足量的氢气还原8gCuO,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
A.8g B.大于8g C.小于8g D.小于等于8g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团一定发生改变
12.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30%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3.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则有__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14.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__偏转(填“左”或“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1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6.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如图1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如图2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
②图3虚线方框处的微粒是_______(填化学式)。
(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上述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
17.下图是水的净化过程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
(2)该反应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填名称)。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4)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为15g+10g=25g;
故选:C。
2.B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前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过氧化氢质量增大,氧气质量也增大,该选项正确;
B、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C、蜡烛燃烧前水的质量是0,该选项不正确;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锰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4.B
5.C
【详解】
A、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敞口容器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出,该实验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6.C
【分析】
依图可知,乙反应后增加9g,是生成物,丁增加8g,是生成物,丙减少17g,是反应物,增加的质量等于减少的质量,甲未参与反应,故甲质量不变。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表中m是1,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甲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是分解反应,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反应后乙增加9g,丁增加8g,故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0g-0g=10g,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乙的质量为:12g-ag;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6g,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10g=12g-ag+6g,a=8,不符合题意;
C、乙、丙的质量比为:(12g-8g):6g=2:3,但是化学计量数未知,无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乙的质量比为:10g:4g=5:2,当甲为5g时,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5g,生成乙的质量为2g,故容器中乙的质量为8g+2g=10g,故容器中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10g:5g=2: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有两种,其中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某物质,不能确定;但氧气中无碳、氢元素,即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准确结论是:该物质中一定含C、H,可能含有O。
【详解】
A、该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正确;
C、该物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不是含有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D、该物质可能含氧元素,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为15g+10g=25g;
故选:C。
10.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会变化,所以生成铜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相同,故铜的质量一定小于8g。
故选:C。
11.D
【详解】
A、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B、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即有新分子生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团不一定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为水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无新物质生成,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生成物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D。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A、B、C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任何的化学变化。
13.16
【详解】
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2g-6g=16g,故填:16
14.
(1) 右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2)①②⑤
【分析】
(1)
反应前托盘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使反应体系重量减少,所以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填①②⑤。
15.B
【详解】
A、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故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从图示看出,反应物中有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有一种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表示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6.
(1) 28.09 8 得到 O2-
(2) 1:4:1 H2O
(3)①②③
【分析】
(1)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6=8;
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O2-;
(2)
①由图可知,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图3虚线方框处的微粒是H2O;
(3)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错误;
②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错误;
③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是不同原子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不一定相同,错误。
故填:①②③。
17.
(1)
(2)氢原子、氧原子、氯原子
(3)1:1
(4)0,+1,-1/0,-1,+1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氯气和水,生成物为盐酸、次氯酸。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以下各问。
(1)
根据图示可知氯气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物中还应补充 。
(2)
因为反应物为氯气和水,生成物为盐酸、次氯酸。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含氢原子、氧原子、氯原子,所以,该反应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氯原子。
(3)
应物为氯气和水,氯气有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即1:1。
(4)
氯元素存在于氯气、盐酸、次氯酸中,所以,化合价分别为0,-1,+1。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