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22: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单选题
1.银制容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 + 2H2S + O2=2X+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AgS B.Ag2O C.Ag2S D.Ag2O2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3.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H4SO B.C4H4S C.C4H6S D.C4H8S
4.“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X的化学式为
A.C4H4O8 B.C2H4O4 C.C2H2O2 D.C2H2O4
5.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得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发生了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6.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目前已逐渐取代氯气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工业制取二氧化氯的反应原理常采用:,则X的化学式为
A.H2O B.H2 C.O2 D.H2O2
7.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会发生分解:,则R是
A.FeO B.Fe2O3 C.Fe D.Fe3O4
8.化学方程式不能揭示化学反应中
A.反应条件 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C.反应的快慢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P+O2P2O
C.水通电分解:2H2O=2H2+O2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 +3O22Fe2O3
10.在化学方程式:A+3B2=2C +2D中 ,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克,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克,生成D的质量为9克,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B.20 C.32 D.36
二、非选择题
1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2)配: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使得每一种元素的______,这个过程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注:注明反应所需的条件。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明反应的条件。如加热(常用“______”表示)、高温、点燃或具体的温度条件、加压或具体的压强范围、催化剂和通电等写在______的上方。
(说明)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应该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号。
如果是在溶液里的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产生,要在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号。
等:把短线改成等号,读作“生成”。
查:检查上述四步是否正确。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CuO+____C=____Cu+____CO2↑
(2)____C2H2+____O2=____H2O+____CO2
(3)____H2S+____O2=____S↓+____H2O
13.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
(1)3Fe+2O2 ↑Fe3O4,______;
(2)Mg+O2MgO2,______;
(3)CH4+O2CO2 ↑+ H2O,______。
1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装置2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可用于净化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除去硬水中过多的Mg2+和__________(填符号)降低水的硬度。
(3)装置3常用于实验室电解水,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1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请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很多物质能与氧气反应,请写出红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该实验中(选“能”或”否”)_________将红磷换成细铁丝,理由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还可改为分液漏斗,即可控制反应的_______;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时要等到_______才开始收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
(5)已知实验室可用固体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请从上图中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_______;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16.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观察到的小气球的变化现象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指针______(填偏左或偏右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反思与交流)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数目 ②物质的总质量 ③元素种类 ④分子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原子数目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4个银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每个X中含有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答案选择C
考点:
2.C
【详解】
A、反应物有固体时,反应生成的固体不需标注“↓”,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生成氧化铁,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反应物有气体时,反应生成的气体不需标注“↑”,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种类不变;反应后的碳、氧、硫、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12,1,4,那反应前碳、氧、硫、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12,1,4,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所以X化学式为:C4H4S,故选B。
4.D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4、10、11,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0、6、3,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C、4个H、8个O,故X的化学式为:C2H2O4。
故选D。
5.C
【详解】
试题分析:A、如图可知,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B、如图可知,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正确;C、反应前和反应后都有只含有一种原子的分子即单质,说法错误;D、通过参与反应的微粒可知,由两种分子生成了一种分子,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6.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Cl、O、H的个数分别是2、6、6、4,生成物中含Na、Cl、O、H的个数分别是2、6、4、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4个H,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A。
7.B
【详解】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R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
故选:B。
8.C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表示反应物、②表示生成物、③表示反应条件、④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⑤如生成物的状态等,不能体现反应的快慢。
故选:C。
9.A
【详解】
A、化学方程式正确;
B、生成物化学式错误,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C、没有条件,生成物状态符号漏写,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D、生成物不符合客观事实,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故选A。
10.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C的质量=7g+24g-9g=22g;
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解之得:x=16。故选A。
11.
(1)化学式
(2) 化学计量数 原子总数相等
(3) △ 短线
【解析】
(1)
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2)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
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明反应的条件。如加热(常用“△”表示)、高温、点燃或具体的温度条件、加压或具体的压强范围、催化剂和通电等写在短线的上方。
12.
(1) 2 1 2 1
(2) 2 5 2 4
(3) 2 1 2 2
【分析】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1)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2CuO+C=2Cu+CO2↑。
(2)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2C2H2+5O2=2H2O+4CO2。
(3)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2H2S+O2=2S+2H2O↓。
13.
(1)3Fe+2O2Fe3O4
(2)2Mg+O22MgO
(3)CH4 + 2O2CO2 + 2H2O
【分析】
(1)
气体状态符号使用错误,正确的为3Fe+2O2Fe3O4。
(2)
氧化镁化学式错误,正确的为2Mg+O22MgO。
(3)
气体状态符号使用错误、且没有配平错误,正确的为CH4 + 2O2CO2 + 2H2O。
14.
(1)
(2) 吸附 煮沸 Ca2+
(3)H2
【分析】
(1)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装置2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于净水;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硬水中的Mg2+和Ca2+,降低水的硬度;
(3)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H2。
15.
(1)长颈漏斗
(2)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 否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4) 速率 E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5) BC 澄清石灰水
【解析】
(1)
仪器a为实验室组合仪器中添加液体的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4)
将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可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故选E装置;
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用固体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C,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B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室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16.先变大后变小 偏右 左侧烧杯中反应生成气体逸出 等于 催化 ②③⑤⑥
【详解】
(1)磷燃烧放出热量,气球变大,反应结束后,氧气被消耗,装置中压强减小,气球变小;甲小组实验,观察到的小气球的变化现象是先变大后变小;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2)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指针偏右;原因是左侧烧杯中反应生成气体逸出。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
反思与交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⑤原子种类 ⑥原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②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故③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①分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④分子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有变化。
故选②③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