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式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P+5O2P2O5
B.2KMnO4K2MnO4 + MnO2 + O2
C.2CO + O22CO2
D.H2SO4+NaOH=NaSO4+H2O
2.书写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需要的符号是
A.“=” B.“↑” C.“△” D.“↓”
3.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X的化学式为H4Cl4
C.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D.该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 ,则X的化学式是
A.Fe B.FeO C.Fe2O3 D.Fe2O4
5.2016年4月12日,张家口市一辆满载甲醇的罐车侧翻,甲醇大量外泄。已知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的废水,X代表甲醇的化学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X+12O2+6NH3=3N2+5CO2+19H2O,则甲醇的化学式为
A.C2H6OH B.CH4 C.NO2 D.CH3OH
6.工业上由粗硅生产纯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步骤Ⅱ利用物质熔点不同分离到得到纯净的SiCl4
C.步骤Ⅲ中需要隔绝空气,可能的原因是防止氢气爆炸
D.生产中,若有71t Cl2参与反应,理论上得到Si 的质量为28t(不考虑损耗)
7.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2H2O+CO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二氧化碳加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和1个二氧化碳
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
D.1g甲烷和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g水和1g二氧化碳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9.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MnO4是反应物 B.MnO2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表示反应条件为加热
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C.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D.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11.关于反应 2SO2+O22SO3,说法错误的是
A.V2O5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B.二氧化硫加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C.参加反应的 SO2与 O2的质量比为 4:1 D.反应中 SO2 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 NH3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入“□”内)
(1)____P +____O2____P2O5
(2)____Fe2O3 +____C____Fe +____CO2
(3)____KClO3____KCl +____O2↑
(4)____C2H4 +____O2____H2O+____CO2
1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N2H4+____N2O4=____N2+____H2O
(2)____H2+____WO3=____W+____H2O
(3)____HCl+____Fe2O3=____FeCl3+____H2O
15.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16.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气______。
(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沉淀______。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制氧气______。
17.请用“守恒”的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入横线内)
①__Mg+___N2__Mg3N2②__Fe2O3+__CO__Fe+__CO2
(2)2019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 古迪纳夫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制备某种锂电池材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8X+2Li2CO34LiMn2O4+2CO2↑+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_。
(4)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写符号),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
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是;
B.气体状态符号没有标注,正确的是;
C.化学方程式正确;
D.生成物硫酸钠的化学式错误,正确的是:。
故选C。
2.D
【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不需要的符号是“↓”,故选D。
3.D
【详解】
A、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化合物中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 x+(﹣1)×4=0,则x=+4价,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硅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1价未发生改变,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地壳中元素含量、化合价的计算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详解】
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5.D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0、18、6、24,生成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5、38、6、29,故反应物中还应含5个C、20个H、5个O,故X的化学式为:CH3OH。
故选D。
6.B
【详解】
A、步骤Ⅰ中发生的反应为硅和氯气生成氯化硅,符合多变一特点,类型是化合反应,正确;
B、步骤Ⅱ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蒸馏分离到得到纯净的SiCl4,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步骤Ⅲ中需要隔绝空气,可能的原因是防止氢气爆炸,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SiCl4中硅、氯元素质量比为28:71,若有71t Cl2参与反应,理论上得到Si 的质量为28t(不考虑损耗),正确。
故选B。
7.C
【详解】
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B、从微观上,该反应可读作:点燃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错误。
C、从微观上,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
8.D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氨气和氧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详解】
A. 该反应不是一变多的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 化学反应前后生成了新物质,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
C.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四种物质中一氧化氮、水属于氧化物,错误;
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反应是高锰酸钾加热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KMnO4是反应物,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MnO2是生成物,故B不正确;
C、反应符合一变多,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
D、“”是加热符号,则表示反应条件为加热,故D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
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过程中有一个氧分子剩余,即该反应为两个硫化氢分子与三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硫分子和两个水分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详解】
A、硫化氢中,硫元素显-2价,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故A选项正确;
B、由分析 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B选项不正确;
C、生成物为二氧化硫和水,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含有氧元素,所以都是氧化物,故C选项正确;
D、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为5个,生成的分子总数为4个,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
A: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五氧化二钒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由于五氧化二钒是催化剂,因此,五氧化二钒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正确。
B:该化学反应读成: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五氧化二钒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所以,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SO2与 O2的质量比为2×(32+16×2):16×2=4:1 。所以,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五氧化二钒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氧气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2.D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H3,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3.
(1) 4 5 2
(2) 2 3 4 3
(3) 2 2 3
(4) 1 3 2 2
【分析】
(1)
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气、五氧化二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5、2,最后调整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
(2)
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化铁、二氧化碳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碳、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4;
(3)
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氯酸钾、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
(4)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2。
14.
(1) 2 1 3 4
(2) 3 1 1 3
(3) 6 1 2 3
【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遵循两个原则①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②遵循客观事实;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1)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2N2H4+N2O4=3N2+4H2O。
(2)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3H2+WO3=W+3H2O。
(3)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6HCl+Fe2O3=2FeCl3+3H2O。
15.
(1)
(2)
(3)
(4)
【解析】
(1)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1)
(2)
(3)
【分析】
(1)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
(3)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17.
(1) 3 1 1 1 3 2 3
(2)MnO2
(3)5:6
(4) C、H、O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分析】
(1)
①根据“定一法”,把Mg3N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Mg的化学计量数为3,N2的化学计量数为1;
②根据观察法,设Fe2O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Fe的化学计量数为2,最后调整C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3;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Li、Mn、O、C的个数分别是4、0、6、2,生成物中含Li、Mn、O、C的个数分别是4、8、22、2,故反应物中还应含8个Mn、16个O,故X的化学式为MnO2;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4g-10g=12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0g:12g=5:6;
(4)
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反应物中也应含C、H、O。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