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0 23:1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堂练习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以下是某医药化工企业各车间门口的主要标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包装车间 B.燃气锅炉房 C.原料(有毒)存放间 D.水房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3、古语道:“人在实,火在虚。”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火要虚”蕴含的化学原理是(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油烟机排气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D.明矾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5、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正确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促进燃烧、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要迅速乘电梯逃离
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煤矿矿井要严禁烟火,防止瓦斯爆炸
D.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当立即用水扑灭
6、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混合物质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面粉粉尘与空气
C.天然气与氮气 D.一氧化碳与氢气
7、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8、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氢气
C.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对能源要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9、学科思维的构建很重要。下列化学观念正确的是(  )
A.守恒观:68g双氧水完全反应生成36g水和32g氧气
B.元素观:二氧化氯分子由氧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C.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结构观: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改变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物理变化
10、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危险,会避险,守护安全成长”。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木材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11、小何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 B.生活常识
①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混合物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①充电宝着火,用水浇灭
②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大力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①氧气用于炼铁、气焊以及化工生产中
②吸入一氧化碳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A.A B.B C.C D.D
12、化学小组用如图进行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装置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可燃物着火点
B.若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则必须增加白磷放在热水中的实验作对比
C.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白磷、红磷必须都足量
D.若W形玻璃管容积为200mL,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量筒剩余60mL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C C B A B C A
11 12
B 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甲烷由 两种元素组成。
(2)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
(3)除甲烷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 (写一种即可)。
(4)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80℃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 (选填“a”、“b”或“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处燃着的物质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温度降低
B.氧气被消耗
C.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2)管口气球的作用是 。
(3)热水的作用是 (填一条)。
15、如图是某种汽车的燃料燃烧过程示意图。
(1)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花塞的作用是 ;
(2)乙醇的含碳量比汽油的低。分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会使尾气中炭黑的排放量 (填“增加”或“减小”),原因是 ;
(3)利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两种空气中常见的无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B中棉球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发生的现象为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进行实验,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比乒乓球碎片 。
(4)实验三用仪器①倒扣住三支高度不同燃着的蜡烛,观察到三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从上而下蜡烛依次熄灭的原因为 。
17、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兴趣小组取20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滴加某种浓度的稀盐酸,滴加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1)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答案:(1)碳、氢;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CH4+2O2CO2+2H2O。
14、答案:(1)a;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4P+5O22P2O5;B;
(2)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3)提供热量(或隔绝氧气)。
15、答案:(1)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减小;加入乙醇后的汽油含碳量降低,与相同质量的汽油比,碳的质量少,燃烧时碳消耗氧气的量减少,碳更容易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少;
(3)2CO+2NO2CO2+N2。
16、答案:(1)烧杯;
(2)物质具有可燃性;棉球燃烧;
(3)木屑片;高;
(4)氧气;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常温下的空气小。
17、解:(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设20g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x=1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2)本实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因为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碍碳酸钙与稀硫酸的接触,导致不能继续反应,故填:不能,因为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碍碳酸钙与稀硫酸的接触,导致不能继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