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
一、大气的组成 :
1、组成 :
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
组成。
2、根据组成所占比例区分干洁空气:
氮气78%,氧气21%,而二氧化碳和臭氧
只占少量。
3 . 各种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 :
(2)氧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1)氮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臭氧: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
紫外线的伤害。
(5)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作用。
(6)杂 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 . 大气的分层 :
根据大气性质的差异,在垂直方向上把大气分为三层:
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 :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每上升 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②对流运动旺盛;
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⑤可能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可以阻碍对流运动,使污染物难以扩散。
⑥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冬季较薄、夏季较厚。
(2)平流层 :
①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
⑤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集中在 15—35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②盛行平流运动;
③天气现象单一;
④利于高空飞行;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高层大气 :
三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作用:
大气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1 . 吸收:
有选择性(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2 . 反射:
不具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与云量、云层的位置、云状有关。
3 . 散射:
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1 . 大气热量的两个来源:
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
2 . 大气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
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 . 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
4 . 地球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降低白天最高气温,提高夜间最低气温,减少了气温日较差,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五、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 .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大气
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
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2 .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
简单的形式。
3 .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 受热:气流上升。冷却:气流下沉)----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差---- 水平方向的运动----热力环流( 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
4 . 气压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5 . 自然界中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包括:
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海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城市热岛环流(一日内风向不变,近地面的风总是由郊区流向城市中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