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单元 总复习
课题
第四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
课型
复习课
内容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结合前面复习计量单位的经验来复习。在带领学生理解“分数墙”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分数也可以“数”。在这里并没有介绍分数单位这一内容,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为后面五年级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然后结合“分数墙”去回顾旧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顺利。接着集合的复习就是完全以学生为主。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较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感悟集合思想,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发现,不仅数可以“数”,时间、质量、长度的多少也可以通过“数”计量单位得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如何“数”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从数数入手,让学生初步体验分数是可以计数的。
师:时间、质量、长度都可以“数”,分数可不可以“数”呢?
师:一个圆片的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片的。
师:这个圆片可以个个地数,数2次就能数完1个圆片。那下面这个长方形呢?(课件出示分法)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然后1份1份地数。1份是,数2次就是2个,就是=1。
2.从数数入手,让学生初步体验“整数”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师:你知道下面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吗?要数几次才能数完?课件出示。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然后1份1份地数。1份是,数2次就是2个,也就是;数3次就是3个,也就是,=1,要数3次才能数完。
师: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分法吗?这样分表示什么意思?要数几次才能数完?
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然后1份1份地数,数4次就可以数完,也就是,=1。以此类推还有、、、、……
师:分数也可以“数”,我们把大家数过的分数砌成“分数墙”。课件出示“分数墙”。
学生互相交流。
师小结: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3.结合“分数墙”,解决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0活动3。
(1)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见解。
(2)集体展示,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对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也可以直观地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复习集合
师:集合是近期才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哪些与集合相关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回顾。
1.维恩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要素、画法及各部分的作用。
2.利用维恩图解决问题。
师:求两个集合的交、并之后的元素个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元素的个数。(板书)
师:在我校开展运动会时,本班有7人报名50米短跑,有5人报名跳远,最后老师让报名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同学起立,可是数来数去却只有9人参赛。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有人同时报了两项比赛。
师:你能利用维恩图帮老师找找,有几人报了两项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师:像这样,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根据举出的例子,请你画一画,然后把你画的图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集合这一部分内容是近期才学习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故以学生回顾为主,然后举例验证并表达对维恩图的理解。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练习:完成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学生口答,以接龙形式完成,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完成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
师:我们认识了钟面,钟面上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学生会知道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1份。
(2)让学生根据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分数解决问题:完成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四”第15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板演。
(3)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易犯的普遍性错误。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
分数也可以“数”→找准单位(平均分成了几份)
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读、写分数
3.比较大小
4.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集合:维恩图
求两个集合的交、并之后的元素个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元素的个数。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设计时尊重学生的学情,对于近期学习的知识,重在巩固与运用,前期知识重在回顾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2张PPT)
数 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上
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四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
复习整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个圆片的 。
—
1
2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 。
—
1
2
1
2
分数线
分母
分子
读作:二分之一
3.(1)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哪
些分数,请把它们从小到大
排列起来。
—
1
3
—
1
2
—
1
4
—
1
5
—
1
6
—
1
7
—
1
8
—
1
9
>
>
>
>
>
>
>
复习整理
3.(2)1 里面有几个 、几个 、
几个 ······几个 ?
—
1
2
1 里面有 2 个 ;
—
1
3
3 个 ;
—
1
4
4 个 ;
—
1
9
9 个 。
···
复习整理
3.(3)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等于 1?
—
1
2
—
1
2
1
+ =
—
1
3
—
1
3
1
+ + =
—
1
3
···
—
1
4
—
1
4
1
+ + + =
—
1
4
—
1
4
—
1
9
—
1
9
1
+ + +···+ =
—
1
9
—
1
9
复习整理
集合: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个整
体,就是一个集合。
韦恩图:
只符合A的
只符合B的
A、B都符合的
复习整理
综合练习
1
5
+ =
3
5
—
—
5
7
—
2
7
- =
—
4
9
—
1
9
1
—
2
3
—
1
6
—
5
6
—
4
5
—
5
9
—
1
3
—
3
7
1
—
7
8
—
4
8
—
3
8
+ =
+ =
- =
- =
—
1. 计算。
—
6
6
—
3
6
- =
—
3
6
—
1
4
—
3
4
1
+ =
2. 分针从 12 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区域占整
个钟面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出来。
( )
( )
( )
( )
你知道是多少分钟吗?
—
1
12
—
5
12
—
6
12
—
9
12
5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综合练习
3. 小兰的爸爸和小兰各是多少岁?
答:小兰8岁,小兰的爸爸32岁。
64÷8=8(岁)
8×4=32(岁)
综合练习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