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10.1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10.1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1 15:05:22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数 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上
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
复习整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时飞行750( ) 载质量是50( ) 机身全长38( )
千米


老式秤
托盘秤
体重秤
电子秤
1吨 = 1000千克
1千克 = 1000克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复习整理
卷尺
直尺

分米
厘米
毫米
10
10
10
100
100
1000
千米

在数的末尾添上3个0
在数的末尾去掉3个0
复习整理
(2)在右图上画出飞机的起飞时间。
1时=60分 1分=60秒
复习整理
(3)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
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
多飞多少千米?
1907+690=2597(千米)
2597-2541=56(千米)
答:一共飞行了2597千米。
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56千米。
复习整理
万以内的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
验算:(1)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数=加数。
(2)减法: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复习整理
综合练习
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千米 =( )米 5厘米 =( )毫米
70厘米 =( )分米 3分 =( )秒
8000千克 =( )吨 120分 =( )时
4000
50
7
180
8
2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长 1318( )。
(2)一桶色拉油重 5( )。
(3)一个鸭蛋约重 60( )。
(4)一部手机大约厚 1( )。
千米
千克

厘米
综合练习
3. 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时50分 - 2时5分 = 45分
答:这场电影放映了45分钟。
综合练习
4. 小刚家到学校有 2500 米,到超市有 6000 米。书店到
超市有 4000 米。
(1)学校到超市的距离是( )米。书店到学校的
距离是( )米。
(2)小刚家到书店的距离是( )米,合( )
千米。
500
3500
2000
2
综合练习
5. 想一想,填一填。
6
+ 3 4
9 0 7
2
- 6 7
2 4 1
8 9
+ 1 4
3 1
3
4
5
8
8
9
2
8
0
1
综合练习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单元 总复习
课题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型
复习课
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设置的时候注意有针对性地复习,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把同类型的知识用例题串联,然后统一模式,把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更是去体会知识深层次的联系与关联的地方。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巩固本册中的“时、分、秒”“测量”“万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量”“计数”“计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感受先确定计量(计数)单位,再数计量(计数)单位的个数的过程,感知计量(计数)单位与计量(计数)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计量(计数)需要先确定计量(计数)单位,数的是计量(计数)单位的个数。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在寒假里有旅行的计划吗?旅行时坐过飞机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旅行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憧憬寒假到来的心情中自然跟随老师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9活动1的航班信息图。
师:说说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解决第(1)个问题,复习质量单位与长度单位。
(1)出示飞机图,让学生说说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如小轿车、自行车的速度,从而通过比较填写出飞机飞行1小时的距离单位。
(2)“数”质量,感知计量质量需要先确定质量的计量单位。
师: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你知道这些秤的种类吗?
课件出示各种秤。
请学生说说对秤的了解。
师:知道了不同样式的秤,大家又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呢?
克、千克、吨。
师:这些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板书)
师小结:质量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习的计量质量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吨、千克、克。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
师:同学们会数数吗?除了数可以“数”,其实时间、质量、长度的多少也是通过“数”计量单位得到的。
(3)“数”长度,感知计量长度需要先确定长度的计量单位。
师:尺子是计量长度的工具。你认识这些尺子吗?(课件出示尺子)
师:仔细观察,你对尺子有哪些了解?
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说一说。
预设1:①号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直尺。1大格是1厘米,1大格又被分成10小格,1小格是1毫米。
预设2:②号尺子是软皮尺,1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预设3:③号尺子是卷尺,1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师:大家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可以这样数:1毫米、2毫米、3毫米……1厘米、2厘米、3厘米……1分米、2分米、3分米……1米、2米、3米……1千米、2千米、3千米……
师:这些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板书)
师小结:长度单位也可以“数”出来,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尺子是计量长度的工具。
3.解决第(2)个问题。
课件出示钟面图,请学生读出钟面的时刻,同时将有关时间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
(1)“数”时间,确定时间的计量单位。
师:让我们先来“数”时间。
课件出示钟表模型(可以1秒1秒地走,1分1分地走,1时1时地走)。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型,数一数,说一说时、分、秒之间的联系及钟面的读法等相关知识。
师:我们常用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板书)
(2)读时间,巩固时间的读法,关注三根针的联动性。
师:你能读出第(2)个问题钟面上的时间吗?
时针指向9和10之间,表示9时。分针指向8,表示8大格,一大格是5分,8大格是40分。所以现在的时间是9时40分。
(3)应用时间单位解决问题。
师:这位叔叔说的是什么意思?飞机是什么时间起飞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向哪里?
学生汇报交流,并独立完成画图。
师小结:时间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有时、分、秒。钟表是计量时间的工具。
4.解决第(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
(1)分析题意,让学生尝试列式。
(2)指名学生上黑板列竖式计算。完成后集体点评,用课件出示正确结果。
师小结: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板书)
(3)复习验算的方法。
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由于数据太大,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通过验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该怎么验算呢?
学生交流验算方法。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目分别有两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
学生练习验算,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结果的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4)变式练习。
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2.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四”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有效信息。
(2)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经过的时间问题。
3.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四”第4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题中的相关数据,将有效数据填写在图中的相应地方。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师小结:将文字信息和图上位置一一对应起来观察,理解信息,找准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对应的信息,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4.完成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四”第18题。
(1)学生尝试填空。
(2)小组交流。
师:你是从哪儿最先思考的?然后呢?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集体交流。
师:谁来与大家分享你思考问题的好办法?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逆推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常用工具:秤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常用工具:尺子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常用工具:钟表
☆质量、长度、时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
万以内的加、减法: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
验算方法: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学起来兴致不高。本节课在设置的时候注意有针对性地复习,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把同类型的知识用例题串联,然后统一模式,把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更是去体会知识深层次的联系与关联的地方。这也会给学生以后学习同类型内容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类比思考上有很大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