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3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3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1 18:49:52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
课标要求: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自主学习
1、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壮大的表现,以及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2、知道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结果(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3、试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
4、探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俄国建立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1、根据地图,指出二战后新增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寿辰。斯大林生日前夕,各国都派出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祝寿大典,毛泽东也应邀首次访问苏联。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2、面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何反应?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指出: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3、为团结社会主义力量,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
1947年
1947年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

反击
经互会旗帜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控制,要求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保持一致。
1949年,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实质: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各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是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交;
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
1953—1957年,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4、中苏建交与合作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5、中苏关系破裂
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60年代末,双方在边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中苏两国关系完全破裂。
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促使中国走上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53年斯大林逝世,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材料1:直到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8250 万吨)还没有达到 1913年的水平(8600万吨),而人口增加了40%,这不能不严重地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 ——周新城《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 材料2: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别无选择》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的苏联社会存在什么问题?分析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斯大林的继任者该怎么办?
通过改革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苏联改革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苏联改革
1、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苏联的改革 时间 主要内容 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53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改革,如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等。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但是,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出现的各种弊端时,把一切全都归罪与斯大林的个人性格,这就导致无法针对过分集权的体制缺陷,采取根本性改革措施。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赫鲁晓夫为改变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
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联经济管理体制也保留了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配置资源的基本方法依旧是计划经济和计划方法。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如何理解这句话?
掘墓人:
守墓人: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苏联改革
1、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苏联的改革 时间 主要内容 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53年-1964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改革,如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等。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964年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仍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反而使体制更加僵化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勃列日涅夫(1906-1982年)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为扭转在军事上的不利地位,20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的军费开支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当时的苏联,几乎每两个科学家中就有一个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
到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苏联改革
1、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苏联的改革 时间 主要内容 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53年-1964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改革,如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等。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964年-1982年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仍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反而使体制更加僵化
1985年-1991年
首先加速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思想混乱,局势失控,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a、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
指导思想多元化。戈尔巴乔夫自称,他早就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企图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来改造苏共。
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以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
b、后又转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
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于是他不停地剥下去,直到剥光为止。
在戈尔巴乔夫的摆弄下苏联走向解体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东欧国家的改革
20世纪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苏联武力镇压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背景:
代表:
结果:
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
三、社会主义的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
1991年12月,苏联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
三、社会主义的挫折:苏联解体影响
1991年发生的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2005年普京
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苏联解体不仅割断了一个大国苦难辉煌交织的历史,也将世界推入了单极时代。
——2011年《人民日报》
三、社会主义的挫折:苏联解体原因探究
材料1: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只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内对经济管理的具体环节作一些修修补补,并没有触及经济体制本身……使得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
材料2:戈尔巴乔夫及其同伙上台后奉行“人道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历史,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材料3: 用时间来等待社会主义自己的变化,通过西方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渗透,和平地、不通过战争就可以使“社会主义”蜕化为“资本主义”。
苏联改革并未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这些事情看似来得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原因。
[讨论交流]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
但它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
1917年 1921年 1936年 1949年 1953年 1964年 1978年 1985年 1991年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新中国成立
一五计划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
大跃进
十年文革
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2年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走苏联的路
走自己的路
讨论交流: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说理由。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但它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
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②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也要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的阴谋……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发展
挫折
社会主义的壮大
社会主义的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原因:
实质:
认识:
1.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
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试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D
2.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
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具
体是指( )
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C
巩固练习
3.“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那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①苏联模式失败 ②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挫折
③两极格局结束 ④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