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战友走了,叔叔感到眷恋。
B.爷爷患病后,两只手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他已多年不能提笔写作了。
C.身处烈士陵园之中,想到那些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D.这几个狡猾的惯犯识破了警察的诡计,又侥幸逃脱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灾难,中国力量最可信赖。
B.通过老师的教育,我端正了错误。
C.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段话运用了( )的描写。
A.语言和神态 B.动作和神态 C.动作和语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学期一开学,我班就通过和讨论班级公约。
B.全球人民基本上都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
C.《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写的。
D.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曹军 都督 神机妙算
B.委托 遮挡 喜不自胜
C.呐喊 谋财 抓耳饶腮
D.拳头 喘气 天造地设
二、填空题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想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因为_____,后来他没有这么做,因为____________。
(2)本文通过叙述毛泽东得知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后的一系列举动,写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情怀两个方面的内容。常人的情感体现在________,伟人的情怀体现在__________。“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qiān zì g o h o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zūn zhòng cān móu s n shī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9.补充词语。
情不(______)(________) 若有(_______)(______) 不由(______)(______)血肉(______)(_______)
狂轰滥(_________) 原封不(________) 自我(_______)慰
10.比一比,组词语。
彭(_________) 似(_________) 谋(_________) 瑞(________) 损(_________)
鼓(_________) 拟(_________) 媒(_________) 端(________) 陨(_________)
眷(_________) 赴(_________) 殊(_________) 尊(________) 签(_________)
着(_________) 超(_________) 珠(_________) 蹲(________) 答(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11.选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画“ ”部分属于_______描写,这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部分属于_______描写,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___。
13.选文第二段中,从______、______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4.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_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_;然后以_______的身份决定________。
15.毛主席做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文章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由此可知,《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战友走了,叔叔感到眷恋。
B.爷爷患病后,两只手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他已多年不能提笔写作了。
C.身处烈士陵园之中,想到那些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D.这几个狡猾的惯犯识破了警察的诡计,又侥幸逃脱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运用。
A.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B.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C.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D. 诡计:狡诈的计谋、花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灾难,中国力量最可信赖。
B.通过老师的教育,我端正了错误。
C.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病句辨析。
B项中的“通过”应该换为“经过”。
C项中的“的人”应该去掉。
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段话运用了( )的描写。
A.语言和神态 B.动作和神态 C.动作和语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描写方法。从词语“站”、“仰”、“望”可以看出用了动作描写。从“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等词句中可以看出用了神态描写。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学期一开学,我班就通过和讨论班级公约。
B.全球人民基本上都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
C.《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写的。
D.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A这学期一开学,我班就通过和讨论班级公约。属于“次序混乱”,应将 “讨论”与“通过”互换位置。
B全国人民基本上都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属于“前后矛盾”,“基本上”“都”去掉“基本上”。
C《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写的。句中“作者”“写的”前后矛盾。去掉“写的”。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曹军 都督 神机妙算
B.委托 遮挡 喜不自胜
C.呐喊 谋财 抓耳饶腮
D.拳头 喘气 天造地设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能力。
C.抓耳饶腮——抓耳挠腮
二、填空题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想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因为_____,后来他没有这么做,因为____________。
(2)本文通过叙述毛泽东得知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后的一系列举动,写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情怀两个方面的内容。常人的情感体现在________,伟人的情怀体现在__________。“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
【答案】他为儿子的牺牲感到悲痛,想见儿子最后一面 其他战死的志愿军的尸体也没有运回来,留在了战场上,他的儿子没有理由得到这个特殊待遇 得知儿子牺牲后非常悲痛,舍不得儿子,想见儿子最后一面 不搞特殊,让儿子的遗体和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一起在朝鲜安葬 何须马革裹尸还 旷达的胸怀和无私的襟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其次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填入恰当的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8.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qiān zì g o h o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zūn zhòng cān móu s n shī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答案】锻炼 签字 搞好 尊重 参谋 损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平时积累,并要注意词语不同音调对应不同意思以及其使用的不同语境。本题中要注意“锻炼、搞好”为左右结构,“参、签字”上下结构,还要注意“锻炼、尊重”这几个字的写法。要多多练习,多看,区分它们的结构,不要写错成形近字。
9.补充词语。
情不(______)(________) 若有(_______)(______) 不由(______)(______)血肉(______)(_______)
狂轰滥(_________) 原封不(________) 自我(_______)慰
【答案】自 禁 所 思 自 主 模 糊 炸 动 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另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
“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若有所思”意思是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血肉模糊”意思是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狂轰滥炸”意思是指疯狂地轰炸。
“原封不动”意思是指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不加变动。
“自我安慰”意思指自己安慰自己 ,通常指一种心理暗示或心理慰藉的现象。
根据以上四字词语及意思,可依次补充词语为:自禁 所思 自主 模糊 炸 动 安
10.比一比,组词语。
彭(_________) 似(_________) 谋(_________) 瑞(________) 损(_________)
鼓(_________) 拟(_________) 媒(_________) 端(________) 陨(_________)
眷(_________) 赴(_________) 殊(_________) 尊(________) 签(_________)
着(_________) 超(_________) 珠(_________) 蹲(________) 答(_________)
【答案】彭德怀 好似 参谋 瑞雪 损害 擂鼓 拟定 媒体 极端 陨落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敬 签字 看着 超过 珠子 蹲下 答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本题注意眷、尊、殊、蹲在组词时不要书写错误。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11.选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画“ ”部分属于_______描写,这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部分属于_______描写,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___。
13.选文第二段中,从______、______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12.心理 父亲 语言 国家领导人 踌躇
13.转向(窗外) 指指(写字台) 毛主席内心对爱子的思念和艰难的抉择
【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语段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12.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阅读句子“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可知,这个句子是一位父亲的心声。阅读句子“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可知,这个句子是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踌躇。
13.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
阅读句子“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知,这个句子描写了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让人体会到一位父亲内心最真实的感情。从“不由自主”“无限的眷恋”等词语中,我体会到此时毛主席内心非常痛苦,非常希望能够再见儿子一面。
课内阅读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4.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_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_;然后以_______的身份决定________。
15.毛主席做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答案】
14. 语言 神态 父亲
见见孩子的遗骨 主席 将儿子葬在朝鲜
15.A
【分析】
1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内容理解,仔细读语段分析。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是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从“毛主席想”“若有所思”可知是对毛主席的神态描写。
在语段的 开头“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想见见自己儿子的遗骨;从“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可知,毛主席是以一个主席的身份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仔细读语段分析。
从文中毛主席说的话“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中可以了解到,毛主席明明可以把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内,但是他选择了不搞特殊,这里体现出的是一位伟人宽广的胸怀。故选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