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三)(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三)(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1 16:0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新考纲)江苏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三)
历史 2021.1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商朝历史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山海经》 B. 甲骨文
C. 《史记》 D. 《战国策》
2. “这一学派推崇自然法,否定人为法,反对滥杀。”“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  )
A. 孟子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句话应出自(  )
A. 老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4. “皇帝”名称取自“三皇”“五帝”,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之一 ,以“皇帝”之称代替了“王”。“皇帝”称号反映了秦朝统治者旨在(  )
A. 神化至高无上的君权 B. 强调皇位的世代沿袭
C. 宣扬彪炳千秋的业绩 D. 承袭传统帝王的称谓
5. 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画像石。据此图可推知,当时(  )
A. “与民休息”的政策成果显著 B. 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
C. 农业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D. 个体农民承担繁重的赋役
6.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魏
7. 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  )
A. 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 B. 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C. 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 D. 南下并定都于洛阳
8. 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由此可知,隋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 察举制 B. 科举制
C. 世袭制 D. 九品中正制
9.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皇权不断加强 D.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10. 史书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这一税法实施的直接原因是(  )
A. 土地兼并之风盛行 B. 均田制被破坏
C.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D. 封建经济发展
11. 在中国古代集权专制的社会氛围中,他狂放不羁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是(  )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柳永
12. 岳飞在《满江红》中豪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匈奴”指的是(  )
A. 匈奴族统治者 B. 契丹族统治者
C. 党项族统治者 D. 女真族统治者
13. 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 20 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
A. 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 B. 根本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
C.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
1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
C. 宋夏和议 D. 北宋与金对峙
15. 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说:“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  )
A. 木柴 B. 煤
C. 石油 D. 铁矿
16.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6世纪中期,在我国广东澳门攫取租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荷兰 B. 西班牙
C. 葡萄牙 D. 日本
17.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
C. 平定瓦剌和鞑靼 D. 抵抗清军入侵
18. 1571年,某位少数民族首领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基本维持了边疆的和平局面。该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阿骨打 B. 俺答汗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19. 黄宗羲提出:“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此,他主张(  )
A. 批判君主专制 B. 推翻君主统治
C. 主张无为而治 D. 提倡君臣平等
20.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获得永久居住权 B. 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C. 打开中国市场 D.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1. 学者易中天说,“实际上,历史的进步往往因为妥协……其实妥协是一种政治美德”。下列史实能够诠释上述观点的是(  )
A. 东南互保 B. 公车上书
C. 清帝退位 D. 武昌起义
22. “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卒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对此,时人采取的行动是(  )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复辟帝制
23. 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出现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 “实业救国”思潮刺激 D.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24.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 国民革命北伐胜利进军 B. 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5. 下图展示的是近代史上重庆曾遭受的一段劫难。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抗日战争
26. 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7. 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 缺乏变革的创新性 B. 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C.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 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28.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29. 赛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以法老为中心举行一系列活动,祭祀集团带着众神的象征物向法老致敬。该节日将世俗政权与宗教宣传结合起来,法老被视为神王,权力被神化。 这表明法老在统治中(  )
A. 注重礼仪德治 B. 实行分权专制
C. 以神权强化王权 D. 实行等级制度
30. 有人评价亚历山大说:“他政治上是波斯的,文化上则是希腊的。”这一评价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
A. 融合了东西方文明 B. 割裂了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
C. 不利于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D. 在政治上具有专制性
31. 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拒绝了法、德两国领导人提出的修改欧盟条约要求,实际上行使了否决权。卡梅伦回到英国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议会对其进行质询 B. 英国女王要求其辞职
C. 英国选民启动对其弹劾机制 D. 内阁拒绝卡梅伦的决定
32. “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是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是毫无根据的了。”上述材料有利于论证(  )
A. 天赋人权 B. 自由至上
C. 分权制衡 D. 社会平等
33. 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指(  )
A. 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 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D.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34. 导致下图中各职业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殖民扩张
C. 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35. 艾周昌在《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说:“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 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 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 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 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36. “亚洲的觉醒”时期,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除了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
A. 以士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B.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 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 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7.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 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 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C. 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 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8.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都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此后三国建立了(  )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东南亚国家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39. 1985年,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影响“东西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
A. 冷战对峙 B. 苏联模式僵化
C. 经济全球化 D. 改革开放
40. 欧元区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欧洲央行,财政政策决策权却分散于各成员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各国政府和议会考虑的是本国选民的需要,而不是优先考虑遵守欧元区的各项纪律制度。这种制度安排表明,欧元(  )
A. 本身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B. 密切了西欧各国经济合作
C. 加强了西欧政治的联合 D. 顺应了欧洲一体化的愿望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0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经济史权威的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40%约12 000吨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6分)
(2) 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编自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民族、民权两方面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事业的表现。(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采取的措施。(6分)
(最新考纲)江苏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三)
历史 2021.12
答案解析
1. B【解析】 甲骨文主要是商代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占卜记录,最具说服力,故选B项;A、C、D三项为后世文献,均排除。
2. B【解析】 根据材料“推崇自然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体现了老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故选B项;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排除A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控制臣民,排除C项;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排除D项。
3. B【解析】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材料“恻隐之心”符合孟子“四心说”,故选B项;A、C、D项的主张皆与材料不符,排除。
4. A【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名称取自“三皇”“五帝”,三皇五帝都是传说中的圣主,由此可知,“皇帝”称号反映了秦始皇旨在神化至高无上的君权,故选A项。
5. B【解析】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东汉豪强地主田庄内部有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可以基本实现自给自足,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的政治实力也不断增强,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故选B项。
6.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公元383年”“前秦领袖苻坚”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战役是淝水之战,该战役中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故C项正确。
7. D【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阐述了定都平城的不合理之处,为此采取的改革措施是迁都洛阳,故D项正确。
8. B【解析】 根据材料“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设进士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故选B项;汉代实行察举制,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排除C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
9. C【解析】 由首长制到委员制体现了宰相数量增加,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相权分散和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故选C项。
10. C【解析】 封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无法推行,从而使得租庸调制崩溃。租庸调制崩溃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唐朝采取了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故选C项。
11. B【解析】 根据“古代集权专制的社会氛围”“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可以判断“他”是唐朝诗人李白,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12. D【解析】 岳飞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将领,为抵抗女真族的入侵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首词中的“匈奴”指女真族统治者,故选D项。
13. D【解析】 根据材料“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可知,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的行为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民众的利益,故选D项。
14. B【解析】 由“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等信息,可判断该诗描述了南宋统治者满足现状,偏安江南一隅,这一现象出现在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之后,故选B项。
15. B【解析】 宋代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苏轼的这首诗名为《石炭歌》,石炭指的就是煤,B项正确,其他三项错误。
16. C【解析】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到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请求上岸居住,逐渐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租住权,故C项正确。
17. A【解析】 由题干中“戚家军”“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故选A项。
18. 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与明朝订立和议,故选B项。
19. 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故选A项;黄宗羲虽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但并没有提出推翻君主的要求,B项错误;“无为而治”是西汉初的治国思想,C项错误;材料只是列举了君主的种种罪行,没有提出君臣平等的要求,D项错误。
20. C【解析】 根据材料“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可知,开放通商口岸便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从而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
21. C【解析】 清帝退位是三方(革命党、袁世凯、清朝皇室)妥协的结果,而且成功地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避免了一场内战,有利于社会进步,故选C项。
22. C【解析】 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后,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护国运动,故选C项。
23. B【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故B项与题意相符。
24. C【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927年4月到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农民党员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与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紧密相关,故选C项。
25. D【解析】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残忍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遇难者人数达16 376人,故选D项;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26. C【解析】 材料中的战役既有武力解决,又有和平谈判,并最终解放了华北地区,符合条件的只有平津战役,故选C项;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A项错误;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B项错误;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决战,D项错误。
27. C【解析】 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开启的新制度的雏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已经开始孕育了,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项。
28. A【解析】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29. C【解析】 古代埃及法老被神化,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集于法老一身,这体现了古埃及国家实行专制统治,并以神权强化王权,故选C项。
30. A【解析】 亚历山大帝国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大力推广希腊文化,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A项正确。
31.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首相拥有行政权,受到议会的监督,并对议会负责,材料中英国首相在欧盟峰会上行使了否决权,回国后,英国议会有权对首相进行质询,故选A项。
32.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民有权利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这是普遍的法则,符合天赋人权理论,A项正确;自由至上与题干中“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是毫无根据的了”不符,排除B项;分权制衡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人们有权利夺回属于自己的自由,不等于社会平等,排除D项。
33. C【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战争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故排除D项,选C项;A项与英国无关,故排除;B项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排除。
34. D【解析】 从图中可知,19世纪英国农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下降,工商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使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故选D项。
35.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现象与西方的殖民扩张相关,殖民者将非洲黑奴贩卖至美洲,B项符合题意;A项明显错误;C项不是非洲人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原因;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兴起,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D项错误。
36. D【解析】 A项是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亚洲的觉醒”时期不符;B项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C项是拉美独立运动。
37. B【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东方各民族”这一重要信息,即可推断正确答案为B项。
38. A【解析】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决定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故选A项;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主要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国家,成立于1989年,没有墨西哥,B项错误;东南亚国家联盟主要涉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成立于1967年,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属于世界性组织,不是区域性组织,D项错误。
39. A【解析】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主要指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即美苏冷战,故选A项;苏联模式僵化是国家体制问题,并未涉及和平问题,排除B项;C、D两项与东西问题无关,排除。
40. 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欧元区货币政策决策权与财政政策决策权分属于欧洲央行和各成员国,这就无法避免两者之间的矛盾,故欧元本身存在着结构性缺陷,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虽然符合实际,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1. (1) 改变: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灾难。
(2) 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原因:当时,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洲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42. (1) 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独立方面,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在民族制度建设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权:195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措施: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并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