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江苏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五)
历史 2021.1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17年4月,“中华创世神话”研究推进会在沪举行。下列最有可能被列为研讨主题的是( )
A. 炎黄的传说 B. 姜寨聚落
C. 二里头宫殿 D. 殷墟甲骨
2.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3. 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
A. 长江流域得到开发 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 D. 王室衰微
4. 元人陈孚《题管仲井》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铁犁牛耕推广 B. 争霸战争频繁
C. 各国变法图强 D. 社会动荡变革
5. 清初,徐述夔曾骂咬衣服的老鼠:“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乾隆知晓此言后,将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徐怀祖剖棺戮尸。此案出现是由于清代( )
A. 设置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创立奏折制 D. 设置锦衣卫
6. 晚清时期,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表明冯桂芬( )
A. 继承了魏源思想的衣钵 B. 主张向西方学习
C. 强调传承心学的重要性 D. 主张学习英国思想文化
7. 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A. 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1900年
B.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
C. 割地面积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条约
D. 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8.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立责任内阁制 B. 保证国会中心地位
C.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9.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到 1921 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达到 12 家, 荣氏兄弟成为著名的“面粉大王”。荣氏面粉厂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B.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C.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10.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 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 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 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11.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A. 瑞金 B. 遵义
C. 吴起镇 D. 会宁
12. “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 )
A. 红军长征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13. 20世纪40年代初期,画家古元在延安创作了作品《青纱帐里》(见右图)。对该作品的历史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B. 发动敌后人民力量抗日
C.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D. 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
14. 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事件时说:“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完全是背道而驰。”该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 B. 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
C.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 1949年的北平和谈
15. 据统计,1945年8月至1946年5月,重庆登记的工厂1 800余家中有344家停业,四川中小工厂联合会原有会员390家,只剩下100余家,开工者仅20家。这主要源于( )
A. 民族工业的体系不健全 B. 频繁战争对民族工业的冲击
C. 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 D. 内迁工业仍受多方压制
16.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主旨。根据右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7. 与西方资本主义宪法相比较,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出了明确而坚定的方向性。这里的“方向性”是指( )
A. 封建主义 B. 民族主义
C. 社会主义 D. 资本主义
18.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八字方针”的提出
19. 阅读中国1957年与1952年相比产值提升统计图表。据此可知,1957年的中国 (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兴起 B. 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C. “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 D. 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20.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征集的“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和②对其余8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他们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的更准确概括,它们应该是( )
A. 西部开发、解放思想 B. 入世、市场经济
C. 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21.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
A. 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 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D.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2. 2019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这说明“一带一路”( )
A. 首创了新型的国家关系 B. 提升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C. 致力于打造新区域集团 D. 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
23. 人类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 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 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 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 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24. 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
A. 沟通东西交流 B. 文明影响深远
C. 文明的包容性 D. 借鉴多创新少
25. 历史学家克罗斯比认为,“哥伦布航行带来的改变,最重大的一项,乃是属于生物式的改变”。能论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黑奴贸易 D. 商路转移
26. 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主导的“亚洲三角贸易”。“亚洲三角贸易”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C. 加强了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掠夺
D. 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
27.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宣扬“一切人生来平等”,狄德罗主张“自由是天赐的东西”。他们意在( )
A. 弘扬古希腊罗马文明 B. 说明社会契约论可行性
C. 探讨政治自由的条件 D. 证明封建统治的不合理
28. 下表数据来自《全球通史》,此时间段英国财富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英国资本总额/万英镑
A. 积累速度加快 B. 海外掠夺暴增
C. 工业革命促进 D. 对外战争获胜
29. 《共产党宣言》说:“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目的。”“他们”指( )
A. 空想社会主义者 B. 马克思主义者
C. 工人阶级 D. 工业资产阶级
30. 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A. 巴黎公社成立 B.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 《共产党宣言》发表 D. 新中国的成立
31.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提拉克主张“自治”是要摆脱( )
A. 荷兰殖民统治 B. 美国殖民统治
C. 英国殖民统治 D. 法国殖民统治
32. “我在最初阶段发现,追求真理是不许向敌人施加暴力的,而应以忍耐和同情使其摆脱错误……这个学说的意思,就是要辨明真理,但不是靠使敌人受苦,而是使自己受苦。”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行为是( )
A. 孟买总罢工 B. 恢复手工纺织
C. 阿姆利则惨案 D. 印巴分治
33. 今拉美国家官方语言多为西班牙、葡萄牙语,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34. 他曾担任墨西哥国民革命党主席,在担任墨西哥总统之后,于1934—1940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他”是( )
A. 卡德纳斯 B. 卡尔德隆
C. 桑地诺 D. 扎格鲁尔
35. 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是动用武力,都会得到同意。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 《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36. 阅读下列国际组织机构示意图,“?”应填(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7.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 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进行了“新经济体制”改革 D. 建设了“福利国家”
38.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 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
D.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39. 英国舆论声称:“长期奴役殖民另一个国家的人主动放弃自己的统治权,这种情况实属罕见。”与“这种情况”相关的事件是( )
A. 印巴分治 B. 古巴独立
C. 十月革命 D. 埃及独立
40.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态势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 消除了战争威胁
C. 世界政治走向一体化 D. 实现了永久和平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嘉祐集》
(1) 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什么政权?(2分)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4分)
(3) 材料三中苏洵论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4分)
42. 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的言论
伊拉斯谟(1466—1536) 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彭塔诺 我创造了我自己
博丹(1530—1596) 国家起源于家庭,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发生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牛顿的朋友记载:在晚餐后……我们就走进花园,在苹果树下饮茶。在闲谈中他告诉我说正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事情的起因是:当他坐着冥想时突然苹果掉下来。他心里想:为什么那个苹果总是垂直地掉在地上。为什么它不斜着掉下,或者往上飞去……无疑地,原因在于:地球在吸引它。一定存在着一个吸引的力量,而吸引的力量一定在地球的中心,而不是在地球的任何一侧。因此,苹果才垂直落下,或者朝向地球中心落……伟大的……发现……揭开了宇宙的面纱。……自然界俨然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 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关系。(6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最新考纲)江苏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五)
历史 2021.12
答案解析
1. A【解析】 炎黄的传说属于神话,所以可能成为“中华创世神话”研讨的主题,故选A项。
2. D【解析】 这些成语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兼并争霸战争的反映。
3. A【解析】 材料中分布态势由“东西对立”转化为“南北争霸”说明春秋时期南方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故选A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以后,排除B项;在南宋以前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排除C项;王室衰微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排除D项。
4. D【解析】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指管仲在齐国的改革促进了井田制瓦解,使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动荡变革,故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但材料涉及井田制和礼乐制度诸多方面,排除A项;争霸战争频繁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是社会动荡变革的表现,不是时代特征,排除C项。
5. B【解析】 因言论而被剖棺戮尸,这是清代实行的文字狱,故本题选B项。
6. B【解析】 冯桂芬提出的“诸国富强之术”指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故选B项;A项材料不能体现;材料信息与“心学”不存在必然联系,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D项错误。
7. D【解析】 据“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可推知该条约为《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必须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故选D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A项;《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B项;《辛丑条约》没有割地方面的规定,排除C项。
8. D【解析】 清帝逊位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目的在于以革命党人占优势的参议院对袁世凯进行有效制约,故选D项;确立责任内阁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而非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保证国会中心地位仍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即B项服务于D项;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的单向制约关系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
9. C【解析】 1914年爆发的一战使欧洲列强卷入其中,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当时民族经济发展的最有利因素,故选C项;A、B、D项是民国初期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
10. D【解析】 中共一大将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任务,故选D项;1921年中共一大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而非农民运动,排除A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而非中共一大,排除B项;1922年的中共二大将打倒军阀作为党的革命任务,排除C项。
11. D【解析】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项;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而非会师地点,排除A项;遵义是遵义会议的召开地,当时红军还未冲出国民党的包围圈,排除B项;吴起镇是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的地方,排除C项。
12. 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古都兵变”“国共缓攻矛与盾”可以推断此事件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项。
13. B【解析】 结合图中的民众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故选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题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不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也不是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C、D两项。
14. C【解析】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展开重庆谈判,国民党打着民主的旗号准备建立一党专政,而中国共产党则希望自己的民主革命成果得到保存,故选C项。
15. D【解析】 材料反映出抗战胜利之初,内迁重庆或在重庆创办的民族工业并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日渐衰落,这是因为官僚资本排挤民族工业及国民政府的掠夺,说明此时内迁的民族工业仍遭到多方压制,故D项正确;A项是整个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可排除;题干所涉及时间抗战结束,内战尚未开始,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排除B项;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C项错误。
16. B【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故最适合的标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7. C【解析】 1954年宪法的两大原则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体现了明确的方向性。
18. C【解析】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指1956—1966年,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选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共八大的召开以及“八字方针”的提出都是正确的探索,不是弯路,A、B、D三项错误。
19. B【解析】 据题图可知,重工业发展迅速,这说明“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故B项正确;1957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总体结束,A项错误;图示无法体现“一五”计划的任务,C项错误;图示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动,D项错误。
20. D【解析】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选D项;西部开发是2000年提出的,不能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排除A项;入市是2001年的事件,不符合前5项,排除B项;8条中改革较多,“对外开放”不能影响大部分项,排除C项。
21. D【解析】 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目的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
22. D【解析】 材料中的“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机遇”既体现了合作精神,又体现了共赢取向,D项正确;新型国家关系指结伴而不结盟,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明“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的平等外交,但不能说明提升了大国地位,排除B项;“一带一路”虽是区域合作,但不是区域集团,排除C项。
23. B【解析】 根据材料“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可知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A项排除;C项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排除;材料未涉及阶级和农业,D项排除。
24. C【解析】 材料指出阿拉伯帝国的制度、文化吸收了外来文明,并且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体现了阿拉伯文明的包容性,故本题选C项。
25. C【解析】 新航路开辟,形成了所谓的“哥伦布大交换”,其主要表现就是人员与物种的交换,符合这一思路的是黑奴贸易,故本题选C项。
26. C【解析】 通过“亚洲三角贸易”,中国的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英国,而白银最终也流入英国,由此可知加强了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和掠夺,故选C项;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在殖民扩张时代,19世纪英国已经度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排除A项;18世纪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条件,排除D项。
27. D【解析】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封建统治充满罪恶,孟德斯鸠和狄德罗宣扬“一切人生来平等”“自由是天赐的东西”,以此证明封建统治不合理,旨在使全人类从封建统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D项。
28. C【解析】 此时间段是从1750年到1865年,这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故本题选C项。
29. A【解析】 材料说明“他们”认识到了阶级对立,但否定革命而希望采取和平途径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这是典型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想法,故本题选A项。
30. A【解析】 根据材料中“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可得出这是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意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无关,均排除。
31.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提拉克主张“自治”主要是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C项正确。
32. B【解析】 根据材料“追求真理是不许向敌人施加暴力的”“但不是靠使敌人受苦,而是使自己受苦”可知,这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甘地主张恢复手工纺织,B项正确;孟买总罢工与英国殖民者逮捕提拉克有关,排除A项;阿姆利则惨案是英国制造的惨案,不是甘地理念指导的事件,排除C项;印巴分治是英国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的方案,排除D项。
33. A【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始殖民扩张,拉美沦为其殖民地,因此其官方语言多为西班牙、葡萄牙语,故选A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仅限于欧洲,与拉美国家官方语言的变化无关,排除B、C项;启蒙运动推动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但与拉美国家官方语言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
34. A【解析】 卡德纳斯担任墨西哥总统之后,于1934—1940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故答案为A项;卡尔德隆于2006年当选为墨西哥总统,排除B项;桑地诺是尼加拉瓜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C项;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D项。
35. B【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只要不是动用武力”可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与材料有关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B项正确。
36. B【解析】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是安全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故选B项;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是大会、行政院、秘书处等,排除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货币金融组织,与安全理事会无关,排除C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区域合作组织,与国际法院无关,排除D项。
37. A【解析】 南斯拉夫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
38. B【解析】 当今世界新秩序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题目涉及世界格局的变化,体现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项正确;C、D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39. A【解析】 十月革命时俄国没有被长期奴役,故排除C项;古巴和埃及不是宗主国主动放弃自己的统治权的,故排除B、D两项;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放弃在印度的统治权,A项正确。
40.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排除;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而不是一体化,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排除。
41. (1) “大宋皇帝”指北宋皇帝宋真宗。“北朝”指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
(2) 特点:辽和西夏都仿用汉族官制。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
(3) 目的:让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联系:材料一所述史实,即北宋统治者纳岁币贿赂辽以求苟安的现状,正是苏洵论史的背景。
42. (1) 特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关系:文艺复兴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形成;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唤起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道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 促进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用理性主义思考人类社会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