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秦、齐等国大胆起用身份地位不高甚至是奴隶出身的人,委以重任。在思想领域,尚贤择能的观念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诸侯争霸的需要 B.王室衰微的冲击
C.世官制度的瓦解 D.军功爵制的发展
2.南北朝时期,崔、卢、王、谢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官员素质普遍下降 B.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C.出身决定行政能力 D.中央威望受到冲击
3.韩愈认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据此可知韩愈( )
A.否认孔子学说 B.崇尚法家思想
C.主张礼法结合 D.反对儒学独尊
4.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所作歌曲《选村长》歌词中说:“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 )
A.重视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
C.关注提升民众民主意识 D.收缩了统一战线工作
5.1953年《人民日报》曾报道:当选的少数民族代表李大娘笑了,“旧社会妇女没有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民主政治建设日益法制化 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真正落实 D.人民代表大会制得以确立
6.“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
A.罗马共和政体 B.斯巴达寡头政治
C.罗马元首制 D.雅典民主政治
7.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这些文件( )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A.反映了国王与议会矛盾尖锐 B.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C.标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D.形成以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
8.今西藏博物馆保存有两方青玉印。两块玉印虽然形制不一样,但是印文都是以八思巴文拼写的汉字“统领释教大元国师”。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赐予西藏众多僧俗首领各式印章。这说明( )
A.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B.八思巴文成为唯一官方文字
C.元朝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D.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羁縻政策
9.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非“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 )
A.保障了统治秩序的稳定 B.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C.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 D.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10.“清朝前期,……的创设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又能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文中省略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内阁制度 D.奏折制度
11.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谈判:“怡亲王深深明白,对于咸丰皇帝来讲,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事儿,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这反映出清政府( )
A.近代外交观念尚未形成 B.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开始愿意融入全球化 D.重视国际条约的签订
12.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宋代以来社会治理示意图。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基层治理体现了“家国一体”
C.宗法制仍沿袭使用 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日益强化
13.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
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 国家 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贬值65%
1932年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 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克服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1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下放自主权给企业,建立经济特区,这些解放生产力的举措……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但这些都是局部的,某一个领域或方面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这表明当时中国( )
A.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 B.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
C.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
16.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7.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
18.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对这一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
①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②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③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成就表。
时间 名称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共十五大召开前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
1997年至今 证券法、合同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
这说明( )
A.政治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
C.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20.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 B.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 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21.“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22.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
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郡县与分封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23.柳宗元对秦制给予高度评价:“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与这一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 )
A.确立皇帝制度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设郡县 D.修筑万里长城
24.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定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 )
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儒家伦理逐渐普及 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25.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
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 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26.下表为1926—1927年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500 27.3
促成当时农运地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军事环境的变化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中共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27.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以民间救济为主 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
C.仓储制度集权化 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
28.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使美国就像“世界中央银行”那样,享受着中央银行能够享受的大多数利益。这是因为该货币体系( )
A.给美国提供了发行世界货币权力 B.使美元成为各国货币联系的纽带
C.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中的霸主地位 D.完成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最终统一
29.右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 B.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
C.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 D.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30.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这一构想( )
A.最早在法国付诸实践 B.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C.遏制了独裁政治形成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二、非选择题
31.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10分)
材料二
图3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2)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两次,分析促成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32.史料·史实·史论。
材料一:
(1)材料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9分)
材料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对债务的“执行”做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摘编自《罗马法原论》
(2)《十二铜表法》对债务执行做这样的规定有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同志们)须发挥五四运动的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
——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
(3)依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中央发布这一通告的背景。(5分)
材料四:
说明:1999年,美、英、俄、中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成立二十国集团(G20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
(4)材料四中的示意图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6分)
答案
ABCCB DDABD ABCDB CABBB CDCCC ADBDD
31.(8分)【答案】(1)表现:派遣公使和领事,形成使领馆制度;重视通过国际法的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接受条约外交。(4分)
原因: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交涉中对西方外交的了解增多;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6分)
(2)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力针,实行“一边倒” 对外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第二次: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
第三次: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以上每次高峰给4分分,任答两次即可)
32. 【答案】(1)史料类型: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图像史料。(3分)
史实:秦朝确立丞相制度,丞相辅佐皇帝;隋唐时中央设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6分)
(2)作用:明确了债务执行的法律程序;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2分)
(3)意义: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3分)
(4)趋势:从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2分)
作用:示例1:北约成立,加剧了美苏“冷战”的程度。(4分)
示例2:华约成立,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示例3: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示例4:欧共体成立,推动了西欧的崛起,开始摆脱了美国的控制,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示例5: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宣告结束。
示例6:欧盟成立,欧洲一体化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示例7:G20杭州峰会,多国领导人共商全球治理,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