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1 16: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旬邑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国民党政府在头十年的统治中,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快速,但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以上现象说明( )
A. 农业问题被国民政府忽视了 B. 政府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C. 现代化的实现关键不在农业 D. 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
2.有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 )
A. 佛教逐渐儒学化发展 B. 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 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 D. 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增强
3.瞿秋白在游记中描写1923年的苏联:街上的电车“现在已经开行得很多了,也有一二辆新造的”“许多大商铺,大半国立的、市立的、工人协作社创办的比较堂皇些”。这反映了此时苏联( )
A. 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发展 B. 公有制经济垄断市场经营
C. 工业化模式制约经济发展 D. 社会主义优越性日渐明显
4.阅读黄埔军校课程设置表,结合所学下列关于黄埔军校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校为出师北伐而筹建 ②周恩来曾担任政治部主任
③该校设置于上海黄浦江畔 ④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
课目名称 科目名称 合计
军事学 战术性、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 9
军事训练 教练科目 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马术、技术 9
演习科目 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
政治党务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 13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5.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
A.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
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
6.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
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 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7.黄老之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申明君主的权力和意志应符合大道的要求,并提出“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的主张。材料体现了黄老之学( )
A. 崇儒抑法的学术理念 B. 消极遁世的处世态度
C. 背离道家的哲理核心 D. 兼采百家的治国之道
8.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 )
A.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 D. 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9.他一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却在教原来贵族们学的东西;一方面主张“举贤才”,另一方面却仍然维护贵族等级制度。造成他具有双面特性的主要原因是( )
A. 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C. 他的学说中贯穿着讲究“法治”的精神 D. 他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
10.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
A. 居住环境的改善 B. 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C. 工业革命的完成 D.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11.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幼稚”的根源是( )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儒家纲常思想的束缚作用
C. 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12.陈独秀于1916年2月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此言论反映了作者( )
A. 对巩固共和政体的绝望 B. 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C. 认为立宪政治才能解决政治根本问题 D. 认为政治问题根源在于国人毫无觉悟
13.《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中写道:“在海外中国人的眼中,那蘑菇状烟云是怒放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花朵:那以报纸、广播传出的新闻,是用彩笔写在万里云天上的万金家书。”“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得益于( )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④优秀科学家的奉献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李贽说,宇宙间有阴阳二气,男女二命,无法统一于“理”或者“太极”。他进一步反问,一统宇宙的“理”或者“太极”存在于哪里呢?指向的事物真实存在吗?由此可知李贽( )
A. 极力反对道家学派太极之说 B. 主张高度强化儒家纲常伦理
C. 从哲学的高度否定宋明理学 D. 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
15.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从伦理上证明了现代专业化劳动分工的正确性,而且将牟利解释为天意,证明了商人的活动都是合乎道理的。材料表明( )
A. 新教思想推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 B. 宗教改革强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C. 新教重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 D. 宗教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1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多数同意”“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任免官吏等权力,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对宰相的任免权。”由此可知,德国( )
A. 中央政府权力广泛 B.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 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D. 形成独特邦联政体
17.《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
A. “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 “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 “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 “重农”可以维系安土重迁
18.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生平事迹或思想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创立学派 B. 提倡“中庸” C. 以礼治国 D. 编著书籍
19.《东京朝日新闻》评论:“由于战争而被嗤笑为弱兵的清兵,在天津城防御战中是如何地勇敢,被联军伤亡之惨重所证明。”《日本》新闻也如此评论:“吾人在数日的战斗中确认清兵不可辱。以战争之清兵推测今日之清兵,是极大的错误。”据此判断,以上评论可能出现于( )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0.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 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 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 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
二、问答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1644年,清军入关。●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战争中,整个德意志都被征服了,拿破仑用强制的手段强行把当时存在的一千多个德意志政治实体合并成三十多个邦国,这是德意志统一的第一步。也就是这时,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形成了……抢夺殖民地使西方国家相互的关系非常紧张,冲突不断,于是这也成为一种“民族矛盾”,是抢夺殖民地的国家之间的民族利益冲突。因此,一个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因素,加一个欧洲民族矛盾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承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主义”的两种不同内涵,并结合史实说明它们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一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主要表现为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
四、综合题
23.研究性试题
(1)美国代表布什跑上讲坛,要求从这一“决议草案”中删去“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驱逐出去”一段。在代表们的反对声中,大会主席马利克裁定,这个要求不合议事规则。这一历史片段反映出( )
A.中日建交提上议事日程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C.中美建交遭到各国反对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广受赞誉
(2)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对史料的概括、整理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请把下述标示材料各部分内容的序号,一一对应填入表中。
①“一边倒”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求同存异”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⑤一国两制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 外交政策的成熟 亚非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
序号
(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①属于史料的是
②属于史料解释是
③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五、论述题
2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示意图。
针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A
3.【答案】 A
4.【答案】 D
5.【答案】 D
6.【答案】 D
7.【答案】 D
8.【答案】 D
9.【答案】 A
10.【答案】 D
11.【答案】 A
12.【答案】 B
13.【答案】 B
14.【答案】 C
15.【答案】 D
16.【答案】 C
17.【答案】 A
18.【答案】 C
19.【答案】 D
20.【答案】 B
二、问答题
21.【答案】 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外联系日益加强。
论证:①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番薯传人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强;②传教士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西方工业革命后寻找国际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结论:新航路开辟后,近代中外交往日益加强,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示例二:主题: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
论证:①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间,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②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③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④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
结论:明清时期,中国故步自封,西方与时俱进,中西国力兴衰易位。
三、材料分析题
22.【答案】 (1)内涵:有利于推进民族国家形成的民族主义;西方国家抢夺殖民地过程中产生的民族利益冲突。影响: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促进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另一方面激起了被占领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一战前夕,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矛盾加剧;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推波助澜,加剧了一战的爆发。
(2)事件: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特点:明确提出反帝,民族平等,在民族团结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
四、综合题
23.【答案】 (1)B
(2)①④③②
(3)①史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史料解释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民贵君轻”是史料解释。③历史评价: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所以,“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是历史评价。
五、论述题
24.【答案】 论题:国际力量变化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论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是唯一能与之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国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逐渐由联合走向对抗,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五六十年代,西欧联合,经济复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不愿意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发起不结盟运动。这一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崩溃。日本、西欧、中国等力量进一步发展,普京的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因此,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综上:国际力量变化使世界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中,但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