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2节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
导入:足球在草坪上滚动,逐渐会停下来。手拿水杯。引出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
两物体 (1)、接触面粗糙;(2)、相互挤压(接触面间有弹力) (3)、发生相对运动。
3)、方向:
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4)、大小:
(1)、公式法:根据F=UFN计算。其中,u为动摩擦因素,它的值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是弹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二力平衡法: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求解。
(思考题):滑动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若不是请举出反例。
(练一练)1、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
A.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D.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
两物体 (1)、接触面粗糙;(2)、相互挤压(接触面间有弹力) (3)、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
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静摩擦力与弹力的方向一定相互垂直)
4)、大小
通过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弹簧秤的拉力要求学生观察拉力的变化(保持木块的静止)。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知识可以得到: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也是从零开始不断增大。继续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结论:范围为0<F≤Fm , Fmax为最大静摩擦力。(实验)
5)、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
条件判断法: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之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
二力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
(例题1)1. 如图所示,一根木棒静止靠在墙上,请分析木棒与墙接触点的摩擦力情况。
(例题2)2. 如图所示,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力F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时,A、B均静止,试分别分析A、B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
(练一练)1、有关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3 . 课堂小结
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定义 两个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两个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产生条件 接触面粗糙两物体间相互接触、相互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接触面粗糙两物体间相互接触、相互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方向 与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 0<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 F=μFN
作用效果 阻碍相对运动趋势 阻碍相对运动
4、 作业布置(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