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高中物理合格性考试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课标要求 命题特点
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及惯性现象发生的本质;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考查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多以概念性的选择题出现,设计牛顿第二定律多以应用及计算类、实验类的题型出现
2、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考查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各种物理现象
3、了解单位制及其意义,知道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单位,会正确应用国际单位制 考查物理观念的核心素养,要熟悉七大基本物理量及相应的国际单位。多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物理观念
4、了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认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基本步骤,并能利用控制变量法来得出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
学考导航
一、基础整合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意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指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
惯性 定义 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特点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一、基础整合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惯性 表现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惯性的大小表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
量度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理解
(1)物体各种形式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先后之分。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一、基础整合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3、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同点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可以求合力且合力一定为零 不可以求合力
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平衡 两个力的效果分别表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影响另一个力 两个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一、基础整合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F、m、a的单位均为SI制)
3、理解要点:
(1)合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2)合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合力改变,加速度随即改变;
(3)牛顿第二定律是联系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的纽带,在正交分解中,一般有Fx合=max、Fy合=may,当ax、ay都为零时,则表示物体没有加速度,即物体受力平衡。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一、基础整合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一、超重和失重
1、实重与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者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者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项目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一、基础整合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项目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
产生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
原理方程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运动状态 加速上升、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无阻力的抛体运动情况;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二、单位制
1、基本量、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物理学的关系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
(2)基本量
概念:被选定的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一、基础整合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3)导出单位
由基本量根据关系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2、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
(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3)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以下是国际单位制中
的七个基本物理量
和相应的国际单位
制中的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 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一、基础整合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4)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为:长度、质量、时间。相应的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
二、学考金题
D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B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C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AD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C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D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A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B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二、学考金题
A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考金题
A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考金题
A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考金题
C
C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考金题
ABC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考金题
D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D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B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BC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C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AC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A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D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二、学考金题
C
D
考点3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