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合作练习能力;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体前变向运球。采用游戏与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获得自主发展。并且教师将角色重新定位,变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为学生学练的促进者、启发者和参与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 “会学”。
三.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我校8年级4班,学生人数40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整体学生好动、好学,模仿力强,兴趣广泛,求知欲高,好胜心强,他们对参与篮球运动兴趣浓厚。并且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完成本次课篮球运球练习后,100%学生理解并能说出运球要点:膝盖微屈,掌心空出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运球练习后,约95%的学生能够完成中速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3.情感目标:约75%的学生能够喜欢上篮球运动;竞赛时能为同伴加油呐喊,努力争取小组胜利;能够正确评价同伴运球技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用鼓掌方式鼓励和欣赏别人。
五.教学重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六.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掌控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导入与热身通过球操练习、熟悉球性练习,活跃课堂的气氛又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2.实践与体验(1)复习原地高、低运球。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及控制球的能力,重点体验手按拍球的手型。为丰富学生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我设计了行进间高、低运球等游戏(2)学习行进间运球,首先教师完整动作示范,讲解行进间运球的技术结构、技术要求和对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整体动作表象和了解各个技术环节过程。并按照逆向思维法:安排如下练习:a、两人一组,两人运球交换位置。学生进行多次模仿和练习。体验完整动作技术。b、两人一组,一人原地运球,另一人运球绕过队友返回原地,体验行进间拍球部分,学生反复练习。过学生反复体验-练习,使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对比探索、激发兴趣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目标。c、结合球的接力比赛教师将总结出的各种结合球练习加入到接力赛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其比赛热情,同时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与团队精神。
3、放松部分
A、集体放松活动(随教师提示引导指挥学生放松)
B、小结本课(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C、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
教学内容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课的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说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方法,对此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有所了解。技能目标:约80%的学生能初步作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多数学生跨步、侧肩、换手运球的动作连贯。情感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体验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技术成功过标志物的快乐,做到相互协助。
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向换手时手按拍球的部位教学难点: 变向换手后“左突左运球、右突右运球
课的部分次序 教学内容 时间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集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布置学习内容、提出练习目标、要求4.检查服装 2’ 1.检查装备 2.师生问好3.讲解学习内容、目标、要求要求:精神饱满 , 声音洪亮 1.精神饱满、队伍安静、整齐2.师生问好3.认真听教师讲解 要求:注意力集中,快、静、齐。
激发兴趣阶段 1.复习上节内容,绕篮球场运球热身 2、游戏:运球躲闪拍球方法:在运球同时去拍对方的球,被拍到的次数少,拍到的次数多为胜要求:不能推,拉,抱,撞等犯规动作3.球性练习1)两手弹拨球2)“8”字滚球 3)头腰腿绕球4)胯下八字运球5)左右手高低运球 8’ 1.讲解路线、方法、要求;在运球路线上与学生击掌;观察学生运球基础2.游戏方法及要求注意安全积极参与到游戏中3.带领学生熟悉球性 1.运球热身,控制好球要求:控制好球,左右手交换2.认真听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与要求积极的完成游戏 注意安全3.随教师一起熟悉球性要求:控制好球体会使球改变方向的方法 2’ 1’ 1’ 1’30-2’ 4圈 4*8拍2次 1次 中 中 中
分组合作探究阶段 1.学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10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快速、高效通过障碍物? 2.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求:跨步及时,快速换手,侧身压肩护球,快速通过。 4.小组展示。鼓励体育骨干展示,树立典型要求:换手、跨步、侧肩护球动作快速、连贯。 1.倾听、观察、理解动作要领 学生分四组讨论 自主练习每组10名同学,第一名同学绕过五个障碍物后,从右侧直线返回到队尾。第二名同学在第一个绕过第二个障碍物时即可启动,以此类推。2.每组出一名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培养勇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可以附加其他动作。3.练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慢走运球,练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 1’30-2’ 1’30-2’ 2-3组 2-3组 中 中
2.练学: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10’ 1.指导学生突破“变向换手后及时跨步、侧身护球”的难点。要求:变向换手快、跨步动作连贯、迅速,强调侧身压肩护球,快速通过。2.示范绕标志物练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方法。要求:动作连贯、协调。3.分组、分层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学习、评价。评价、激励,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提高练习 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讨论并练习。1)推进时遇到障碍如何变方向?2)变向后如何快速推进? 2.分四组直线运球绕标志物慢跑练学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返回时要绕过右侧两个标志物再返回到队尾。 3.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30-2’ 1’-1’30 1 4-6次 3-5次 2-3次/人 中 中 中
3.巩固提高 5′ 1.运球比赛。2.指导学生交流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再组织学生游戏。 注意安全 1.积极参,明确努力方向,提高练习;安全第一。2.倾听比赛规则、方法,要求:用所学技术参与比赛3.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出谋划策,精诚协作,夺取胜利。 30” 1-2次3-5次/人 大
回复身心阶段 1.放松练习 5 1.讲解放松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放松2.结合练习讲评,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3.课后作业: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进一步巩固所学技术,并尝试在比赛中运用 1.随老师进行放松 2.认真听教师讲评,自主评价 3.制定课后练习目标 2’ 1次 小
2.小结 1’ 1.小结本课学习情况2.提出课后要求3.安排学生归还器材4.师生再见 1.注意力集中,认真小结 2.归还器材
场地器材:篮球场两个;篮球36个;标志物28个 预测平均心率:135-140次/分预计练习密度:37-43% 运动负荷预测曲线图:略
课后反思 本次课的教学步骤清晰、简洁,能遵循学生掌握技能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每一个动作的练习都有方法、要求,使学生练有法、学有力;通过学练、练学、巩固提高,80%的学生能初步作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教学效果好,在教学过程中看出基本功较差的学生还需加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