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你反应够快吗? 第3节 神经调节神
经
调
节
的
过
程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传出)信息作出反应传导(传入)信息如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元)动手利用这根简单的导线为材料结合你身边的其他东西做一个神经细胞(神经元)的模型冲动传向细胞体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神经细胞甲神经细胞乙你的反应快慢受什么因素影响?单一刺激的反应测试反应测试一:看尺子,夹尺子
反应测试二:听指令,夹尺子多个刺激的反应测试反应测试三:边数数,夹尺子
边听音乐边做作业在嘈杂的环境中做作业
边骑车边聊天
开车打电话与开车司机讲话等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大量实验表明,一个人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时,人的反应速度将变慢。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
给你学习和生活有何启示?学以致用 1、入秋了气温变化较大,这个信息是如何被人体接受的?通过皮肤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2、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递,即所谓的“慢突出传递”。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病的药物。问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
A、 树突 → 轴突 → 神经元细胞体
B、 轴突 → 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C、树突 → 神经元细胞体 → 轴突
D、树突→ 轴突分支→ 轴突 C3、关于以上两个例子中神经元轴突的主要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兴奋),并传导信息(兴奋)
B.传导信息
C.产生信息B4、可以说明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 )
A.接受刺激
B.产生信息(兴奋)
C.传导信息(兴奋)
D.包括以上三项D 作业布置
1.作业本B(36页1、2、3)
2.【实验再探究】同样的刺激下,多次做,人的反应快慢将怎样变化?谢谢大家!1、比较每位同学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分析、比较同一位同学“直接测”和“闭眼测” 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比较同一个同学“直接测”和“数数测” 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同一刺激,不同的人的反应快慢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的反应快慢是不同的。在受干扰的情况下,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会变慢。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
神志不清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便于对比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
下降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类比法.
分析:人饮酒后,酒精麻醉大脑,引起人神志不清.
从表中可以看出,饮酒前和饮酒后,人的反应距离明显增加,反应速度减慢.
解答:解:人饮酒后神志不清,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比,更具有说明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饮酒后人的反应距离增加,说明反应能力下降.
故答案为:神志不清;便于对比;下降.
点评:本题考查人饮酒前后的反应能力,应用了对比的方法,本题告诉我们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幸福酒后一定不能驾车.
《神经调节》课堂任务单
【温馨提醒】:
测试同学要轻捏直尺,让其自然下垂。被测同学手指每次都要放到0刻度线处,
食指和拇指间要保持2cm的距离。看到或者听到信息后再做反应。被测者手臂靠在桌上。
2、请在尺子下落的地上放一本书保护好尺子。
认真填写以下内容
反应测试一:看尺子,夹尺子 ( 两个同学做好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在报告单上记录被测者捏住直尺的位置刻度,再重复4次,求5次的平均值。)
1
2
3
4
5
平均值
cm
讨论1:比较自己组和前后其他组同学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反应测试二:听指令,夹尺子(让被测者闭上眼睛重复实验,测试者在放开直尺的同时喊“放”,被测者听到信号后作出反应,测5次,求平均值)
1
2
3
4
5
平均值
讨论2:分析、比较“直接看尺子测”和“闭眼听指令测”的反应时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反应测试三:边数数,夹尺子(被测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数,同时,重复实验,测5次,求出被测者数数时夹住直尺刻度的平均值。)
1
2
3
4
5
平均值
讨论3:比较同一位同学“直接看尺子测”和“数数测”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
思考:实验中为什么要测5次取平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