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1 18:55:35

文档简介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A.“从此很少改变”错,根据原文“衣装有了进一步新的变化,新的统一规格.是由秦汉起始……许多方
过不到
商人抬头,不仅打破
C.根据下文
材料多发现
新疆、甘肃和东北、蒙古及朝鲜,并由此得知……”以及“由于近年大量实物和比较材料
析,逐渐才明白的”,可知作者
用的方法并非全是推想。D.用真实
2.D(根据材料三文意,点缀太多,在无意义
浪费精力,正是
贯态度,且能欣赏其妙处
渐减去,原文并没有讲具体
D选项是强加因果
B(原文的意
装的制作加工特点为注重细节。A、C、D选项分别讲旗袍、十字绣鞋垫、黎族传统
注重细
穿衣打扮的
不是服装制作
不合适
(材料一“照文献说”;材料二“重定衣服制度”);②
物(材料
年大量实物和比较材
材料二“皇后凤冠”、白角梳子等实物);③出土文物与文献综合分析(见材料一);④推想(杉
料一“并改正部分推想的错误”)

纹(据材料二);③注意细节,回归传统(据材料三);④在多元文化融
新模式(据材料四);⑤构建
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服装文化价值体系(据材料四);⑥紧紧围绕党
决策部署,强化系统
据材
分,答对任意三点可以给满分。若有其他答案
成理,可以酌情
秀峰听到二婆和男人的吵闹声后有过怀
疑。另外,唐秀峰歇斯底里地惊叫,除了因为
还因为替二婆受嫡亲侄丿
欺负而惊讶悲愤
说描写二婆向唐秀峰重复讲述
线处1描写了草房子的静寂,烘托二婆
孤独,表现
屋在青年的情绪高涨的声音震荡
飞扬的情景,表现出草屋的年久破
为下文写二婆长年寂寞的心受青年热情的感染做铺

画线语句前后照应,环境的变化展

婆对唐秀峰态
意料
向唐秀峰强调儿子和孙子回镇上去了(1分),而且还向唐秀峰表示要看看孙子阿纯
这世界上创一番
她写信给孙子阿纯(
之中是因为小说前文多处都埋下了伏
婆屋子环境的描写表
婆长年独
瓜独寂寞

经去世之意。二婆怕唐秀峰听到侄子的话故意发
孙已经去世的事实(1分)。(其他答案
亦可给分)
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
C(先贤祠供奉已经亡故的有才德的
被轻易推翻”于文无据
(1)下级官员从中掠取,他也不计算核查,因此屡次受别人指责。(胥吏、渔蠹、訾省、言各1分
自从我到任后
度,铲除弊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从此每年都不再拖欠租税,还有盈余。(莅任
羡各1分
利益,招致既得利益
答对第1点得2分,答对第2点
突出主将的英雄群像”错
的刚健昂扬
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叙写战场激烈的拼杀一笔带过,重在表现对敌人的蔑视和扭转战局的强烈自信
写凯旋过程格局宏大,写日夜兼程不突
行间洋溢着胜利者的豪
武与个人建功立业联系起来,充满了为国做贡献的昂扬进取的
点2分;其他说法只要合理酌情给分
为美美人之贻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示例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例二:铺床凉满梧
在梧桐缺处明

8.B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语境义是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在新
得到传承发扬,因此应填“生生不息”。筚路蓝缕:驾着简
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
风餐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
建设岁月”可知语境义是
创业的艰
填“筚路蓝缕
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
神状
采飞扬”更
发”。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寳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如泣如歌:形寳声音凄切
感动,应填
D(“注入血脉”搭配不当,应为“融入血脉”;“照亮”的宾语应为“前景”,而不是“时代
雄”“是楷模”是先锋”“是

),“战争年代
且都表达了对
国家奋斗的父辈的赞扬之情,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1分
整齐,节奏鲜明,增强气势(1分);内容上,以时间为序,层次清晰,强化了作者对
为国家奋斗的父辈们的赞扬之情
B(“观众们发现航天
强调航天员的变化,因此括
该继续围绕
变化来分析航
变化的原因,月
这些变化”为主语,排除掉A和C,而“这些变化”是外
以应选择B
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衣装有了进一步新的变化,新的统一规格,是由秦汉起始。从几点大处说来,王公贵族因为多取法刘邦平素所喜爱的一种把前梁高高耸起向后如一斜桥的冠式,于是成了标准官帽三梁、五梁作为等级区分。此外不论男女,有官爵的腰带边必须悬挂一条丈多长褶成两叠彩色不同的组绶。梳辫子的也有改成一环的。许多方面都已成定型。照文献说因为限制商人,作经纪的穿鞋还必需左右不同色。可是一方面有种种规章制度,对商人、奴婢限制特别大,另一方面却由于生产发展影响,过不到四十年,商人抬头,不仅打破了一切限制,穿戴得和王公差不多,即其奴婢也穿起锦绣来了。情形自然显得较为复杂,说它时就不易从简单概括得到比较明确印象了。惟复杂中,还有些规律为我们掌握住了的,即汉代高级锦绣花纹,主要不过十来种。主题图案,不外从两个方面得来,一是神仙思想的反映,一是现实享乐行为的反映。这此材料多岁现于西北新疆、甘肃和东北、蒙古及朝鲜,并由此得知,当时长安织室或齐地三服官年费巨万数额大量生产供赏赐臣下,并大量外输的高级丝绸,多是这种样子。
这些都是过去千年读书人不容易明白的,由于近年大量实物和比较材料的不断出土,试用真实文物和文献相互结合加以综合分析,逐渐才明白的,更新的发现无疑将进一步充实丰富我们这方面的知识,并改正部分推想的错误。
(摘编自沈从文《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材料二: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重定衣服制度,衣带的等级就有二十八种之多。黄袍成了帝王的专用品,其他任何人都不许穿,穿了就算犯罪。规定的官服,有各种不同花色。每遇大朝会或重要节日,王公大臣们必须按照各自的品级,穿上各种锦袍。皇帝身边的御林军,也分穿不同花纹的染织绣衣。宫廷内更加奢侈,衣服、椅披、椅垫,都绣满花纹,甚至缀上真珠。皇后的凤冠大大的,上面满是珠宝,并且还有用金银丝盘成整出王母献寿故事的,等于把一台戏搬到了头上。贵族妇女的发髻和花冠,都以大为时髦,发上插的白角梳子有大到一尺二寸的。衣着的配色,打破了唐代以红紫、蓝绿为主色的习惯,采用了各种间色,粉紫、黝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等,配合使用,色调显得十分鲜明;衣着的花纹,也由比较呆板的唐氏图案改写成生的折枝花样。
(摘编自沈从文《我们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
材料三:
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古中国衣衫上的点缀品却是完全无意义的,若说它是纯粹装饰性质的罢,为什么连鞋底上也满布着繁缛的图案呢 高底的边缘也充塞着密密的花纹。袄子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之别,镶滚之外,下摆与大襟上还闪烁着水钻盘的梅花、菊花,袖上另钉著名唤“阑干”的丝质花边,宽约七寸,挖空镂出福寿字样。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清闲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我们的时装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点缀品的逐渐减去。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最新的发展是向传统的一方面走,细节虽不能恢复,轮廓却可尽量引用,用得活泛,一样能够适应现代环境的需要。旗袍的大襟采取围裙式,就是个好例子。
(摘编自张爱玲《更衣记》)
材料四∶
服装业是创造美好时尚生活的基础消费品产业和民生产业,也是集中体现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创新型产业。中国现有服装企业17万家,全行业从业人员 1620 万人,服装年总产量712亿件。2020年,国内市场服装销售总额4.5万亿元,出口1374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新的发展环境,中国服装行业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品"战略,加快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产品供给水平和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行业增长与质量、结构、格局相得益彰,总体步入了世界服装制造强国之列。
一大批优秀中国原创服装品牌快速成长,在生活方式挖掘、产品研发、美学表达、模式创新、系统管理以及国内外资源整合等方面不断突破.不仅得到了广大消费者认可,也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主导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服装行业正在多元文化融合中持续创新,致力于构建基于中华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文化价值体系,打造服装强国建设最为根本性的时尚力量。
(摘编自陈大鹏《打造服装强国的时尚力量》,《经济日报》2021年6 月19 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衣装有了进一步新的变化,新的统一规格,到秦汉已成定型,从此很少改变。
B.秦汉时期衣装有种种规章制度,对商人、奴婢限制特别大,比如奴婢不能穿锦绣。
C.作者说"还有些规律为我们掌握住了的",这些规律都是运用推想的方法得出的。
D.用近年真实出土的文物可以改正"作经纪的穿鞋还必需左右不同色"的文献记载。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衣装、衣带的等级区分,宋代要比秦汉时期更为复杂和严格。
B.衣装的新变化,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
C.秦汉时期服装有现实享乐行为的反映,而宋代宫廷服装表现为更加奢侈。
D.服装发展从点缀品繁多到逐渐减去,是因为点缀太多浪费人力物力。
3.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旗袍纹样复杂繁多,富有层次与变化,其图案既暗含寓意又起装饰作用。
B.如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穿衣戴帽各种自主搭配不厌其烦。
C.商场出售的十字绣鞋垫用花样图纸和精细别致的十字绣技法再现劳动人民智慧。
D.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已载入非遗代表项目。
4.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沈从文研究中国服装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4分)
5.假定你是一名服装设计师,请结合相关材料,谈谈你对打造服装强国的创想。(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垄的老妇人
草 明
太阳射出了第一线晨光的时候,唐秀峰已经翻过了四五个山,他鼓尽了最后的力气赶前几十步,在一家小小的草房前停住了。
这里是老妇人二婆的屋子,论她脸上的皱纹和斑白的头发,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她打开门之后,唐秀峰爽朗地提出自己的请求,老妇人望住他的还在滴血的赤紫色的袖子,冷冷地说道:
"吃了败仗么 那么,进来喝一口热茶吧,我也要生炉子了。"
唐秀峰的左臂给机枪弹擦去了一大块肉,骨头没有受到损害,但因为五六个钟头没有停止过流血,敷草药时,便晕厥过去了。老妇人一点也不忙乱,用如意油和热茶把他灌醒,扶他到床上安睡。
这里叫秦垄,只有二十多户人家。外面人很少打这里经过。壮年男人都到外面谋生去了,剩下一些妇人们整年整月地守着这块没有变化的土地,互相谈论着半年前男人们从镇上带回来的新闻。
大地慢慢陷在黑暗中,草房子里静寂得一点声音都没有,金丝猫儿不知躲藏在哪一角落里和平地叫了一声,好像提醒屋子里的人们记忆起自己的存在似的。唐秀峰注视着屋子里的一切,感受到冷漠的压迫,于是提起了嗓子高声叫着∶
"二婆,你一向都是这样冷静惯了的 "
老妇人没有被青年的高叫扰乱,充满自尊心地回答说∶"我的儿子和孙子回镇上去了之后,剩下我一个差不多天天都是这样过法。"
这个鲁莽而热烈的青年费很大的努力去观察那个孤独的沉默的对手,极力引诱她说话,而自己也按捺不住了,他说到敌人,说到战斗,他讲到激动的时候,忘记自己的创痛,用右边的拐杖抵着床板,使上半截身子翘起来,愤愤地说道∶"中国人,好欺负的吗 我们会胜利的;这是人民的胜利,啊,人民的胜利!—"
青年的情绪高涨的声浪在空中震荡,屋子里霉湿的尘垢受惊地在喑哑的灯光里迟疑地飞升着;晚风怯生生地隐在篱笆外面窃听。他的充溢的精力促起了老年人的注意,那些被长年的寂寞所侵蚀的皱纹,这时候开始在她脸上毫无忌讳地展开,她显然高兴起来了,她不住地同意地点着头,并且重复他的话∶"人民的胜利唔,—"
另一天的晚上,老妇人笑着郑重地把自己的孙子阿纯介绍给年轻人说∶"你要知道,我有一个孝顺的儿子,现在该四十六岁了,他什么都听我说,按时回来看我;可是我的阿纯,比他父亲更孝顺,比他父亲更有主意。有了他们两个,我还得活下去,再活他二十年,我要看看我的阿纯在这世界上创一番事业。"
青年挣挣躺在床上听着.这时他插进一句:
"二婆,你说的一点不错,现在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多活几年,大家都要活下去。世道就要改好,真的。”
老妇人不疲倦地,反复地说她的孙儿怎样聪明强健,直说到唐秀峰睡熟。
二婆对于她的家畜和红薯疏懒了,对于她的邻人疏懒了:妇人们和她打招呼的时候,她故意装成很平静,淡淡地说:
"幸亏那些禽兽没有打我们秦垄经过,不然,唔,——"最后她又加上这一句,"你们看那小伙子有点像阿纯吗?"
她差不多把全部的时间花在这年轻的客人身上,她每天替他换药,还炖一个鸡蛋给他吃;中饭吃过了之后,二婆便又快快活活地开始她后代的忆念了。
唐秀峰用最大的忍耐力诚实地倾听那些重复的话语,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关于那两父子的问话;他发现当自己询问他们的时候,老妇人会立刻愉快起来。他自己,对什么都不热心,脑里只有一个单纯的理想,他憧憬着抗日战争,他把自己的愿望和关于战争的一切知识告诉了她。
一天早晨,唐秀峰给一种粗暴的中年男人的声音惊醒了。
"你这老鬼,把钱藏起来干什么呢,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将来躺下了,眼睛闭上,双脚一直,还不是要我来捧你的灵牌,继你的香灯?快把钱拿给我啊——"
他又同时听见老妇人异常着急和忙乱地放置木盆和木桶,企图用笨重的声音盖住那男子的说话,并且毫无意义地叹着气。
他闭上眼睛狐疑了好一会。五分钟以后,这一切声响,都跟着老妇人的高大而衰老的影子在门户外面消失了。
这个大意的年轻人重新蒙起夹被睡了一觉。
中饭吃过,老妇人又重新郑重地要求那青年说:
"真的,等什么时候你精神好一点,你替我写一封信给我的阿纯,告诉他今年冬天我要给他做一套新棉袄。"
"自然可以啊。"他爽快地答应了。
十一天以后,唐秀峰见自己的健康情况允许他继续前进去找寻他的队伍,便向二婆辞行了。这事情对于老妇人是突然的,而且是难堪的,但她知道青年的心非常坚决,也就决心把自己的痛苦蔵到心底深处。她给他预备了一点干粮,还请了一个熟人给他带路。
唐秀峰愉快地向老妇人道过谢之后,离开了那古老的茅屋向前行进。他和带路的长脸孔妇人交谈起来:
"怪可怜的,她是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寡妇哩!五年前,儿子给省城的日本人殴打死了,第二年,她的独一的孙子又在镇上碰着瘟疫死掉了。"
"那么,那一夭早上和她吵闹的那个男人呢 "
"哦,"妇人回想一下说,"那是个赌棍,地痞,可是他就是她的嫡亲侄儿,唯一承继她的人了。"
青年听了,歇斯底里地惊叫起来。
1939年 10月13日于重庆南温泉。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秀峰可以十一天后继续前进去找寻队伍是因为骨头没有受到损害,只是皮外伤。
B.唐秀峰晕厥过去后,老妇人一点也不忙乱,是因为她此前多次救助过伤兵。
C.唐秀峰的活力感染了二婆寂寞的心,二婆在唐秀峰身上仿佛看到了孙子阿纯的影子。
D.唐秀峰歇斯底里地惊叫,是因为他一直对二婆说的儿子和孙子在镇子上的话深信不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对二婆的肖像、神态、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淳朴、寂寞的孤寡老人形象。
B.小说描写二婆向唐秀峰重复讲述儿子和孙子的事,来表现二婆在受到唐秀峰的感染打开心扉后对唐秀峰的信任。
C.小说描写二婆与侄子之间的对话,不仅交代了二婆的儿孙的真实情况,而且可以令读者预感到二婆凄凉的晚景。
D.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而是以一个抗日士兵和一位孤寡老人之间的短暂相处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8.小说中两处画波浪线语句是对草房子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4分)
9.二婆的儿子和孙子都已经死去,虽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有经世才。
七年,江南大稔,诏令诸府县以官钞平籴备振贷,苏州遂得米二十九万石。故时公侯禄米、军官月俸皆支于南户部。苏、松民转输南京者,石加费六斗。忱奏令就各府支给,与船价米一斗,所余五斗,通计米四十万石有奇,并官钞所籴,共得米七十万余石,遂置仓贮之,名曰"济农"。振贷之外,岁有余羡。
正统初,淮、扬灾,盐课亏,敕忱巡视。奏令苏州诸府,拨余米一二万石运扬州盐场,听抵明年田租,灶户[注]得纳盐给米。时米贵盐贱,官得积盐,民得食米,公私大济。寻敕兼理松江盐课。华亭、上海二县逋课至六十三万余引,灶丁逃亡。忱谓田赋宜养农夫,盐课宜养灶丁。因上便宜四事,命速行之。亦仿济农仓法,置赡盐仓,益补逃亡缺额。由是盐课大殖。
忱尝言∶"丹徒、丹阳二县田没入江者,赋尚未除。国初蠲税之家其田多并于富室宜征其租没于江者除之则额不亏而贫富均。"报可。久之见财赋充溢,益务广大。修茸廨舍学校、先贤祠墓、桥梁道路,及崇饰寺观,赠遗中朝官,资饷过客,无稍吝惜。胥吏渔蠹其中,亦不甚訾省。以故屡召人言。
奸民尹崇礼欲挠忱法,奏忱不当多征耗米。景泰元年,溧阳民彭守学复计忱如崇礼言,户部遂请遣御史李鉴等往诸郡稽核。明年又以给事中金达言,召忱还朝。忧乃自陈∶"臣未任事之先,诸郡税粮无岁不逋。自臣莅任,设法划弊,节省浮费,于是岁无逋租,更积赢羡。凡向之公用所须、科取诸民者,悉于余米随时支给。缘奉宣宗皇帝并太上皇敕谕,许臣便宜行事,以此支用不复具闻。致守学讦奏,户部遣官追征,实臣出纳不谨,死有余罪。"
忱既被劾,帝命李敏代之,敕无轻易忱法。然自是储备萧然。其后吴大饥,道殖相望,课逋如故矣。
(选自《明史·周忱传》,,有删改)
注∶灶户,盐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初蠲税之家/其田多/并于富室宜/征其租/没于江者/除之则额不亏/而贫富均
B.国初蠲税之家/其田多并于富室/宜征其租/没于江者除之/则额不亏而贫富均
C.国初/蠲税之家其田多/并于富室/宜征其租/没于江者除之/则额不亏而贫富均
D.国初/蠲税之家/其田多并于富室宜/征其租/没于江者/除之则额不亏/而贫富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来,古代官府运用官府财力收购或抛售粮食以控制粮价,这样的做法始于战国。
B.盐课,我国历代对制运销售食盐控制比较严格,所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收税或专卖。
C.先贤祠,中国古代官家或民间为表达对贤人的崇奉与缅怀,为他们建立祠庙(堂)。
D.御史,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泛称,明代御史台改称都察院,仍保留监察御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忱改变了公侯军官都要到南户部支取禄米月俸的办法,节省了运输成本,为备荒救灾物资的储备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B.周忱从苏州各府调粮到扬州盐场,解决了国家盐税大亏的难题,盐民和国家都获利;他还将济农仓的做法扩展到盐业上。
C.周忱使江南的财税状况得到了彻底改观,又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但忽视对官吏的监管,被坏人钻了空子,最终伤了自己。
D.周忱受弹劾被人取代,他制订的一套经济政策也被轻易推翻。于是大灾之年吴地又民不聊生,苏州的经济状况又恶化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胥吏渔蠹其中,亦不甚营省。以故屡召人言。
(2)自臣莅任,设法划弊,节省浮费,于是岁无逋租,更积赢美。
14.周忱有"经世之才",做了大量的好事,却被弹劾去官。原因有哪些 请做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 题。
入塞
刘希夷(唐)
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
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课绩朝明主,临轩[注]拜武威。
注∶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叙事清晰,开始写破敌靖边,接着写奏凯还朝,最后写论功封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B.二、三两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写行军迅疾和军威雄壮,展示了凯旋者的精神风貌。
C.结尾两句写还朝后的事,在表现政治清明的同时,也抒发了建功获赏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激。
D.诗歌既正面突出主将的英雄群像,还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侧面烘托,构成鲜明的意境。
16.这首初唐诗充满了刚健昂扬之气,试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做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静女》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爱屋及乌,表现男子对女子的喜爱。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的行事准则,彰显了一代改革家的刚决精神。
(3)"梧桐"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达悲秋的情感,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梧桐"就含此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今年国庆,《我和我的父辈》上映后广受好评。电影由四个故事汇集而成——《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以家庭关系观察父辈人生这一特殊视角,讲述各个阶层群体为祖国利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从而反映时代变迁下中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_______、传承弘扬。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的建设岁月;从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到朝气蓬勃、_______的新时代……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聚焦身边的人,我们也能看到父辈们的努力。他们是战争年代里的英雄,是建设新中国的楷模,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新时代的开拓者,他们的奋斗故事同样_______。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连绵不绝 筚路蓝缕 神采飞扬 可歌可泣
B.生生不息 筚路蓝缕 意气风发 可歌可泣
C.连绵不绝 风餐露宿 神采飞扬 如泣如歌
D.生生不息 风餐露宿 意气风发 如泣如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串起了历史光辉的共和国。
B.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脉,照亮了新时代的灿烂前景,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C.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串起了历史光辉的共和国,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
D.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脉,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照亮了新时代的灿烂前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神舟十三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待了近一个月,受央视邀请参与了《朗读者》节目,观众们发现航天员们都变胖了,嗓音也有了变化,像是感冒之后出现的状况。( )。
在太空住过一段时间的航天员,都出现过变胖的情况。这不是通常脂肪增加导致的变胖, ① 。在地面上,人体受到重力影响,血液会往下沉,下肢血压更高,看起来下肢也更加浮肿一些。太空站重力很微弱, ② ,而是全身分布均匀。身体上部分充血量过多,会导致皮肤看起来更显浮肿,脸部的浮肿变化更加明显。
声音发生变化也是血液上移导致的,身体上部分充血较多,声带和鼻腔也会因此肿大一些。 ③ ,观众感觉就像航天员感冒了一样。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太空微重力环境给人体带来了这些变化
B.这些变化是太空微重力环境给人体带来的
C.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人体发生了这些变化
D.这些变化是人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发生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11月7日,盐城大丰海域发生5级地震,南通多地也有震感。几位顾客用餐时感受到大楼在晃动,工作人员立即通知大家撤离。一名女孩匆忙要走印有付款码的小票,十几分钟后,餐饮店收到她的付款。多家餐饮店表示,震后顾客们陆续回来买单,无人逃单。一名顾客说∶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从下列虚拟情境任务要求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假定你是那名女孩(或顾客),事后接受了记者采访,请以女孩(或顾客)的名义写一封公开信,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做。
(2)假定你是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请以餐饮店负责人的身份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