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2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23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21 21: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请同学欣赏下面几幅画说一说是那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第四课
“巨人”辈出
------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谁呢?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达芬奇
达芬奇全名为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
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 蒙 娜 丽 莎 》
蒙娜丽莎
【名称】《蒙娜丽莎》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
【类型】油画(画板) 【尺寸】77X53cm
【收藏】现藏世界上最大的法国美术馆:卢浮宫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像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 波那罗帝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475年——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桑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代表作品:《创世纪》;《摩西》......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局部 壁画 36·54×13·14米
米开朗期罗 (意大利) 梵帝冈西斯廷教堂藏 (1475 - 1564年)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
《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天花板上的壁画,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人物多达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在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极度鲜明的表达: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格的力量、生命的激情与创造是艺术家应该表达的永恒主题。除了上面说到的艺术形式、艺术技巧方面的价值以外,这一点可以说是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天顶画给后人留下的最高的艺术价值。
《摩 西》
摩 西
《摩西像》,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像,描述着是青年时期的摩西;波提切利在西斯教堂的壁上,也曾把摩西的生涯当作题材,那是一个清新多姿态的美少年;十九世纪法国浪漫派诗人维尼歌咏暮年的摩西,孤寂地脱离人群;米开朗基罗描绘的摩西则是介乎神人间的超人。同一个题材,三种不同的表现,正代表三种不的精神。他的衣服,如在米氏其他作品中一样,纯粹是一种假想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写实,而是适应造型上衬托的需要。因了这些衣褶,腿部的力量更加显著;雕像下部的体积亦随之加增,使全体的基础愈形坚固。《摩西》大体的动作是非常简单的: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斯翡冷翠派艺术的特色,亦是罗马雕刻的作风,即明白与简洁。
拉斐尔 桑西
拉斐尔·桑西(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代表作品:《椅中圣母》;《雅典学院》......
椅中圣母
《椅中圣母》
(油画)
(意大利)
拉斐尔
(1514 - 1516年)
椅中圣母
《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的作品。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他的艺术生涯丰碑。他那些圣母所具有的完美品质,乃得益于他对人间女性的敏锐洞察力。这幅画上的圣母、圣婴与约翰三个形象,比他以往任何圣母子画像更富有生活气息。人们把他的《西斯庭圣母》奉为他的女性画的集大成者。这一幅《椅中圣母》,我们可以认为是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了。从色彩上看,画家在缜密地进行 设计,证明拉斐尔绘制此画也绝非偶然。再从三个形象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来看,马利亚亲昵地抱紧儿子,低眉斜视着画外,展现一种女性的妩媚。这一姿态与表情,令后世不少观众为 之神往,欣赏者当见到这幅圣母像时,油然地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联想。形象的自然美与 结构的造型美把母子情爱的精神美传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构思,即便再过几百年,仍将是人 们最愿意欣赏其美的造型艺术。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拉斐尔(油画)意大利)(1483 - 1520)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 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 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 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把不同时期的人物集中于一个空间,把古代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的50多位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名流荟萃一堂。最成功之处是拉斐尔善于运用空间构成,透视精确。给人以气势宏伟、壮观的深刻印象。显示出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姿态、表情和活动极其丰富。
课堂小结
1.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国家在文化和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2.文艺复兴"三杰"及作品:达芬奇《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 《椅中圣母》《雅典学院》 米开朗基罗《摩西》《创世纪》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