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同步练习
1.(多选)( 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表达式为x=(10t+t2) m,则( )
A.质点的初速度为10 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D.在4 s末,质点距出发点24 m处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B.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为8 m
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为4 m D.物体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
3.(多选)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则( )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 m/s B.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 m/s
C.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D.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4 m/s2,则汽车从刹车开始到停止通过的距离为( )
A.20 m B.40 m
C.50 m D.100 m
5.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B.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
C.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时间一定相同
6.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电杆相距60m,车经过电杆Q时的速率是15m/s,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经过P杆时的速率是5m/s B.车的加速度是1.5m/s2
C.P、O间的距离是7.5 m 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是9s
7.( 湖北广水一中高一期末)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滑下,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3 m/s,则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4 m/s B.5 m/s
C.6 m/s D.3 m/s
8.( 辽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因故刹车,可以看作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16t-2t2(m),则它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6 m/s B.4 m/s
C.2 m/s D.1 m/s
9.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为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1∶1 B.3∶4
C.3∶1 D.4∶3
10.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s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 ,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v2 ,则( )
A.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B.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C.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D.匀加速运动时,v1< v2,匀减速运动时,v1> v2
11.一辆汽车(视为质点)在平直公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从刹车开始汽车第3 s末的速度及刹车后8 s内的位移各是多少
12.(2020·河北开滦第二中学高二月考)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 s内经过相距24 m的A和B两点,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0 m/s,如图3所示,求:
图3
(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A点与出发点O之间的距离.
13.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某段平直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08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该高速公路匀速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该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5 s.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至少为多少?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同步练习答案
1.答案 AC
解析 将x=(10t+t2) m与公式x=v0t+at2对比可知,质点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大小为2 m/s2,故A、C正确,B错误;t=4 s时,x=(10×4+42) m=56 m,故D错误.
2.答案 B
解析 根据x1=at1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4 m/s2,故A错误;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为x2=at22=×4×22 m=8 m,B正确;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xⅡ=x2-x1=6 m,则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故C、D错误.
3.BD
4. 答案 C
解析 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v0=72 km/h=20 m/s
由v2-v02=2ax得x= m=50 m,C正确.
5.【解析】选C。根据=,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相等,又因为两个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相同,根据a=,运动时间不一定相同,位移也就不一定相同,路程也不一定相同,综上知,只有选项C正确。
6.【解题指南】P、Q间的平均速度容易求出,而该平均速度也等于汽车在P、Q两点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解析】选B。由于汽车在P、Q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经过两点时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即=,故vP=-vQ=5m/s,A对。车的加速度a==m/s2,B错。O到P用时t'==3s,P、O间距离x1=·t'=7.5 m,C对。O到Q用时t'+t=3s+6 s=9 s,D对。故应选B。
7.解析 2a·=-v02
2a·=v2-
得v=3 m/s,D正确.
8.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x=v0t+at2=16t-2t2(m),
则v0=16 m/s,a=-4 m/s2;
采取逆向思维,汽车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 s内的位移
x1=|a|t12=×4×12 m=2 m,
停止运动前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 m/s=2 m/s,故选C.
9.解析 汽车的刹车时间t0= s=4 s,故刹车后2 s内及6 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分别为x1=v0t1+at12=20×2 m+×(-5)×22 m=30 m,x2=20×4 m+×(-5)×42 m=40 m,x1∶x2=3∶4,B正确.
10.解析:本题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解法I:利用运动简图分情况分析。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从A至B,中间位置为C,则前进AC段所用时间必然大于前进CB段所用时间,即中间时刻D必在C之前,所以v1解法II:利用公式比较。设这段过程的初速为v0,末速度为v1,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又因为。
解法III:利用图象法分情况比较。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1为中间时刻,对应速度v1,因为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了位移,所以中间位移对应的时刻t2必在t1之后,得v111【解析】由v=v0+at
得汽车第3 s末的速度v=25 m/s-5×3 m/s=10 m/s
设经ts刹车停止
由v-v0=at
得t=s=5 s
即8 s内的位移就是5 s内的位移:
x=at2=×5×25 m=62.5 m
答案:10 m/s 62.5 m
12答案 (1)2 m/s2 (2)25 m
解析 (1)汽车从A到B,根据位移公式有:xAB=vAt+at2
代入数据解得:a=2 m/s2
(2)汽车从O点到A点,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A2=2axOA
代入数据解得:xOA= m=25 m.
13答案 105 m
解析 汽车原来的速度v0=108 km/h=30 m/s,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在反应时间t1=0.5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1=v0t1=30×0.5 m=15 m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滑行时间为t2= s=6 s
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
x2=v0t2+at22=30×6 m+×(-5)×62 m=90 m
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至少为
x=x1+x2=15 m+90 m=1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