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古人谈读书
目录
叁
贰
壹
技法闯关
字词天地
课后小任务
伍
课文解读
肆
趣味导入
壹 趣味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学习的?我们的读书习惯又是怎么样的?
现在,就让我们学习一下古人写下的文章,即学习一下文言文,看一下他们对学习和读书有什么看法吧!
那你们觉得古人是怎么样学习呢?他们又有什么
阅读的习惯?
贰 字词天地
字词天地之我会读我会写
耻
谓
诲
诵
岂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字词天地之快乐组词
耻:耻笑、廉耻、可耻、国耻
诲:教诲、训诲、诲言、劝诲
谓:称谓、无谓、可谓、谓词
诵:吟诵、郎诵、诵读、默诵
岂:岂止、岂敢、岂能、岂不
叁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之人物介绍
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课文解读之人物介绍
朱熹(尊称:朱子,又称:紫阳先生、朱文公),字元晦、仲晦,是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他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他还在建阳云谷“晦庵”草堂讲学,并校订了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他写的《训学斋规》告诉大家读书的要领与方法。
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部分的文言文就是来自《论语》,第二部分则是朱熹的名言,来自《训学斋规》。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现在,请大家朗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句子的停顿。
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结合句式,这些文言文表达了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 【为】是 【知】读zhi,同"智",智慧。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启示:学习不可弄虚作假,要实事求是。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敏;【而】表并列,又;【好】喜好;
【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翻译:天资聪明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启示:我们学习要谦虚好学。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读zhì,记住;【厌】满足;【诲】教诲;【倦】倦怠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总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感到倦怠。
三个启示:学过的知识不能学了就算了,要记下来;学无止境,我们不能满足已经得到的知识,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于自己学到的知识,不要吝啬教导别人,教导时要有耐心。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识
shí:1.认得。2.知识。3.见解;辨别力。
组词: 常识,识别,学识
zhì :1.记住。2.标志;记号。
组词: 标识,博闻强识,款识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接着”,或者不译;【好】爱好;
【古】古代文化;【敏】勤勉、勤奋;【求】追求
翻译: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启示:不是所有人生下来就非常聪明的,提升我们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勤奋学习。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及】赶上,追上;【不及】追赶不及;【犹】还;【失】赶上了又被甩掉。
翻译: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启示:学习要勤奋,要有上进心,不能停下来,不然就不会得到进步。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尝】曾经;【 终】整;【益】好处;
翻译: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启示:解释了学与思的关系,勤于思考必须建立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不能只思考不学习,这样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学到这里呀,老师想要考一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平时用到的很多成语都出自于这几则文言文里呢?大家还记得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成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既】已经;
【矣】相当于"了";【岂】难道
课文解读之内容点睛
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意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经过了课文的解读,思考一下,读书有三到,那一到最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心到最重要,因为心到了,眼和口也回到了。
启示: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和要领。眼到指认真看。口到指认真读 心到指认真体会。即读书要集中精力,眼看口诵心悟,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样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课文解读之融汇贯通
那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得差不多了,现在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通过学习这一篇文章,我们学到了什么?
字词:耻,诲,谓,诵,岂,识
成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启示:
《论语》里的六则名言:学习的态度要求实、好学、不厌不倦、勤勉、有上进心、学习要与思考结合。
朱熹的名言: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最重要是心到
总结: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态度端正了,付出了努力,落实到行动,才能学有所成。
肆 技法闯关
学习了这么多知识,
这里有几道小问题想要考一考大家!
技法闯关
一、 说出下面标红字的意思.
敏而好学:
敏以求之者也: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聪敏
勤勉
以……为耻
满足
教诲,倦怠
技法闯关
二、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五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
2.“默而识之”和“博闻强识”中的“识”字都读“zhì”。
(X)
(√)
技法闯关
三、 填空题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强调了 之中 最重要。
反问;三到;心到
技法闯关
距离这么远,箭岂能射到?
若不是错过了闹钟,我岂会迟到呢?
我岂会做这种违反法律的事?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模仿上面的句子,用“岂”造一个反问句吧。
伍 课后小任务
课后小任务:
相信大家对今天所学的名言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下课后,请大家把这些名言背诵下来。同时,向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今天你都学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呀?
课后小任务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