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下《饮酒》教学课件:1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下《饮酒》教学课件:15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3 16: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饮 酒(五)盘县第六中学
钱忠
2008年5月20日陶渊明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把握诗中意象,加强对关键句的理解。
背诵全诗。 通过以前学过的课文,你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吗?作家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陶渊明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
1、29岁之前:家居读书
陶渊明少年“委怀在琴书,游好在六经”,
《老子》、《庄子》,立下“大济苍生”的壮志,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山丘”的两种不同志趣。
2、29—41岁:时隐时仕
当彭泽县令,不为“五斗米折腰”
3、41—63岁:归隐田园
陶渊明一生与“酒”与“菊”不解之缘 。
*陶渊明性嗜酒,常借酒
表达对社会乱象的失望
和悲哀。据说他常于酒
醉后,卧于濯缨池旁大
石上,后人据此传言,
题「醉石」于大石上。
*右图为宋人所绘高士图
依各种推断,认为图中
人应是东晋既嗜酒又爱
菊的陶渊明
走进录音棚(解决读的问题): 诗歌的朗读很讲究,那么,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请你来试一试。
(1)感情基调
(2)节奏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1、讨论:从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做一回研究员(说出你的感悟)结庐、车马、菊、东篱、南山、日夕、飞鸟车马喧看:听:重点字词结庐:人境:君:尔:悠然:南山:相与:日夕 :构筑屋子。人聚住的地方。陶渊明的自谓。如此、这样。自得的样子指庐山相交、结伴傍晚菊: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东篱:东边的篱笆,象征远离尘俗名句赏析 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 ,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声胜有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赏析心得
1. 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2.热爱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3.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善于选择

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关连接(考一考)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
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
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C二、选择题就此結束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