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20)必修第二册7.2.2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硝酸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20)必修第二册7.2.2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硝酸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19: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硝酸 课时 45min
授课 班级、时间 高一新课 课型 新课
前期分析 教材分析 酸性质和用途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新闻事件和课堂实验分别是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的两条途径。通过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学案导学学生可以自己完成对物理性质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硝酸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对新闻材料进行分析引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并对酸的通性复习回顾,再探究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学生从普遍性到特殊性这一认识事物规律的辩证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强氧化性知识点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探究硝酸的强氧化性并结合实验探究解决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从理论认识上升到实验探究,并最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氮元素的价态的角度预测分析硝酸的性质,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了解硝酸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教学 方法 学案导学;问题探究式
教学 工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和辅助软件;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按教学活动过程呈现(含作业布置等) 【自主探究】:介绍学案的应用方法。新课引入,播放硝酸泄露的新闻材料,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场环境状况。 PPT展示探究问题: 事故现场一开始出现的白色烟雾是什么? 一段时间后,为何出现大量棕色烟雾? 3. 消防队员撒生石灰的原因。 引导学生对课本文献资料自主学习,通过填写学案认识并整理硝酸的物理性质。 (认识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浓硝酸并打开盖子,引导学生对比新闻材料中第一次出现白烟的现象,思考白烟和“发烟硝酸”中烟的本质,感受硝酸的物理性质。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鼓励。 【合作探究】硝酸的化学性质 (认识硝酸的不稳定性) 以新闻材料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硝酸泄漏后一段时间白烟变成红棕色的原因,启发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判断硝酸的分解产物。要求学生在学案上书写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展示某生学案,让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提问)①硝酸应如何储存? ②怎样鉴别久置的硝酸? (认识硝酸的酸性) 引导学生从新闻材料中事故处理的办法理解硝酸的酸性,复习酸的通性的知识,填写学案上的对应部分。 (设疑过渡)硝酸,硫酸和盐酸合称工业三大强酸,我们已经知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有它的特性呢?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稀硫酸有强氧化性吗? 那么硝酸有没有强氧化性?浓、稀硝酸又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探究一】 PPT展示 对比分析表 通过实验验证 浓、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实验探究二】(设疑)书上的实验装置更加简单,为什么我们要用如上装置呢?有何优点? (分小组进行实验方案探究)启发学生对课本的实验装置作出改进,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PPT展示)现在实验室有如下药品和仪器: 块状大理石,稀盐酸,启普发生器,铜片,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充满空气的容器。 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避免空气的干扰,并证明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NO 【问题探究】从离子方程式体现一个化学变化的本质的角度分析稀硝酸和铜片的反应,硝酸起到酸性和氧化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硝酸有强氧化性那么硝酸钾(盐)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有没有氧化性? 如果要让溶液中的硝酸根发挥强氧化性,你如何做? 如果实验室只有稀盐酸,硝酸钾,可以溶解铜片吗? 【设问】那么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的生产实践有何帮助? 在制取硝酸铜的工业生产中,利用铜,空气,硝酸为原料的原因和实际生产步骤。 用投影仪展示小组探究结果:实际的生产步骤,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提出鼓励。 【过渡】刚才我们探究了硝酸和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那么如果活泼金属和硝酸反应情况又是怎样? (讲解)大部分金属都可以被硝酸氧化 【设问】为什么如此强氧化性的硝酸可以用铁槽车运送? (讲解)王水的配制和玻尔的故事。 (PPT展示:对“王”字分解:三横代表3体积浓盐酸,一竖代表1体积浓硝酸,让学生进行形象记忆。) 【实验探究三】碳与浓硝酸的反应 再次强化硝酸的强氧化性。 【学案导学】介绍硝酸的用途。 (PPT展示:硝酸制品) 小结 观看新闻,思考新闻材料中涉及哪些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生思考 阅读教材,结合新闻中看到的现象,填写学案上硝酸的物理性质、不稳定性、酸的通性部分,进行自主探究。 观察实验现象,对比新闻材料,分析现象本质。 完成学案,集体探究 学生积极思考,从感性观察新闻现象升华为理性分析现象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书写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分析。 思考、评价学案。 了解硝酸的实验室保存方法,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 完成学案上酸的通性的填写。 学生回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可以氧化不活泼金属,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稀硫酸无强氧化性,不与不活泼金属(如铜)反应。 两个学生上台参与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比较两个实验进行得快慢,现象有何不同? 观察现象,在学案上书写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师生共议、学生间相互补充完善,完成对比分析表。 思考,回忆NO的性质,认识到: 课本上稀硝酸与铜反应的装置会造成NO很容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干扰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用U型管可以排除空气的干扰,收集一定量的无色气体并检验其是NO。 【小组探究】讨论实验方案,得出结论:首先制取CO2并用它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进行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最后再用CO2将无色气体排入充满空气的装置中观察现象。 听课,思考,讨论,感受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学生上台完成探究实验。 【小组探究】认识到空气怎样参与反应,感受工业生产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问题。 认识到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复杂,但一般浓硝酸被还原的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类比浓硫酸,认识到铁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 观察现象,书写方程式,理解硝酸与非金属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看书,填写学案 由一名学生简单小结 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进入学习情景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合新闻理解“发烟硝酸”的烟其实是挥发出的硝酸结合水蒸汽形成的雾,这一事物本质。 指导学生准确掌握化学用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 联系应用,巩固旧知 学会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去认识事物。 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方法。 在对比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在改进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拓展、深化对硝酸氧化性的理解。 在对王水典故的了解过程中,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回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本次课重难点是硝酸的强氧化性,上课时应重点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现象,并引发学生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反应产物,并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敢于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的探究和思考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