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2 10:3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如果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
—蒋介石庐山《最后关头》演说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
必要性:
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建立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12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递交《国共合作宣言》
⑥1937.8 “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⑦1937.8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变中共军队
⑧1937.9.22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全民族的抗战
(二)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国内战场
国民党
共产党
路线
正面战场
路线
敌后战场
国外战场
国内战场
1、国民党的抗战
(1)路线
(2)正面战场
①定义:指日军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这个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
材料12: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其中包括10位上将,51位中将,71位少将,17000校尉,普通士兵阵亡高达300多万。
——王树增《抗日战争》第一卷
定义: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片面抗战路线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②重大战役
A、淞沪会战(1937.8—1937.11)
评价:战败,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B、太原会战(1937.9—1937.11)
评价:取得抗战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打破“日军不可 战胜”的神话。国共两党合作的典范。
C、徐州会战(1938.1—1938.5)
评价: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李宗仁),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D、武汉会战(1938.6—1938.10)
评价: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材料13: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大致以10月上旬为期,在华北与上海两方面发动攻击,务必给予重大打击,造成使敌人屈服的形势。”
1937、7—1938、10 防御阶段
1938、10—1943、12 相持阶段
1944、1—1945、8 战略反攻
E.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七七事变——1938.10广州武汉失守)
①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②国民政府采取片面抗战路线,战局不利,丢失大片领土,国民政府迁都。
③中共提出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此阶段开辟了敌后战场,主要
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2、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①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要战场。日军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②国民党反共倾向日渐增长,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③中共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方针,抗击日军,
打退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发展了根据地。
3、战略反攻阶段(1944.1——1945.8)
①敌后战场发起局部反攻,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局面。美苏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接连获胜。
②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原因:
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
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
(2)影响
①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②一定程度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
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
国内战场
2、共产党的抗战
(1)路线
(2)敌后战场
①定义: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这一战场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定义: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洛川会议(1937.8)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重要战役:
中国军民夜间合力掀翻枕木和铁轨
b.评价:
a.特点:
B、百团大战(1940下半年,彭德怀)
A、平型关大捷:1937年太原会战中与国民党军合作取得“平型关大捷”
③结果
配合正面战场,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敌人,
中国共产党在相持阶段后期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以破袭战为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据点等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的主战场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的转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表现:掀起三次反共高潮 1941年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皖南事变之后,舆论一片哗然,在国际上国民党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日军趁机发起攻击,大片国土沦入敌手。之后国民党当局继续进行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这件事情也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们,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的转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表现:掀起三次反共高潮 1941年皖南事变
(2)中共应对
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重建新四军的军部
公布事实揭露阴谋
坚持敌后游击战和根据地建设
经济: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大生产运动
政治: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路线
依靠力量
作战规模和方式
坚决程度
战略地位
相互关系 片面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前期态度积极,后期消极抗日
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坚持到抗战胜利
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
游击战、运动战等
抗战坚决
相持阶段后期逐渐成为抵抗日军的中流砥柱
探究2:两个战场的比较与相互关系
材料14: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我军就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也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八路军将士应该感谢友军。——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材料15:共产党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的兵力,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武汉会战协力甚大。——蒋经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三卷)
国外战场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1)经过
(2)意义
1942年初,为确保滇缅公路畅通,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同日军作战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①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
②打通了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
③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近代以来部分不平等条约及特权被废除
滇缅公路
在缅甸野人山原始森林中撤退的远征军,每43米就有一个士兵倒下去,死亡率高达86%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的召开
中共七大会场
(1945年4月,延安杨家岭)
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45年8月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东北摧毁日本关东军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题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外相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台湾对日本的受降典礼”,结束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意义
国内: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意义
国内: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力量得到加强)
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意义
国内: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力量得到加强)
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国际: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17: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会像摘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 ——罗斯福  
②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18: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宪章》第23条(1945年)
③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战后中国收回了台湾、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探究:抗战胜利的原因
……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
——毛泽东《论持久战》
1、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2、日本发动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
3、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4、国际: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16天
苏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侵缅日军,有力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第5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