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内能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一、单选题
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会减少
C.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热量
D.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
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 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C. 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D. 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 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 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 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 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
B.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的内能增加
B. 物体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C. 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其内能就越大
D. 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
B. 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
C. 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
D. 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
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B.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则
A. 它的热量增加了 B. 它的内能增加了
C. 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 一定是别的物体对它做了功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在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
B. 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 内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 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二、填空题
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______现象。
的冰熔化成的水,要吸收热量,这说明质量相等的的冰与的水相比,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
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的初温约为,热奶的温度约为,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秒表测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
思考:
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均匀降低
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由于影响内能的因素是质量、温度、状态,内能小的物体,其温度可能高,所以热量可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故D正确。
故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
热量、内能、温度是热学里三个最重要,同时也是联系最密切的概念,只有真正理解,才能保证在解题时不会出错。同时,本题中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理解,也是解决本题所必备的知识。
2.【答案】
【解析】解:
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故选:。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4.【答案】
【解析】解:
A、热水袋的温度高,用热水袋取暖,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5.【答案】
【解析】解: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正确;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错误;
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
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区分,难度较小。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
A.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故A错误;
B.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故B错误;
C.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属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D.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
【解析】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因此,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之间发生,故A错误;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B正确;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热学相关的几个物理量,包括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吸放热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方法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9.【答案】
【解析】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才有意义,故A错误;
B.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变,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了,故B正确;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D错误。
故选:。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状态量;
内能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掌握,要注意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10.【答案】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内能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明确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解答的关键。
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物体总是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总是具有机械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改变,内能一定改变,但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位置,运动有关。
质量和温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
【解答】
A.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杯水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B正确;
C.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之间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错误;
D.质量也是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之一,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热传递 扩散
【解析】解:
用热水泡茶时,茶杯会从热水处吸热,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茶水散发出清香,说明茶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热传递;扩散。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两种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传递和扩散现象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体现了学以致用。
12.【答案】小
不变
【解析】因为的冰变为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所以质量相等的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小;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分子平均动能保持不变,而分子势能变大.
13.【答案】做功
【解析】解:钻木取火时,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
此题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情况,常见的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现象有:摩擦生热、压缩气体、敲打、弯折等。
14.【答案】增大 做功
减小 降低 液化 机械 做功
【解析】略
15.【答案】;;先快速降低,然后变慢,最后不变
【解析】
【分析】
首先掌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即达到热平衡,然后由图象中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即可。
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知道热传递的条件及热平衡,二是从图象中读懂有用的信息。
【解答】
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热奶的温度约为,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则由图象可知: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
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开始的分钟温度极速降低,分钟降低的比较缓慢,而分钟内温度只降低几摄氏度,所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并且能从图上看出第分钟两者的温度相同了。
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最后不变的规律;
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开始时温度自然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始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
故答案为:
;;先快速降低,然后变慢,最后不变
。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