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2 07: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
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
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
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
写作的针对性
1962年,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196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中共中央印发这个文件前,毛泽东同志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写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
写作时间:1963年。
文章出处: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写的前言,后来独立成篇。
写作目的:给农村工作干部看,旨在提高认识。
论文性质:哲学论文。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历史学说,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资料链接1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资料链接2
词语积累
辩证:辨析考证。
滔滔不绝: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精辟:(见解、理论)深刻;透彻。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①提出问题,明确论点(开头三句,三问三答)
②存在和思想的关系(紧接二句,对应说明)
③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以下五句,第一个飞跃)
④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以下六句,第二个飞跃)
⑤正确认识的全过程(以下二句,两个飞跃多次反复)
⑥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最后四句,为文缘由和目的)
梳理思路
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本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结论: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论证结构(全文)
论证结构(本论)
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议论文,试划分结构。
引论: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这是下文两个飞跃的纲。
本论: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阶段。第一个飞跃: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理性认识→实践。
结论:总结并深化上文,阐述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前 后 呼 应
开头和结尾
是呼应的。
分析问题:总领与总结相呼应的。 “物质——精神——物质”
总领与分写两次飞跃相照应。
论证结构
赏析句子
从 标 题 上 看
文章的标题既反映文章的内容,又受写作对象、时间、目的、要求等因素制约。①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讲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正确地反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②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因此语言通俗易懂;
③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深思的作用。
赏析句子
从 开 头 看
文章开头三问三答:
作用: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关系: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把握观点
什么叫感性认识?什么叫理性认识?两者有什么区别?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
以直接感受性为特点
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直觉、表象)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
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
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论证语言
准 确 严 密
为使说理准确、严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文中在主词句前往往加上一些修饰成分,或者在主词句后面作补说,让读者对于事物的性质、内容、状况、范畴和条件等有清晰的认识,使论证无懈可击。请对下列语句进行赏析。
(1)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一般地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3)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4)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
通 俗 易 懂
启示的深刻性
通过学习本文,我有什么样的收获?
阅读和写作范例。本文从结构形式上给我们提供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良好范例。议论文一般的结构形式,在总体上是共同的、不可逾越的。这就是:引论——开头——提出问题,本论——本体——分析问题,结论——结尾——解决问题。
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写文章使用语言,怎样才是高明的?本文生动地告诉我们,朴素、平实,采用群众的活泼新鲜的语言,照样可以阐明道理。
提高对实践的重要性的认识。从理论上弄清楚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启示的深刻性(联系现实)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真假混杂,令人难辨,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疫情面前,对疫情信息的高度关注和极度敏感本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应有基本的科学常识,要能准确判断这些所谓的“信息”“知识”是否符合科学常识,是否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要多一分理智,多一点责任,多一点思考,头脑清晰,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