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花山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48分)
1.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战国时,出现“客卿”一职,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时代鲜明特征。“客卿”的出现
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 B.有利于私学的发展
C.使“尚贤”思想成为主流 D.促进官僚政治形成
2.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图。宫城分为三部分:太极宫是皇帝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东宫是太子的居所,掖庭宫是宫女居所。宫城之南的皇城是一些政府机构的所在地。根据三省的分工特点,尚书省最有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4.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这反映出北魏均田制的基本原则是
A.禁止民间土地交易 B.保障土地平均分配
C.限制土地兼并行为 D.强化土地国有政策
5.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写道: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封建忠君思想浓厚 B.晚清农村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清政府封锁戊戌政变的消息
6.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人民对各级政权有检查、告发及随时建议之权,每届选举时则为大检查。这表明
A.革命阵营危机加深 B.边区监察体制健全
C.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D.中共倡导民主政治
7.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西方代议制中
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B.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 D.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
8.秦朝博士官地位十分尊崇,“朝贺位次中都官,师称先生”,但其秩比(俸禄)六百石。在朝官中属于较低的官吏。博士官秩比类似低级官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焚书坑儒的推行 B.军功爵制的贯彻
C.士阶层逐步崛起 D.法家思想受重用
9.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10.宋代在殿试中实行眷录法,在考生考完后,要将试卷另外誊录副本,誊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誊录,不准随意篡改文意或增减字句,其誊录完后,经校勘官与原文校对无误后方可标号糊名,“送覆考官再定等”。这一做法
A.剥夺了贵族门阀子弟入仕特权 B.杜绝了科举考场营私舞弊行为
C.旨在扩大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D.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
11.元朝共举行科举考试17次,只设进士一科,后16次仅登科进士1135人,而且进士分配名额极不公平,蒙古、色目、汉人的人口基数相差极端悬殊,但名额却一样。据此可推知,元代的科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
A.戏曲艺术的发展 B.民族凝聚力增强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2.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希望实现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美国开展文官培训意在
A.消除两党的利益矛盾 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D.完善现行的联邦体制
13.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
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
1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B.已经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
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1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管子·七法》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害甚于无法 《慎子·逸文》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诡使》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 B.强调因势制宜 C.追求礼法结合 D.重视社会和谐
16.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
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 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
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 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
17.《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有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说明唐宋时期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18.罗马最高裁判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公平”、“正义”并结合社会实际颁布的“告示”,被授予特权的法学家对法律疑难问题做出的解答等均是罗马法的重要形式。这种立法形式
A.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B.推动了罗马法体系化的完成
C.体现了罗马法的随意性 D.有利于增强罗马法的适应性
19.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材料说明基督教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的发展
20.欧洲的12世纪是一个政治运动和政治辩论活跃的时代,人们更加迫切地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更广阔地域的法律来取代原先的地方法和习惯法,于是兴起了一场罗马法复兴运动。这有助于
A.动摇教皇权威 B.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C.开辟新的航路 D.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1.1804年3月21日公布的《拿破仑法典》采用了《民法大全》中四种法律文献之一的《法学阶梯》的结构体系,并确立了所有权绝对化、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项基本原则。它与德意志民法典一起构成了欧洲大陆法系的两大支柱。这表明罗马法
A.是世界史上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B.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武器
C.成为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征服世界的理论 D.成为近代西方法学渊源和法律先导
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三妻四妾、寡妇守节等制度,改革婚姻家庭制度,促进了新型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取缔社会丑恶现象,这些做法凸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国家治理效能和效率的提升 B.社会制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C.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决心 D.实现了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
23.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结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时间 结构
1954年 序言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 序言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徽、首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D.社会主义法制逐渐完善
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D.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材料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3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 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 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 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影响。(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宪法立国之比较表
项目 1787年宪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与制定者 55位代表,他们的基本职业是律师、农场主、商人、银行家、政府官员等 49名与会议员中,有同盟会会员38人,具有留学日本和有欧美经历的40人。
时间 进行4个多月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妥协 从起草到颁布经历2个多月
主要内容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视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制度 总统制共和制 责任内阁制
实施 历经200多年,依宪治国,确立了宪法的崇高地位。 《临时约法》颁布仅三个月,被袁世凯毀弃,代之以《中华民国约法》,20世纪20年代淡出历史舞台。
运行特点 浓厚的法治色彩 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
比较表格内容,提取中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马鞍山花山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历史答案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48分)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5:DDCCC ; 6—10:DBBBD; 11—15:ABADA;
16—20:ACDCB; 21—24:DADB
二、材料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共3题52分)
25、(1)表现:抵制皇帝的命令;利用史官之权制约皇权;控制对皇帝的教育方向和接触范围;利用神权制约皇权。(任意3点共6分)
原因:重文轻武的政策;士大夫的历史责任感(忠君思想);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相对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任意3点共6分)
(2)手段:宋代士大夫们主要通过传统甚至是迷信手段限制皇权,体现人治特色;近代英国则主要是议会通过立法、制度建设限制王权,蕴含法治精神。(4分)
结果:宋代只是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皇权至上的本质没有改变。近代英国国王权力逐渐减小,最终成为虚位元首。(4分)
26、(1)特点:立法保障;不受党派控制;实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保持政治中立;考核制度完备, 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不断完善。(任意3点共6分)
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推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受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影响(欧洲政治制度影响); 政府对文官素质要求提高;两党轮流执政导致行政动荡、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问题(政党利益);启蒙思想影响。(任意3点共6分)
(2)评价:积极: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推动制度近代化;有利于人才选拔。(4分)
消极: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严重;为南京国民政府灭亡埋下伏笔。(4分)
27、(12分)示例:论题:宪法立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阐述:近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通过宪法立国、依法治国逐渐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美国联邦政府制定1787年宪法,吸纳了社会各阶层代表参与制宪,通过宪法体现各阶层的利益诉求,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避免专制权力的出现和泛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不同政治派别的代表参照1787年宪法的制定形式、内容和制度建设,制定《临时约法》,制衡最高统治权,明确主权在民的原则,开启了国民的法律与权利意识和观念,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探索民主共和道路创造了条件。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差异,1787年宪法维持了国家治理相对稳定,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临时约法》遭到专制势力的否定和破坏,而未能付诸实践。
结论:宪法立国、依法治国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适应国情和时代要求,才能有效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