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文学常识储备
一、背景链接
1963年2月11-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这是在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
为了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农村,为了防止修正主义,要加强教育。他说:“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他还说:“我们的干部,包括生产队以上的这些不脱离生产的以及脱离生产的,绝大多数不懂社会主义。他们之所以不懂,责任在谁呢?在我们。会议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
《前十条》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二、相关知识
1.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由马克思主张的历史学说,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的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语言自主梳理
一、读准字音
二、写对字形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反映·反应
“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指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例如:她反映的意见值得重视。“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例如: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情境选词] ①这篇调查报告忠实地_______了农村目前存在的问题。
②我昨晚没睡好,头昏昏沉沉的,_______迟钝了许多。
反映
反应
(2)考验·检验
“考验”指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它用于对具体人或组织的考查。如:我们的党是久经考验的党。“检验”指按一定标准,查对事物、理论等是否合格。如: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尺度。
[情境选词] ①体育竞赛是一项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双重_______的活动。
②只有经过实践_______的真理才是颠扑不破的。
考验
检验
2.明确词义
(1)滔滔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屋建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酣畅淋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见解、理论)深刻;透彻。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 可阻遏。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整体把握
【任务设计】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本文先提出论点: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践;然后分析问题:人的思想形成的过程;最后,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意义。
2.本文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作用: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关系:第一个问题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题的内容。
3.任务小结
4.文章主旨
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科学地论述了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正确思想对于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
重点突破
赏析文章的语言
【任务导引】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准确严谨。因为这篇文章的对象是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所以作者不用难懂的哲学术语,而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来表述,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为使说理准确、严密,在主词前往往加上一些修饰成分,或者在主词后面作补说,让读者对于事物的性质、内容、状况、范畴和条件等有清楚的了解,使议论无懈可击。如文章开头写道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把它放在介宾短语前面,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的唯一来源是实践,回答非常肯定,特别是后一个“只能”,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的道理。
【任务设计】
1.文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作者是怎样强调“只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作者用设问句的形式,接连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次提问之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反面一连两次自问自答,否定了关于认识来源的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既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又强调了回答的内容,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
2.如何理解“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代表先进阶级”说明“思想”的阶级性,“正确”说明“思想”的真理性。“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说明这种物质力量的作用,
“改造世界”则是“改造社会”意义的更进一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前一个附加语,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主句后的补充,则特别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
理解文章的内容
【任务导引】
本文运用事理论证,层层深入。事理论证就是用已被证明的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论点和道理。如在论证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时,扣住认识怎样从实践开始,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论证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的中心观点。层层深入,具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力量。
【任务设计】
4.“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还独立存在着所谓的“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
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5.请根据文章内容,辨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明确]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
以直接感受性为特点 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
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6.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外界客观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飞跃。
7.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为什么需要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
合作探究
【任务设计】
为什么要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标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文章标题既反映文章内容,又反映写作对象、目的等。
(2)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①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中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恰当地反映了文章的内容。
(3)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提出的。本文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所以语言上通俗易懂。
(4)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引起深思的作用。
首尾呼应
【课内挖掘】
本文开头提出两个疑问:“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结尾部分以“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与之呼应。
而“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的结束语,又是与开头“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紧密呼应的。
【技巧指导】
如何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呼应开头法。用开头的点题句做结尾句,使文章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题目:《宽容》
开头:父母,宽容我们一些吧!你们总是苛求完美,光看我们的缺点,其实多看看我们的优点,我们会更努力。
结尾:父母,宽容我们一些吧!
2.标题结尾法。用题目做结尾句,使结尾与题目遥相呼应。
题目:《做一片云,真好》
开头: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结尾:任思绪飞扬,品味有生以来的宁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一切默默地开始,默默地结束,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
3.变换句式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相互呼应,而通过句式变换,使句子不显重复、单调。结尾在开头内容的基础上变换句式,不仅可以照应文章的开头,而且还会升华文章的主题。
题目:《微笑是生命给我最好的礼物》
开头:微笑是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它能让寒冷的人忘记严霜;微笑是朋友间一架绚丽的彩虹,它能让敌对的人忘记仇恨;微笑是困境中一种向上的力量,它能让逆境中的人忘记忧伤。微笑是生命给我最好的礼物。
结尾:正是那如阳光般温暖的微笑,将严霜融化;正是那如彩虹般绚丽的微笑,将仇恨放下;正是那充满向上力量的微笑,将忧伤抛洒。我感谢生命送给我如此好的礼物——微笑!
4.一问一答法。开头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结尾才作回答。
题目:《校园里的美》
开头:校园呀,你美在哪里?那操场的杂草丛生,那只有一个篮球筐的球场,难道是你的美?
结尾:我真正明白了:校园的美,在每个人心灵的深处。
5.先叙后议法。文章开头往往客观地对事物进行叙写,不加以任何评论,不表明作者的观点。而在结尾,针对所写的事物生发议论,表达作者的思想认识和主观情感。
题目:《老师的蜗居》
开头:我的老师,一家四口还挤在一间不满15平方米的小屋。里面,除了一张书桌两张床,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
结尾:我们极力赞颂老师的蜗居,并非仅仅歌颂他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的精神。更主要的,是想借此向社会呼吁:希望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今后能够不再住这样的蜗居。
6.因果法。文章开头交代某种原因,结尾写出开头原因所产生的结果(相反亦可)。因果呼应,顺理成章。
题目:《身边的感动》
开头:在我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人。尤其是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人,更令人为之震撼。
结尾:是这位老人的质朴、无私,是他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让我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7.回复呼应法。指开头以什么为起点,结尾再重新回到这个起点上。文章绕了一大圈,尽管中间部分洋洋洒洒,仍然绕不出开头所规定的内容圈子。或是开头设置一定的情境,结尾又重新回到这个特定的情境中。
题目:《荷塘月色》
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8.题记法。开头以题记的形式出现,结尾以后记的形式来照应。
题目:《校园里的美》
开头:校园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结尾:后记——只有心灵之美才会萌发更多发现美的双眸。
【学以致用】
结合以上方法,根据下面文章的开头,续写一个结尾,注意做到首尾呼应。
亲爱的快递骑士们:
你们还好吗?
庚子岁初,那肆虐的疫情犹如黑夜笼罩了新年的黎明与曙光。医护人员纷纷集结,向那黑夜的最暗处逆向而行;建筑工人快马加鞭,在黑夜之中搭起“雷神”与“火神”的生命之塔。还有亲爱的快递小哥们,你们在黑夜中负重前行,你们的毅力、坚守岗位的责任也让我们心生感激。逆风前行的骑士们,你们辛苦了!
黑夜骑士,逆风前行
虽然你们并不是在一线与病毒斗争较量的白衣天使,但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不会被社会忘记,不会被人民忘怀;你们是黑夜中勇敢逆风前行的骑士,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
我曾看到路边满载行李与物资的三轮车旁有你们疲惫的身影,也许,那是你们在十余个钟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负责的鏖战之后不得不放下的姿态,而仅仅短暂的十余分钟之后,你们又满载着他人的希望,向那并不属于你们的万家灯火传递温暖。你们比那转动的时针走得还急了些、快了些。
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你们即使劳心劳神,但仍秉承着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着万家的安乐。你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在最艰难的时刻为我们保驾护航。
我也目睹过当订购的物资到达时,你已疲惫不堪的样子。想递一杯温热的牛奶聊表心中的谢意,却被“无接触配送”而不能靠近的理由婉拒;多想道一句感谢,表达一种敬意,可是话尚未说出口,你的背影就已经远去。门禁的护栏阻隔了那杯牛奶的传递,却不会阻隔人情的温暖。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
时至今日,黑夜已渐驱散,曙光即将重现。有了国家的统一指挥,有了医护人员的不懈奋斗,有了你们的责任与坚守,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所换来的黎明,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春天!此时的天空不再黑暗,此刻的城市不再凄凉。明媚的春光必将取代刺骨的寒风。彼时,你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此刻,你们是不凡的逆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一青年学生
2020年4月8日
[参考示例] 你们的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是引导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逆风前行的骑士们,你们辛苦了!
论证分析之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
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地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来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
分析论证结构
【课内回顾】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层层深入地论证“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论点。在内部层次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考点解读】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三种:
1.并列式:
(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
(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论据一、论据二、论据三)—结论
2.对照式:
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
3.层进式(递进式):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3)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分清结构特点,结合文本分条作答。
【任务检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去贸易全球化、去科技主导化愈演愈烈,“内循环”概念被提升到如此高度,显示了高层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判断。
什么是内循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发掘内需潜力,合理调配资源,实现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我国发展内循环具备足够底气。
“内循环”这一概念的提出,必将为金融、旅游、汽车、教育等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推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
后疫情时代,在经济增速下行叠加疫情冲击背景下,需求侧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无论是“质”(收益率与安全性),还是“量”(产品的充分供给),都更加迫切,居民大量财富将会借助专业机构进入资本市场,理财、基金、养老资金投资和保险等行业都会迎来新的爆发。国产汽车品牌将迎来极大利好,汽车研发会更加强调自主性,国产汽车相关产业链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还有旅游行业,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输出国,若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能够转化为内需,该行业将每年多贡献约1.15万亿产值,这必然会给受疫情重创的文旅产业带来活力并使其迎来新的发展。
实现国内循环具体到企业来说,重振中小微企业尤为重要。经济内循环先是老百姓有消费的欲望和能力,然后有实体企业的正常生产,另外就是健康运营的市场秩序,这样才能形成循环。所以说,经济内循环的保障是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让千万个中小实体企业走出困境,才是经济内循环的第一步。这也为许多新兴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像互联网企业360集团便强势聚焦国内经济复苏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凭借360智慧商业强大的资源优势和营销势能,通过精准的行业趋势洞察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快速提升自我“造血”机能。
当然,经济内循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打破经济内循环障碍,实现各类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十分重要。提高各行业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附加值,真正拉动内需,为启动经济内循环模式奠定扎实基础。通过各种手段重塑企业经营生态,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新基建产业的发展等。政府也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的良性增长并造福民生。
(摘编自盘和林《打通“内循环”,迎来新发展》)
材料二:
长三角经济是我国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代表。新形势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远稳健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以长三角为背景来讲双循环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
就国际大循环而言,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多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2019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已达52.4%,高出全国18.4个百分点;境外和国外资本大量进入长三角,目前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近19.3万家,投资总额达2.5万亿美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超过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达到50.6%。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参加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会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而且会加深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的融合,奠定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新冠疫情的冲击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使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供给端方面的国外供应链出现高度不稳定性,需求端方面受保护主义影响又有更多不确定性,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面临较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长三角企业更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积极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将中国企业有机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之中。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及
美国政府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严峻挑战,应进一步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多层次融入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不少企业已经布局,比如苏州亨通,已经构筑全产业链并拥有核心技术,正致力打造全球通信和电力产业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
构建双循环体系,要进一步培育和发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聚力培育和壮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增强重点产业在国际产业与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解决产业链与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优势产业在世界市场供应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性,确保我国产业与产业链独立发展,在一些优势领域引领发展。最后,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中国企业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此基础上向国际市场扩张生产能力和服务网络,为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牢企业基础。
(摘编自程必定、孔令刚《以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旅游服务由国际需求转化为国内需求,旅游业产值大幅增收,文旅产业获得重振并迎来新发展。
B.内循环状态下,经济发展不依赖国际市场,在国内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形成完整闭环并循环运行。
C.后疫情时代,老百姓对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安全性和产品多样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更加迫切。
D.保障中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帮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是经济内循环做到的第一步,这将为新兴企业带来商机。
√
解析:A项,“旅游业产值大幅增收,文旅产业获得重振并迎来新发
展”未然变已然,原文为假设关系“还有旅游行业,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输出国,若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能够转化为内需,该行业将每年多贡献约1.15万亿产值,这必然会给受疫情重创的文旅产业带来活力并使其迎来新的发展”,且原文是“逆差”部分转内需,选项以偏概全。
B项,“不依赖国际市场”“闭环”于文无据。原文说“什么是内循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发掘内需潜力,合理调配资源,实现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注意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可能“不依赖国际市场”,形成“闭环”。
D项,“……是经济内循环做到的第一步,这将为新兴企业带来商机”曲解文意,主客颠倒。原文“经济内循环的保障是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让千万个中小实体企业走出困境,才是经济内循环的第一步”,意为“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能保障经济内循环”。故选C。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政府在前沿技术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对于相关产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B.国外供应链出现的不稳定性以及需求端更多不确定性,促使长三角企业要积极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多层次融入国际大循环。
C.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切融合,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原因。
D.360集团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和许多中小微企业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关系。
√
.
解析: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会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而且会加深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的融合,奠定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基础”,“长三角一体化”是原因不是结果。故选C。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政府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收入,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需求空间,弥补外部需求波动。
B.2020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宣布,将组织举办“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期间全省所有A级景区对全国人民免费开放。
C.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提升投资贸易合作水平,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D.“老小区加装电梯,每台可获20万元补贴”,这是市民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印发的通知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
解析:C项,表述属于双循环经济行为范畴,符合材料二的观点,其他三项都在讲提振内需,激发消费潜力,属“内循环”经济行为。故选C。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第一段首先指出长三角经济是我国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代表,接着指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远稳健发展更是至关重要。这是提出问题。
第二段以长三角经济为例,先指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再分析2019年长三角经济的现状。而第三段,分析的是长三角经济面临的问题和长三角积极应对的办法。第四段,提出构建双循环体系,要进一步培育和发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聚力培育和壮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等,这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材料二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答案:
采用层进(递进)式结构。
首先提出“一体化、高质量”形成双循环经济格局的重要性问题,然后分析长三角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的现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5.近年,长三角企业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面临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为确保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要进一步培育和发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聚力培育和壮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增强重点产业在国际产业与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
②解决产业链与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优势产业在世界市场供应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性,确保我国产业与产业链独立发展,在一些优势领域引领发展。
③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中国企业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此基础上向国际市场扩张生产能力和服务网络,为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牢企业基础。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