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15: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等腰三角形 1 》教学设计
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版本
年级 八年级上册 章节
教学目标 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活动1:判断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动手设计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感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然后动手操作验证所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总结等腰三角形性质1证明过程所作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三种方法,进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活动2: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得出猜想 活动3:小组合作,推理论证,得出性质。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引导,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演绎推理能力,同时为后续的学习积累数学经验.
例练巩固应用新知 例. 在下列等腰△ABC中,AB=AC,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 练习: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那么其余两个角分别为 。 2、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那么其余两个角分别为 。 变式训练: 3、如果等腰三角形中有一角为70°,那么其它两角为 。 4、如果等腰三角形中有一角为100°,那么其它两角为 。 探究应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活动4:性质1的应用,课件展示例题 活动5:四组习题练习,突出性质1的应用 活动6:性质2的应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体会这是与三角形内角和相配的一类常见题目,利用性质时可能会难以描述,老师参与学生活动,适时点拨,体会利用方程思想解决该题的优越性,“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师关注学生性质1应用时,是否分类讨论、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对性质1是否有更深层次认识。 在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例、练、巩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可以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一系列习题层层深入,轻松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参与意识,巩固所学性质。同时也及时为教师提供了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归纳小结内化新知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2、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获得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和思想? 组内交流,小组展示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2.3第 1、4、6题。 2、补充探究题: 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且DE平分∠ADB,DF平分∠ADC.求证DE=DF.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总结反思,通过课后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
1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