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乘法分配律(课件) 数学四年级下册(共15张PPT)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5乘法分配律(课件) 数学四年级下册(共15张PPT)人教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15: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四年级下册
6.5乘法分配律
情境导入
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你从中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
本节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合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预习反馈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80+70)×5=80× □ +70× □
(a+b)×9=a× □ + □ × □
5 5
9 b 9
预习反馈
=357+273
=630
算一算,比一比
21×17+21×13 21×(17+13)
=21×30
=630
探究一:
课堂探究
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
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
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探究一:
课堂探究
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
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
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6+4)×24= × + ×
探究二:
课堂探究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c=a×c+b×c
(6+4)×24=6×24+4×24
随堂检测
在□里填数,在○里填运算符号。
(42+32)×2=42× +35×
27×12+43×12=(27+ )×
15×26+15×14= ( )
72×(30+6)=
2 2
43 12
15 × 26 + 14
72 × 30 + 72 × 6
随堂检测
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算式后面画“√”。
(28+16)×7 28×7+16×7
15×39+45×39 (15+45)×39
74×(20+1) 74×20+74
40×50+50×90 40×(50+90)



随堂检测
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64×8+36×8 25×17+25×3
(64+36)×8 25×(17+3)
=512+288
=800
=100×8
=800
=425+75
=500
=25×20
=500
随堂检测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64+26)×2
=90×2
=180(米)
答: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180米。
64×2+26×2
=128×52
=180(米)
答: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180米。
本课小结
乘法分配律
01
02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c=a×c+b×c
作业布置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36×3+236×7= □ ×( □ + □ )
m×153+m×47= □ ×( □ + □ )
2、预习第63、64页的有关内容。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