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页例1、“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3题。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用从生活中位置的确定来引入数对的方法。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小军在教室的位置这一问题情境,“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还在二年级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课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列”和“行”的含义,认识用列、行结合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具体情境中的位置,根据数对找出相应位置的物体。
2.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用平面图表示情境,再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培养符号意识;体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交流、抽象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方法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的物体的对应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单。
【课前交流】(播放北京冬奥会有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游戏激趣。
谈话: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就要举办了,我们跟着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一起去冬奥文化广场瞧一瞧。工作人员正在广场上布置灯笼,冰墩墩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谁来找到他?(课件出示4个灯笼)
请你背对着屏幕,怎么找呢?要其他小朋友来合作,仔细听——(播用放录音)
(板书:一个数 位置)
谈话:游戏开始了,仔细看。(课件闪现冰墩墩)
(全班比划:2,成功找到冰墩墩)
谈话:广场上的灯笼多了起来,游戏继续。(课件出示6个灯笼)
(全班比划:5,成功找到冰墩墩)
谈话:再来挑战。(课件出示6列5行灯笼)
(有疑惑)
引导:怎么了?
(指名回答:这里既有横排也有竖排,大家比划得都不一样。)
2. 复习旧知。
引导:我们用一个数比划不清楚了,那我们来看冰墩墩的位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吗?你是怎样数的?
(指名回答:①从前向后数是第4横排,从左向右数这一横排的第5个;②从左向右数是第5竖排,从上往下数这一竖排的第2个……)
提问:都是描述冰墩墩的位置,怎么大家说法不一样呢?同桌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因为有的先数横排,有的先数竖排,有的从前向后数,有的从上往下数……)
引导:大家说得都不一样,就不方便交流了,怎样能让大家的说法都一样呢?(指名回答:要有统一的规定)你想从哪些方面来规定呢?(独立思考,或同桌讨论,指名交流:①先数横排还是先数竖排;②从哪里开始数)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复习“第几个”和“第几排第几个”的描述位置的方法,在活动中感悟知识之间的区别,激发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用列和行确定位置。
1. 认识列和行。
(1)确定列
谈话:如果规定了数的顺序和方向,我们就能用统一的语言来描述位置了。我们把雪容融请到画面的最前面,和它一起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研究这些位置。先规定竖排。竖排叫作列,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
提问:你能指一指第1列在哪里吗?你是怎样确定的?大家继续数一数一共有几列。
(2)确定行
谈话: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提问:你能指一指第1行在哪里吗?你是怎样确定的?大家继续数一数一共有几行。
(雪容融的位置是最前面,屏幕的最下方这一行灯笼离它最近,就是第1行。)
2. 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
提问:(1)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描述冰墩墩的位置吗?你是怎样数的?
(2)雪容融藏在第3列第4行,谁来找一找,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先确定第几列,再确定第几行。)
(二)用数对记录位置。
1. 游戏体验,认识数对。
谈话:奥运福娃们也加入了进来,它们提出了新要求,一会儿它们会一个接一个走出来,大家用笔记录它们的位置,写在学习单上。每个福娃出现的时间非常短,大家要仔细看,快速记录,游戏开始了!
(课件播放贝贝、晶晶、欢欢、迎迎闪现动画)
(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同时巡视、选择不同的记录;①详细记录;②简略文字记录;③两个数)
交流:这里有几份不一样的记录,请这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①详细记录:这样记录得很完整。(你记录得真快,很棒!)
②简略文字记录:这样写比较快,也能看懂。(你记录了一些关键的信息,真会动脑筋!)
③两个数:(你是怎么想到这样记录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因为刚才已经规定了先数第几列,再数第几行。
谈话:你用这两个数就能准确记录位置了,这和数学家创造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来看数学家是怎样表示的。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用一个圆圈来表示一个位置,画出这样的平面图,(课件出示平面图,彩色显示冰墩墩的位置)蓝色圆圈就是冰墩墩的位置,数学家是这样写的。这里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第4列,3表示第3行)
介绍:我们可以先写4,表示第4列,标一个逗号,再写3,表示第3行,再套上括号。(板书)像这样,两个数成为了一个整体,就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位置了,这样的一组数叫做一个数对,冰墩墩的位置读作“数对四三”。一起读一读,在学习单上照样子写一写这个数对。
提问:冰墩墩的位置,我们既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对来记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用数对记录更加简洁)
2. 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的位置。
(1)提问:雪容融的位置,第3列第4行,能不能也用数对来表示?写一写。
(指名板演、交流)
提问:这里的3和4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一起读一读这个数对。
(课件出示(4,3)和(3,4))
引导:这两个数对都有4和3,表示的位置还一样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小结:我们是这样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板书:用数对)
(2)刚才福娃们的位置,你能用数对来表示吗?(独立书写,指名回答)
还有一个福娃妮妮,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5),你能找到它吗?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的位置的。(指名交流:第一个5表示第5列,从左向右数,第二个5表示第5行,从前向后数)
提问:这里用到的两个数都是5,能用一个5来表示吗?(要用两个数才能表示第几列和第几行)
3.小结:一开始,我们描述冰墩墩位置,大家的说法都不一样,规定了数列和行的方向和顺序,就能统一描述了,根据这样的规定,我们还创造了用数对简洁地表示位置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列”和“行”的含义,认识用列、行结合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规则意识,在活动中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和概括性,理解数对的含义。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用平面图表示位置,再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感受优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培养符号意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一)基础练习——找一找
1.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四块冰墩墩卡通瓷砖的位置吗?
提问:表示同一列位置的数对中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有什么特点?同一行位置的呢?
2.出示雪容融卡通瓷砖的数对:(6 ,2)(6 ,4)(6 ,6)(2 ,4)(10,4)
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你觉得这些瓷砖是怎样排列的呢?(指名交流猜想)
在平面图上找到这些瓷砖来验证你的猜想,画上圆圈,并把相应的数对写在旁边。(展示、交流)
(二)综合练习——说一说
1.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位置是可以用数对来表示的?(指名交流:会场座位、教室座位、操场点位……)
2.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1)你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同桌互相说一说。
(2)你能用数对说说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吗?让大家来猜一猜他是谁。
(3)数对(2,□)的同学请起立。提问:你是怎样想的?(□,2)呢?
(三)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确定位置
谈话:生活中有一些位置,是这样表示的。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没有什么联系。
2.算一算
机器人方队表演中,其中一个机器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9),如果这时方队是一个正方形,至少有多少个机器人参加了表演?
[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位置,根据数对在平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座位、联系实际生活感悟确定位置的方法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全课知识的总结和梳理中,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发展与联系。]